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PCB设计中两条信号线平行走线,过长会引起什么后果?
A1: 从信号完整性方面分析,过长的走线耦合会增强,串扰的本质即耦合,所以平行走线过长会引起串扰,在信号电平上可能会引起误码操作。
Q2:RS232和RS485的主要区别?
A2:RS232是利用传输线和公共地之间的电压传输信号,RS485是利用传输线之间的电压差进行传输信号,由于电压差分对的存在,可以很好的抑制共模干扰,所以485传输更远。
Q3:如何防止传输线上串联连接中的信号线变缓或者产生尖峰?
A3:对于传输线上任何串联连接都有电容参数,为了使其不产生对信号变缓趋势,需要满足C<4RT,对于传输线上任何串联连接都有电感参数,为了使其不产生尖峰信号,需要满足L<0.2Z0RT。
Q4:AD转换电路中,滤波为什么采用磁珠滤波,而不是电感?
A4:滤波电路对于AD器件的影响较大,噪声大,可能会引起误码操作,磁珠滤波是吸收噪声,转化成热量,电感滤波反射噪声,并没有消除噪声。
Q5:电感,磁珠和电容滤波原理分别是什么?
A5:下面分点陈述。
1.磁珠滤波是吸收噪声,磁珠的等效形式为"电感+电阻";
a-在低频端,磁珠表现为感性,反射噪声;
b-在高频段表现为阻性,吸收噪声,并转化成热;
所以选择磁珠是需要考虑电路上的信号和噪声所处的频带,尽量让工作频率高于磁珠的转化频率,处于阻性范围,而不是你感性范围;
对于磁珠的选择要考虑:
1)考虑信号工作的频带范围,好确定磁珠的选型,尽量让其大于磁珠的转换频率;
2)直流电阻,选择低Rdc,降低流过磁珠本身的损耗;
3)额定电流,选择磁珠的额定电流尽量接近或者大于工作电流;
4)自谐振频率,应选择自谐振频率较高的磁珠,因为工作频率大于自谐振频率时,会表现为电容特性,会迅速降低阻抗。
2.电感滤波是反射噪声,电感的作用:
1)通直阻交;
2)滤波;
3)阻碍电流的变化,维持电流的稳定;
因为电感本身有一定的阻抗,所以在大电流过流时需要考虑电感上的压降,还要注意LC高通或者低通滤波器,不要使谐振频率工作在器件本身的工作频带范围内,否则会引起谐振,纹波变大,选择电感时,其谐振频率要高于工作频率,当低于谐振频率时,电感值保持稳定;高于谐振频率时(增大到一定程度不再增加,频率在增加,电感表现为电容性,会随着频率增大而迅速减小。
3.电容滤波是反射噪声,电容的等效模型为电感+电容+电阻的串联;
电容的作用:
1)隔直通交;
2)滤波,高频噪声的泄放通道;
3)续流池,维持电压的稳定;
电容有ESR和ESL特性,ESR表现为内部有一定的电阻特性,ESL与电容的封装尺寸有关,F=(ESL*C)^(-1/2)。对于ESL特性,所以在选择电容滤波的时候,尽量不要选择同一封装到不同容值,或者同一容值的不同封装,这对于滤波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明显,滤波效果较好的是不同容值不同封装的类型,可以基本上滤除各个频段的噪声。
对于电容的选择一般是:陶瓷电容–高频,钽电容–中频,电解电容–低频;容值越大的钽电容其ESR越小。在谐振频率之前,电容表现为电容特性,随着频率的增加,阻抗变小,但是随着频率超过工作频率,会使得电容转为电感特性,随着频率的增大,阻抗变大;
Q6:PCB布线中的3W,20H,五五规则分别是什么?
A6:下面分点陈述。
1.3W规则是相邻走线的中心距为标准线宽的3倍,则可保持70%的线间电场不互相干扰;如要达到98%的电场不互相干扰,可使用10W规则;适用于PCB上的时钟线、差分线、视频、音频信号线,复位信号线及其他系统关键电路需要遵循3W原则,并不是板上所有的布线都要强制符合3W原则。
2.H表示电源层到底层的厚度,电源层相对于底层内缩20H,以吸收电源平面的辐射,抑制边缘辐射效应。20H规则有效的提高了EMC。若内缩20H则可以将70%的电场限制在接地边沿内;内缩100H则可以将98%的电场限制在内。
20H规则仅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才会提供明显的效果:
特定条件包括有:
1)在电源总线中电流波动的上升/下降时间要小于1ns。
2)电源平面要处在PCB的内部层面上,并且与它相邻的上下两个层面都为0V平面。这两个0V平面向外延伸的距离至少要相当于它们各自与电源平面间层距的20倍。
3)在所关心的任何频率上,电源总线结构不会产生谐振。
4)PCB的总导数至少为8层或更多。
3.五五规则
印制板层数选择规则,即时钟频率到5MHz或脉冲上升时间小于5ns,则PCB板须采用多层板,这是一般的规则,有的时候出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采用双层板结构时,这种情况下,最好将印制板的一面做为一个完整的地平面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