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世界中,我们所感能感知到的各种信号,比如说,长度、温度、身高,都是一个连续的量。而对于连续信号,我们必须有一个通用的标准去测量它们,这样就出现了尺子,温度计等。
这些测量工具通过把现实生活中的连续信号转换成了离散信号,给了我们一个数据,用以比较两者的关系。
比如说小红身高1米6,小黑身高也是1米6,那我们就认为他们一样高。但是严格来讲,他俩身高肯定有区别,可能差个0.01cm,但是who cares呢?
ADC也类似,是连接模拟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关键接口。它的核心作用就是把模拟世界的连续信号,转换成数字世界的离散信号,然后让计算机处理。
你发现,大多数的系统都可以由上图表示。传感器,你可以是射频传感器,可以是温度传感器等等。
一个ADC,概括起来,主要三个步骤,抽样,量化+编码输出。
抽样即是采样,把连续信号在时间上离散化,比如说采样时钟周期为Ts,那就是每隔Ts秒,就采集一个样本。
量化是把信号的幅度离散化。
这样,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最好的ADC,应该是位数高,采样率高。位数越高,幅度上越接近实际信号。采样率越高,采样点在时间上的间隔越小,越接近连续信号。
但是给你一个固定频率、固定带宽的信号,需要特别高的采样频率么?
采样定理告诉我们不需要,只要fs>2f或者fs>2BW,就可以了。前者,我们称为过采样,后者我们称为欠采样。
从频域上看,很容易明白。ADC采样,本质上也和射频上的混频类似,是对频谱的搬移。
但从时域上看,还是稍稍有点费解,用几个点恢复出连续信号是比较难想象,但实际上,人家确实能。
但是如果有一个很高采样率的ADC,好不好。当然好了,你采样率高,你就可以采集更高频率更宽带宽的信号,而且减轻滤波器抑制度的压力,简化设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