首页/文章/ 详情

1998-2021 对国内机床的观察结果

1年前浏览6437

人和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他想知道

我们需要的不是关于美好未来的口号,而是可靠的机床系统。

中国为了开放丧失了很多自主能力,凡是专家多了,产品准有问题。

国内机床要做客户想要的!他需要什么?

你不能被用户和竞争对手领导:不断创新是成功之道

机床(软件)产品不能仅根据客户需求或对竞争对手的成就进行分析而开发。为了向市场发布产品,而不是为特定客户发布产品,有必要投资于新产品和您自己的愿景。

有必要将新技术和创新的发展与对相关行业领域流程的深入了解结合起来。

现在国内总是在呼吁,中国正面对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作为经历过国内工业黄金的20年的80后,有些想法和看法不得不说,如鲠在喉。

苏州长风VS日本沙迪克



本人工作的第一份工作岗位,就是在南方某企业学习线切割。当时1998年。这两张图,很多人都眼熟吧。左边苏州长风,叮叮叮。右边的是日本沙迪克慢走丝线切割,用的液体的纯水或者专用油料。苏州长风机,当时用的是伺服机构加伺服电机。沙迪克用的是数控电机加数控系统FANUC。程序一个是3B代码,一个是国标。一个是点程序加工,一个可以进行曲线仿形加工。后者当时可以采用MasterCAM进行软件配套编程。精度纳米级,可进行亚光高精加工。2004年,苏州长风可以使用他们开发的工控平台进行画图和软件编程,轮廓精度可以达到0.01毫米。也可采用北航海尔CAXA(数码大方)线切割进行编程。但是有个问题,机床和软件之间的合作并不是无缝衔接。

对于我大中华而言,慢走丝线切割是舶来品,时至今日,瑞士、日本等进口慢走丝依然垄断着国内高端电加工市场。当然、宝岛台湾和中国大陆在二十一世纪也在奋起直追,有大批企业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慢走丝技术开发中,今天就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目前慢走丝线切割的品牌格局。

国产线切割,需要努力的,总共有这几个方面。伺服硬件的稳定性和精度;PLC电气元件的驱动开发;工控系统的开发与硬件的适配问题。最后一点,包含三个方面。伺服硬件的散热和材料开发,开环到闭环的提升。工控系统基于硬件的控制能力。面上看起来,线切割占据工业机床的比例偏低,但恰恰是最能突破的领域。(勿以善小而不为)

南方某加工中心生产品牌

作为一个80后小伙,确实不喜欢娘娘腔的岗位,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后来继续学习。模具钳工是第二个岗位,正好单位同时期进来一台台湾亚威精机龙门加工中心和某个品牌立加。这就给了我接触加工中心的机会。事实上,这两台机床都给了我很大的刺 激。

亚威龙门,在做一套大型模具,编程软体MasterCAM9.0 。因为刀具磨损,操作经验不足。机床主轴出现角度偏移,厂家来了之后,架好测量仪器,两天时间就把主轴整理到出厂状态。这个印象深刻。

另一台,本单位同地区的一家立加品牌。机型850 。一把D45R5的刀具进行开框加工,垂直面的刀纹和宣传 单的图片不符。原厂到位整修,三天没有达到预期,后来机床也不要了。这个印象很深刻。

一台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不能跟普通铣床比较的数控立加中心,是怎么流到市场的?这里先给大家提个问题,算是伏笔。

下面给出部分数据,鸣谢万能的网络。

以上部分资料仅仅是国内机床产业的一角。从心理上讲,很多机械模具从业者,心里等待国产机床挺起来,我已经等了20年,还有很多的,等了30年40年。

从我个人感觉和切身体会,算是一家之言。

这些都远远不能说明国产机床业的全部情况。分析和评价的角度过于高大上和过于宏观。作为个人,我宁愿抛开国际机床业来看待国内机床业的实际。

那就看到哪里,说道哪里吧。下面在罗列网友的部分反馈意见。


作为一个使用沈阳加工中心850E七年之久的,笔者认为我们国产机床不存在“同业竞争”。或许我的说法跟这个关注国产机床的用词不一样。我更关心的是“同质化竞争”,或者不仅仅是同质化竞争。

