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燃油车热管理主要用于乘仓空调和发动机散热,新能源汽车包含乘仓空调、电池、电机电控/电源/功率半导体/传统系统等零部件热管理系统,ASP从¥2500左右提升至¥6000~7000:
空调系统方面,传统车通常为单冷、制热由发动机余热提供,而新能源需新增制热回路,制热目前分PTC、热泵两种方式,其中PTC成本低、但能耗相对高,整套空调系统ASP ¥3500+,热泵是未来趋势,ASP ¥4000+(传统车通常不足¥2000);
电池热管理是电动车的纯增量,应用以液冷为主,增量零部件包括Chiller、水冷板、电子膨胀阀等单车价值量再提升¥1500-2000;
其他热管理零部件系统包括电机电控、DC-DC、OBC、IGBT等冷却系统,及减速器等传动系统冷却系统,ASP略高于传统车,约¥1000。
假设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0%、达全球1500万辆,2030年渗透率50%以上、达全球5000万辆,考虑热管理产品价格年降,假设2025年乘用车热管理ASP约 ¥5300、2025年¥4900,测算2025年市场空间近900亿、2030年有望达2200亿+,市场空间广阔。
市场格局方面,传统车空调系统,电装、马 勒、法雷奥、翰昂等Tier 1零部件供应商份额居前,依托客户基础和传统车热管理的经验抢占市场先机。内资厂商从核心零部件出发,切入头部新势力车企及供应链企业,再向系统过渡,打破外资在热管理系统的垄断地位,如三花智控依托电子膨胀阀等产品切入市场、逐步向集成组件过渡。目前三花智控、银轮股份、克来机电等内资供应商,切入包括特斯拉、沃尔沃、大众MEB、宝马等主流车企,与Tier 1厂商同台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