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新文推送——面向通感一体化场景的通用信道模型

1年前浏览1784
 

北京交通大学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移动性通信/智能交通电波传播研究组

  
   

文章概况

 
   

        

以团队成员张正宇(Zhengyu Zhang,何睿斯(Ruisi He)和杨汨(Mi Yang)为主要作者的成果近日于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Early Access) 上发表。

文章题目为:"A General Channel Model for 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 Scenarios(面向通感一体化场景的通用信道模型)"

 DOI: 10.1109/MCOM.001.2200420

     
   

内容介绍

   

 











(图1 通信信道和感知信道的空间一致性。)

通信感知一体化是6G中重要的应用场景,其中感知也将成为 6G 信道的基础新特性,因此面向通感一体化信道建模不仅需要考虑通信信道,还要将感知信道纳入范畴,并充分考虑通信信道与感知信道的相关性。

当前通感一体的仿真评估主要是依赖于射线追踪的确定性模型,该模型可以具备良好的感知信道特征,但由于该模型的计算复杂度高、实现方式复杂等原因难以在大规模仿真中实际应用。尽管基于3GPP统计模型是无线通信领域的重要仿真方法,但是目前该模型难以支持感知信道特征,无法应用在感知领域的性能评估。

针对这一问题,论文提出了能够准确反映物理环境与通信、感知信道中多径簇的时延-能量-空间特性和簇内多径特性的簇结构统计信道建模方法,通过考虑反散射体在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上映射为簇的空间分布,将多径簇建模为通信簇和感知簇,感知簇又进一步分为演变感知簇和新生感知簇两类,由一系列簇间和簇内参数表征簇的统计特征。基于3GPP标准信道建模流程,将通信信道、感知信道和环境中反散射体的映射规律和差异性特征融入模型中,此外,提出的模型还考虑了通信信道与感知信道之间的关联性,基于多径数目和能量建立通感信道转移概率,实现多径簇从通信信道至感知信道的生灭过程,使得提出的模型具备更合理的通感一体化重构特性。

     

    


   (图2 ISAC场景下通信信道和感知信道的簇空间映射。)

     

    


   (图3 ISAC场景下通信信道和感知信道的多径分量。)

(文章引用)

@ARTICLE{9952200,
 author={Zhang, Zhengyu and He, Ruisi and Ai, Bo and Yang, Mi and Li, Chao and Mi, Hang and Zhang, Zhangdui},
 journal={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title={A General Channel Model for 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 Scenarios},
 year={2022},
 volume={},
 number={},
 pages={1-7},
 doi={10.1109/MCOM.001.2200420}}
     

Z. Zhang et al., "A General Channel Model for 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 Scenarios," in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doi: 10.1109/MCOM.001.2200420.


来源:北交大智能交通电波传播研究团队
通用轨道交通通信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6-14
最近编辑:1年前
北交大智能交通电波传播研究团队
博士 高移动性通信技术研究组
获赞 1粉丝 6文章 26课程 1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