伺服数控机床,有伺服控制器,伺服系统,运动测量反馈系统,机械部分组成。可能我的理解跟一些术语有出入,但不影响个人理解。

说个题外话,做生意,经商,把商品卖出去,不代表就能赚钱,或者不代表赚很多钱。

再着重声明一下,作为工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当也必须把机床制造业看做一份事业来做。

我们这家单位,80%以上的机床都是沈阳生产的。从普车,立式钻床,再到数车,数控铣床,甚至一些自定专机。从感情上与沈阳机床集团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闲暇之余,我喜欢走遍我们周边所有的企业,大集团,小作坊。一包中华烟就是那门票。个人爱好,也是钻研精神驱动。

作为普及型数控车床,沈阳产无疑是国内NO.1 。一般国内的控制系统用的都是广数系统。两者算是强强联手。推动着国内制造业稳步发展。而数控铣床控制单元大多是日本FANUC 系统。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家企业参观。发现他们数车组,很多机床没有开启。而这部分机床配置的就是I5数车版本。

回过头来说说事,我管的那些机床,自己编程,上机调试,平时进行数据搜集。这类工作坚持了这么多年。对沈阳机床的质量是深有体会。沈阳机床的质量无疑是国内顶尖的。或许有人要跟我杠上一杠。国内的机床业不仅仅是同质竞争,而且是低利润竞争。我们不能要求30万的机床跟别人100万的机床作比较。同样的成本设计,国产机床也不差。难道国内机床企业就看不到这个问题?不是。日韩欧美机床企业,一般都是最好的自己用,好的卖出去,一般的卖到中国。真正的利润点在最好的和好的这两个层级,一个是质量决定利润,一个是数量决定利润。

我们国内工业的发展史很短,几十年而已。最近几十年,事实上是一直在补课阶段,完备工业体系,做大做全。即使国内大企业大公司购买进口机床,也不是大规模采购。因为我们采用的是低利润低价格战术。国内数控机床制造,很多零件我们还不能真正做到完全自主可控。还不能真正做到完全性的100%国产率。还不能做到整个上下游技术生产的结构完善。

丝杠,轨道,光栅尺,PLC单元的“规模化”生产,我们做不到!

没有一定范围的数量,技术又不超越竞争对手,生产制备结构不能形成拳头,你如何进行高质高价铺面销售。事实上我们一直在花钱赚吆喝。

事实上,我们能够走出国门,相对落后的劣势,已经是一种转变。

再上一些资料,大家就会看出一些问题来了。


在与国产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资料进行比较。


国产机床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售后矛盾。

国内一些民用大型设备,比如大型龙门加工中心,大型立式车削中心,大型落地镗铣中心。因为这些大型设备市场储备量并不大,所以与之相关的配套设备都是极其缺乏的。比如,大型数控设备,必定有大型丝杠,并且与之配套的测量反馈系统,还有与之匹配的伺服系统,并最终的控制系统也是必须匹配,所以大多是采用国外的系统总成。包括所有的油路,水路,恒温控制空调等等。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撇开大几千万的甚至上亿的购买价格不谈。一旦机床出现问题,比如机床位移,刀库乱码,油路泄露,油品匹配,漏水,突发性停电产生的系统问题等等。大型设备的整修投入是极其高昂的,且不论从厂家运输高昂的检测设备,仅仅大型设备的问题查找,就是一项极其庞大的工程。不定期的设备检修和保养成本,都是几万几十万不等。每次大修都会造成生产的长期中断,所带来的生产损失都是几百万以上。

如何形成国产大型机床的一整套生产,配套,销售,售后的系统性可行性办法,是国内中大型机床生产厂家应该重视的问题。毕竟,机床不是导弹,发出去三不管。

市面上常用丝杠品牌:

瑞士:Schneeberger(施耐博格)瑞典:SKF(斯凯孚)

德国:star(星牌),Rexroth(力士乐),INA,NEFF

日本:THK,NSK,IKO,NB,KURODA(黑田),KSS,MISUMI(米思米)

韩国:SBC

国内生产:南京工艺,山东博特精工,汉江滚珠丝杠厂,西北丝杠,深圳威远

中国台湾:PMI(银泰)、HIWIN(上银),ABBA,LSK(律廷),TBI,GTEN(璟腾)


