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液固两相流中颗粒撞击对不锈钢表面电化学反应的影响

1年前浏览1676
冲蚀腐蚀(部分研究称为冲刷腐蚀)交互作用多数出现在含颗粒液固两相流或湿润气固两相流中,金属表面受到颗粒物理切削与金属电化学反应双重作用,造成材料变形、脱落。一方面颗粒撞击壁面产生疏松金属结构和粗糙表面,增加参与电化学反应的金属面积,加速腐蚀进程;另一方面,腐蚀后的金属表面力学性能降低,更容易被颗粒切削所剥离。冲蚀腐蚀的协同作用作为多相流领域研究的一个分支,越来越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

冲蚀腐蚀


根据前人的研究(Lu,2008, 2011; Guo, 2007),当颗粒撞击金属表面时会短时间产生电流密度变化,通常电流密度会先快速增加再缓慢降低。其中,电流密度增加值受电化学反应时间、暴露面积、液体流动等因素影响;电流密度恢复时间受钝化反应影响。本文测试出颗粒群撞击过程13Cr不锈钢表面开路电位及极化曲线变化值,得到表征颗粒撞击对电化学反应影响参数,讨论在液固两相流中的不锈钢再钝化参数变化规律。

1

实验条件

利用自制射流式实验装置(图1),将含颗粒液体以较高速度喷射至试样表面,形成快速的冲蚀腐蚀破坏。该实验装置包括:螺杆泵、流量计、实验段、储液箱、电化学工作站及配套电脑。

 

图1 液固两相射流实验装置

电化学测量试验段如图2所示,包括试样夹、喷嘴、储液曹、筛网、保护外罩和三电极系统。实验参比电极采用Ag/AgCl(银丝、玻璃管、聚四氟乙烯接头组成),毛细管内填充饱和KCl溶液引至试样表面;辅助电极采用铂片电极,与工作电极形成导电回路;工作电极采用13Cr不锈钢外层封装环氧树脂固化结构,尾部焊接铜导线。

 

图2 液固射流冲蚀腐蚀实验段示意图

本实验主要研究颗粒群撞击过程不锈钢表面的电化学反应特性的变化,因此采用定量添加颗粒并回收的方法。每次实验向储液箱中添加75g颗粒(圆形陶粒如图2所示,直径约0.6mm),颗粒撞击试样后,利用试验段中的筛网过滤回收颗粒。实验射流液体速度为3m/s、6m/s和9m/s,温度为室温,介质为蒸馏水+3.5wt%NaCl。

2

实验结果

如图3所示为射流速度由3m/s向9m/s连续变化过程,液固两相中的试样表面电流密度变化曲线。

 

图3 13Cr表面在液固两相流中的电流密度连续变化曲线

结果显示出在3m/s~6m/s流速范围,13Cr不锈钢表面的电流密度增长量很小。当流速大于7m/s时,电流密度快速增长。测试结果表明不锈钢表面电流密度随流速变化存在临界值,高于此临界流速时,电流密度会急剧增加。

当采用颗粒回收方式测试表面开路电位时,得到如图4所示的开路电位变化测试曲线。

 

图4 13Cr表面受颗粒群撞击开路电位变化曲线

图中为各流速下的两次颗粒群撞击过程开路电位变化,结果显示颗粒撞击前受氯离子影响,金属表面电位值不断跳跃,说明表面局部可能连续发生钝化膜溶解及再钝化过程。当颗粒群撞击表面,开路电位急剧减小,且随着撞击速度增大,电位减小量随之增大。在颗粒群撞击后,13Cr表面开始再钝化过程,这一过程的开路电位的增长速率由快到慢,最终达到较为稳定的区间。但受表面结构破坏的影响,再钝化稳定开路电位始终小于颗粒撞击前的电位。当再次用同样数量的颗粒群撞击表面时,开路电位再次发生急剧减小和缓慢上升的过程。

 

(a)纯液体射流

(b)液固两相射流

图5 13Cr表面极化曲线

图5为纯液体和液固两相射流中的13Cr表面极化曲线,图(a)纯液体中的极化曲线显示出随液体流速增加,金属表面腐蚀电位降低,同时腐蚀电流密度增加。图(b)显示在液固两相流中,阳极极化曲线发生剧烈跳动,电流密度不断在10-2和10-3量级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受颗粒撞击影响,不锈钢表面钝化膜不断被剥离然后再钝化,无法形成稳定的阳极钝化区间。

3    
小结    

当颗粒撞击金属表面时,通常会瞬间破坏表面已建立的稳定电化学反应平衡体系,使未发生反应的基体金属与反应物接触,形成新的反应步骤。因此,研究颗粒撞击过程金属表面的电化学参数变化是分析冲蚀腐蚀协同作用的重要方向,包括液体局部流动状态分析,近壁面物质传递分析,金属表面粗糙度影响分析,金属硬度变化分析,缝隙腐蚀分析等内容。

此外,作为影响电化学反应进程的重要因素,在多数液固两相流中物质传递速率直接影响电化学反应进程,进而改变腐蚀速率。

 

图6 单颗粒撞击金属表面边界层变化示意图

如图6所示为单颗粒撞击金属表面时,近壁面液体流动变化示意图,其中颗粒侵入边界层和离开边界层过程都会产生反应物浓度突变的情况,进而使瞬时表面电流密度增加,促进腐蚀发生。冲蚀与腐蚀的交互影响的研究涉及多学科交叉,既包括材料弹塑性变形、疲劳、硬化等,也包括介质流动和传质传热等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相关内容,是一个复杂的研究分支。


参考文献

[1]     Lu BT, Luo JL, MohammadiF,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repassivation kinetics and corrosion rate over apassive surface in flowing slurry [J]. Electrochimica Acta, 2008, 53 (23) :7022-7031.

[2]     Lu BT, Mao LC, LuoJL. Hydrodynamic effects on erosion-enhanced corrosion of stainless steel inaqueous slurries [J]. Electrochimica Acta, 2011, 56 (1) : 85-92.

[3]     Guo HX, Lu BT, LuoJL. Study on passivation and erosion-enhanced corrosion resistance byMott-Schottky analysis [J]. Electrochimica Acta, 2007, 52 (3) : 1108-1116.

[4]    Cheng JR, Zhang NS, DouYH, et al. Effect of particle impingement on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stainless steel in a jet flow[J]. Materiali in Tehnologije. 2018, 52(3):275-281.


来源:多相流在线
FluentOpenFOAM疲劳碰撞多相流化学湍流核能电力焊接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6-22
最近编辑:1年前
积鼎科技
联系我们13162025768
获赞 108粉丝 105文章 298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