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流体力学|10流体中的能量守恒-续

1年前浏览276

导读:接着第九讲的内容,继续分析流动中的能量转换规律。分为四个主题:1.动能方程和内能方程;2.流动中熵和焓的变化;3.轴功、伯努利方程;4.流动中的能量转换。

动能方程和内能方程    

   

   
先来回顾一下上一讲得出的总能量,即内能与动能之和的变化规律。由于能量方程的复杂性,这个方程是用张量形式表示的:            

我们关注的主要是物理而不是数学,所以只要知道各项的含义就可以了。为了下面叙述中容易理解,这里先简要介绍一下张量。张量是矢量概念的扩展,矢量是用加在变量上面的箭头表示,而张亮是用下标表示。如果变量有一个下标,它就表示一个矢量,比如体积力和流速都可以这样表示:         这个下标称为自由下标准,意思是该变量有三个坐标分量。如果两个这样的变量相乘,表示的是他俩的点乘:         力与速度的点乘表示功率,这就是能量方程中的体积力功项

两个相同的单下标变量相乘,表示矢量的点乘:         所以这个表达式是三个方向动能相加,也就是总的动能。当一个变量,有两个下标时就表示他有九个分量,比如表面应力。这就是张量表示法的优点了,因为矢量是无法表示有九个分量的变量的。表面力所做的功是一个标量,用分量表示出来是这样的:         关于张量,我们就介绍这么多,能看懂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就足够了。

有了能量方程,我们来试着回答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个是。我们知道陨石下落终会被加热,那么是重力作用造成的升温吗?另一个是只通过加热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吗?还有通常说的轴功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功?要回答这些问题,仅从总能量方程出发是不行的,动能和内能都是能量,它俩各自的变化需要独立看才行。

现在我们就来推导动能方程,这是x方向的动量方程:         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乘以速度u得到下式:         等式左边这一项其实就表示了,单位质量动能对时间的导数,即动能的变化:         如果考虑三个方向,则总的动能变化等于三个方向动能变化之和:         于是,我们可以把三个方向的动量方程都乘以各自的速度并加起来就得到了动能变化的表达式,即动能方程:         这里左边是动能的变化,右边第一项是体积力做功,第二项是表面力做功,所有的体积力做功都用于产生流体微团的动能变化,但表面力做工则不然,使动能变化的这部分表面力做功,确切的说,只是表面力推动微团平动的功。

关于这一点我们会在后面做进一步的分析。

为了分析起来清楚易懂。现在只考虑一维流动情况,这是动能方程:         其中表面力做功有三项,分别表示了三个沿x方向的表面力所做的功。这里面,正应力,是在正面推动微团运动;而切应力是在侧面拖动微团运动。总之,这种功是表面力带动微团平动的功,过程中微团没有转动和变形。

有了总能量方程和动能方程,把它们相减就得到了内能方程: 

       

这其中体积力做功项全部在动能方程中,而换热项全部在内能方程中,但表面力做功分成了两项,分别在动能方程和内能方程中。可以看出,两个原因可以导致内能变化,表面力做功和换热,这里面的表面力做功是除去微团平动之外的那部分,可以认为是表面力使微团变形的功,其实也包含了使微团转动的功。实际流动中表面力做功几乎一定会伴随着流体的连续变形,所以只要有表面力作用于流体,流体的内容都会增加只是多少的问题。比如我们扇扇子的时候,实际上是给空气增加了一点点温度的。当然,这点升温微不足道,气流对人体的降温效果还是占主导地位。

可以结合简单二维流动的情况,进一步分析一下表面力所做的变形功。这是那能方程的分量形式:         其中表面力做功有四项,两项是正应力做功,两项是切应力做功,都是使流体变形的功:

如果把表面力中的压力和粘性力分开,就可以写成这样的分量形式:         所有的粘性力项可以写成一项称为耗散项,其实这就是摩擦损失。从表达式可以看出,耗散项永远为正,也就是说这一项只导致内能增加,或者说耗散项使动能不可逆力转化成内能。

当压力导致的变形引起体积变化时,做体积功,体积功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对流体作正的体积功是压缩功,负功是膨胀功。或者说压力所做的体积功是可逆的。

把动能和内能在写在一起,只把表面力做功分成两项,这样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动能和内能分别的影响因素了:

这里给出四点比较重要的结论:

一、体积力只影响动能,换热只影响内能;

二、表面力既可以改变动能,也可以改变内能;

三、压力引起的内能变化是可逆的;

四、粘性力引起的内能变化是不可逆的,也就是损失。

熵和焓的变化    

   

   
实际处理流动中的能量问题时。常用到熵和焓的概念,我们现在就从流动的角度推导一下熵和焓个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内能方程中的表面力功可以分开写成体积功和耗散功的形式       另外,我们还知道熵和内能的关系:       把内能方程带入其中,经过整理,我们就得到熵方:        可以看到引起熵增的只有两个因素,耗散热和吸热。耗散只引起熵的增加,而传热项则不然,吸热熵增放热熵减。      
   