有天必有地。万事万物,必有源头。

下面介绍两家公司,一家是美国MACHINEWORKS公司,一家是德国Moduleworks公司。


MachineWorks公司是数控仿真和验证技术的领先开发商。该公司的工具包是世界领先的软件和硬件制造商的首选解决方案。TopSolid软件从1997年开始使用MachineWorks的组件。MachineWorks提供的算法用于验证目的,特别是碰撞控制验证。欲知更多关于机械工程的信息,请访问:www.machineworks.com

使用 MachineWorks 的 CNC 仿真库和Polygonica的 3D 建模库即时进入市场。

MACHINEWORKS 独特的布尔引擎为机床、CNC 控制器、桌面和基于云的 CAM、CMM、光学检测、增材制造和机器人软件提供快速准确的材料去除、碰撞检测和机器模拟。

该公司的技术受到 Dassault Systèmes、Hexagon、Autodesk、3D Systems、DMG MORI、Goodway、OKUMA、Doosan、Fidia 和 HEIDENHAIN 以及全球更多公司的信赖。


来自多个市场领域的许多领先企业都选择 MachineWorks 作为他们首选的仿真解决方案。



MchineWorks合作伙伴


下面介绍这家德国公司

ModuleWorks 是全球领先的CAD/CAM控件供应商。所提供的3-5轴加工和模拟技术为许多重要的CAM系统和制造生产公司使用。ModuleWorks数字制造通过强大的刀具路径生成组件、3D仿真软件和优化的用户体验,优化了整个CAM和PLM企业行业的铣削和车削过程的性能和效率。

ModuleWorks是数字制造行业的领先软件组件供应商。ModuleWorks拥有超过200名员工和1000人年的软件开发经验,其在刀具路径创建和模拟方面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整个行业的认可,其软件组件已经优化了全球超过50万个CAD/CAM和CNC软件的安装席位的性能和质量。从标准产品到独家开发项目,ModuleWorks帮助企业将其对工业4.0的愿景变为现实。凭借其全面的尖端软件组件组合,ModuleWorks使其客户能够优化他们的CAD/CAM解决方案,并连接到CNC/MTB系统,以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帮助他们更快地实现目标。


ModuleWorks合作伙伴


国内能够“软硬通吃”的机床制造企业并不多见。事实上,不管是钻研系统,还是同时开发硬件逻辑,开发匹配软件,都能产生互相促进,相互扶持的作用。对于打破行业壁垒有着非常独到的作用。

那就介绍中国精雕这家软硬兼备的企业。


明显,尽管机床供应商不时发布关于用户利益绝对优先的誓言,但每个竞争供应商都必须关注始终领先于当今大众用户需求的市场趋势。但是,您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跟踪趋势,包括将您的产品重命名为数字双胞胎、引入一些新的漂亮界面功能作为人工智能、纯粹作为广告实施云解决方案等。

现在工业软件比较火,国家各种补贴,各种项目。国内很多公司骗钱,专门TO政府的补贴。

国内的很多公司,去申请政府项目,做出来的东西不敢恭维。但就是能申请的下来,评审的专家都是外行,捣糨糊的。现在很多产品都会吹的,很多都是骗钱的,片政府钱,不是为了产品。专门参加各种评审会,让那些专家来评价。那些专家很多都不是行业内的,能知道里面的东西吗?有人会说有些东西你得是那么回事,得能满足使用要求 。实际上真不用,PPT写的用心点,装的像。一年1000万补贴还是有的,就我知道的几家公司,各种补贴,各种政府创新啥的项目,科技项目。。。。能申请的都去申请,总不会全部被驳回的。。

骗子多了,正常人就显得难能可贵了。10个人里面有1个骗子,骗子活的很好!10个人如果9个是骗子,那骗子就得死一半以上才能活。

不过国内无论机床,工业软件,芯片都有几家真才实干的。不如:(1)机床:北京精雕,大连科德 (2)工业软件:华云三维;CrownCAD (3)芯片:华为海思,龙芯CPU。。。。

不管是国产高端机床,还是国产工业软件;不管是突破行业壁垒,还是进行行业融合;不管是瞩目国际,还是埋头苦干;

我们都必须知道一点,不能走捷径。战术上的走捷径,恰恰不能掩盖战略上的缺失。尤其是那些“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技术。

来源:RationalDMIS测量技术
System碰撞光学增材芯片UM电机材料机器人PLM控制FANUC人工智能数控模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15
最近编辑:1年前
山涧果子
大专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03粉丝 48文章 1203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