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基本原理
以钴酸锂-石墨体系为例:
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LiCoO2 =Li1-xCoO2 + xLi+ + xe-(电子)
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6C + xLi+ + xe- (电子)= LixC6
锂离子电池基本构造
正极构造
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集流体(铝箔)
K-tech正极配方:
负极构造
活性物质+导电剂+增稠剂+粘结剂+集流体(铜箔)
K-tech负极配方:
隔膜构造
聚烯烃隔膜的结构及特点
干法单拉隔膜
锂离子电池基本概念
电压:电器工作时的电压3.0-4.2/2.5-4.2(单位:V),放电时,电压不停下降,平台电压指占整个放电时间的绝大部分的那段电压,一般标称电压是平台电压的中心电压,在此电压附近,充电和放电时电压变化都很慢。
内阻:电芯本身的电化学阻抗,包括欧姆电阻核电化学电阻,大电流放电时,内阻对放电特性的影响尤为明显(单位:mΩ)。
容量:指在一定放电条件下,可以从电池获得的电量,即电流对时间的积分(单位:mAh或Ah ) 。
倍率:指电芯按照标称容量的倍数放电下,其放电能力的表述。
循环:指二次电池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充放电,其性能衰减到某一程度时的循环次数。
存储性能:贮存性能。电池贮存一段时间后,会因某些因素的影响使性能发生变化,导致电池自放电,电解液泄漏,电池短路等。
放电特性:是指电池在一定的放电制度下,其工作电压的平稳性,电压平台的高低以及大电流放电性能等,它表明电池代负载的能力。
IEC61960 规定,圆柱形和方形电池的规则如下:
圆柱形电池,3 个字母后连5 个数字。3 个字母,I 表示有内置的锂离子,L 表示锂金属或锂合金电极。第二个字母表示正极材料,C 表示钴,N 表示镍,M 表示锰,V 表示钒。第三个字母为R 表示圆柱形。
5 个数字,前2 个数字表示直径,后3 个数字表示高度,单位都为mm。
如:ICR 18650 就是直径为18mm,高度为65mm 的通用的18650 圆柱形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