现在来看看,这是焓与内能的关系式:          把内能方程代入入第一项,并对第二项做适当变换就可以得到焓的方程:         可以看到引起焓增加的有三个因素:压力增加、耗散和吸热。对于绝热无粘的流动情况,焓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压力的增加。总焓是焓与动能之和,表示了流体的总能量。把焓方程和动能方程相加就得到了总焓的表达式:          粘性所做的可逆功非常小,可忽略,只考虑压力所做的移动功:          压力的移动功和压力随时间的变化,两项可以合并成一项,这样就得到了总焓方程:         可以看到影响总的有四个因素,体积力非定常压力功、耗散和吸热。对于气体,一般体积力可以忽略,如果粘性和换热也可以忽略的话,则影响总焓的就只有非定常压力这一项:         耗散性和换热项都出现在熵方程中。通过这两项增加,总焓都是有损失的,所以非定常压力做功是无损失的地增加总焓的唯一方法。    
轴功、伯努利方程    
   

   

   
接下来看另外两个问题轴功和伯努利方程。把微分形式的总焓方程和一维积分形式的能量方程写在一起:    

对比各项的关系就可以很容易的知道轴功是什么了。可以看到总焓中利工换热下都是一一对应的,剩下的就是轴功了。于是,我们可以写出轴功的表达式:       

以看出轴功有两项组成:一项是非定常压力做功,另一项是耗散。对于一个压气机来说,叶片通过旋转对流体轴功,站在固定的空间点开,每个叶片经过时都给予流体扰动,或者说叶片对流体施加非定常压力。

流体增加的能量主要是这样实现的。除此之外,轮毂还对流体施加粘性拖动力,这种力是定常。轮毂通过粘性力拖动流体所做的轴功基本体现为损失。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伯努利方程,这是一维流动的动能方程:        如果设流向为z向,并且流动为定常无粘,则方程简化为:       式中左侧项为惯性力项,右侧为重力项和压差项。进一步假设流动不可压缩,并沿流向积分就得到了伯努利方程:        从能量角度看。伯努利方程的三项分别为动能、压力势能和重力势能,这三项之和就是流体的机械能。所以伯努利方程是流体的机械能守恒方程,其中的压力势能和重力势能也可以分别理解为流动功和重力功。

把能量方程和伯努利方程写在一起,来看一下它们的关系。首先,当流动为无粘且不可压时,换热只影响内能;如果再加上定常的条件,则轴功为零。于是,能量方程退化为三项机械能之和守恒,而这就是伯努利方程。

流动中的能量转化    

   

   
最后来看一下具体流动中的能量转换规律。典型的管道流动是定常不可压缩的流动,如图所示:

水从大容器经管道流出,这里用浅色表示无粘区,深色表示有粘区,在无粘区里流体不存在连续剪切变形,因此也就不存在粘性力。这里的流动符合伯努利方程,如果和外界有换热则换热,只影响内能。在有粘区,粘性会把动能不可逆地转化为内能,但对于等截面定常不可压管流,动能沿流向是不变的。      
   

动能的亏损会从压力势能得到补充,沿流向是压力下降,温度上升的过程,当然这种温度上升很微弱,一般感觉不到。      
   
再来看射流减速的问题:

这是一股水喷在地面上,过程中的粘性力可以忽略并且流动不可压。水从门口到墙壁过程是个减速流动,这种减速完全是压差造成的过程符合伯努利方程,速度减小,压力增加动能与压力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现在来看,另一个情况空气从喷口流入静止的大气逐渐减速到零。

这个情况里,整个射流和环境大气的压力都基本是一样的,所以射流是靠与周围静止大气之间的粘性摩擦力减速的,粘性力使射流的动能完全损失,不可逆地转变为内能,并不增加压力。

现在来看看需要考虑气流压缩性的例子。比如流过飞机的气流的能量转换。

同样忽略粘性的情况下,不可压缩流动和可压缩流动的总静压关系是不一样的。可压缩流动的动压多出了一部分,多出来这部分与气流的体积变化有关,是压缩功的体现。伴随着内能的增加,这在内能方程中是有体现的,就是压缩工这一项。

物体高速在大气内运动时表面会产生高温,这种现象称为气动加热,从内能方程可以看出,引起内能变化的三项,分别是压缩、摩擦和换热。

其中的换热对物体只有冷却效果,有加热效果的就是压缩和摩擦两项。虽然书上经常把气动加热称为摩擦生热,实际上压缩的加热效果要更大。如果以物体为参照物,气流高速吹向它,则气流的总能量守恒,气动加热可以理解为动能向内能的转化;如果以大气为参照物,物体高速飞过,气动加热可以理解为物体通过压缩和摩擦对气体做功气体的总能量增加。

来源:BB学长
理论通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6-23
最近编辑:1年前
BB学长
硕士 | 研发工程师 公众号BB学长 知乎BB学长
获赞 89粉丝 150文章 173课程 1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