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由AI生成):
文章介绍了形状优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使用ANSYS Workbench(WB)进行形状优化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优化目标为结构刚度,限制条件为材料体积减少比例,设计变量为单元伪密度。通过形状优化,给出材料合理化分布的建议。介绍了在WB中建立初步模型、划分网格、施加载荷及约束条件、求解拓扑优化、查看结果、修改设计并验证的详细过程。通过一个钢支撑结构的优化实例,展示了形状优化的实际应用效果。
Mechanical(WB)提供了形状优化系统Shape Optimization,可应用于概念设计阶段,由简单的结构形状或轮廓(比如,实心的块体)开始,分析在现有设计方案中哪些位置可以去除材料,为设计人员提供改进形状设计的建议。
形状优化通常以结构刚度作为目标函数,结构材料体积的减少比例作为限制条件,单元的伪密度值作为设计变量,且伪密度介于0和1之间,0代表此单元可去除,1表示此单元需保留。在形状优化的分析过程中,ANSYS首先给每一个单元分配一个伪密度,在服从给定的体积降低比例的约束条件下,通过变化单元伪密度(从0到1),使得结构刚度最大化。计算结束后,给出伪密度的等值线图,从而得到材料合理化分布的直观设计建议。
下面介绍在WB中进行形状优化分析的基本过程和注意事项。
建立待优化的结构设计几何模型,此模型不需要很多细节,但需要预留结构对外连接的位置以及加载的几何对象等。
对拟优化的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如需要可以对网格尺寸等参数进行指定。
按照结构工作受力情况,施加约束及载荷。约束的施加一定要复合结构实际工作的受力状态。一般来说,约束以及载荷对形状优化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Mechanical (WB)的Solution分支下插入Shape Finder,在其Detail中设置Target Reduction比例,即:体积的减少比例。
计算结束后,显示优化结果。结构中的单元被标为红色、褐色及灰色,依次代表可删除(Remove)、边缘(Marginal)、保留(Keep)。需要保留的灰色单元形成的外轮廓组成了保留材料边界。
根据上述等值线图建议的保留材料边界,利用CAD软件对拟保留单元形成的几何轮廓进行光顺处理,形成一个与保留边界形状相近的新的设计几何模型。
将此新设计模型导入Mechanical,进行一次标准静力分析,载荷及约束条件按结构实际工作条件施加,与形状优化分析中施加的载荷及约束一致。基于新设计方案模型静力分析的变形、应力等结果对改进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
下面给出一个拓扑优化的例题。
问题描述:
如图1所示钢支撑结构,外轮廓尺寸为600mm×300mm,四角安装孔的直径均为30mm。左端两个安装孔为固定约束,右端上部安装孔受水平载荷35000N和竖直载荷5000N作用,右下角安装孔不受力。对此支撑结构进行形状优化,并对初始设计进行改进。
图1 初步设计的支撑结构
分析过程:
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1) 建立“Shape Optimization”分析系统
在Workbench工具箱中选择“Shape Optimization”并用鼠标左键拖放至项目图解窗口,建立形状优化分析系统。
(2) 在DM中建立初步的几何模型
在DM中建立初步的几何模型,即图1所示的模型几何形状。
(3) 导入Shape Optimization组件并加载计算
将初步的几何模型导入Shape Optimization组件中,设置网格划分尺寸为10mm,划分网格如图2所示。
图2初始模型网格划分
施加约束及载荷,设置Shape Finder 的Target Reduction参数为减少75%的重量,进行形状优化计算。
(1) 查看形状优化结果
计算结束后,查看形状优化的结果,如图3所示,可见材料保留轮廓大致为横梁和斜撑组成的结构形式。计算结果显示,初步结构的重量为27.479kg,建议保留区域的质量为6.9597kg,实现了减重75%的预设优化目标。
图3 形状优化分析给出的设计建议
(1) 改进设计方案并验证
在DM中按照形状优化结果的建议,重新设计横梁和斜撑组成的简化支撑结构,并经过细节光滑处理和倒角之后,得到如图4所示的改进设计方案。
图4 改进后的设计模型
将此改进的设计模型导入Mechanical(WB),进行网格划分、施加载荷约束并求解,得到结构的变形如图5所示,最大变形约为0.06mm。计算得到结构的等效应力分布如图6所示,最大等效应力约为64MPa,出现在右边加载安装孔边缘部位。
图5 结构的变形分布情况
图6 结构等效应力分布情况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形状优化结果改进的支架设计方案材料用量大幅降低,受力更加合理,且其变形和应力均在合理范围,能够满足强度和刚度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