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最好的屏蔽罩,肯定是完全封闭的。
但是由于需要散热或者与外部连接,总是需要在屏蔽罩上开口。比如说,需用风扇将屏蔽罩内的热空气移到外部;这种类型的开口,经常使用大量小孔来替代一个大孔。
当平面波入射到屏蔽罩上时,屏蔽罩外部感应出电流,这个电流又会产生反射场。
为了满足边界条件,即在理想导体表面的切向电场为0,反射场的极性会倾向于抵消入射场。
但是,要能产生能抵消入射场的反射场,需要保证感应电流的流动不受阻碍,它想怎么流就怎么流。
如果在垂直与电流的方向有一个长条的缝隙,那电流的流向就被迫改变了,所以会影响屏蔽罩的屏蔽性能。
如果把缝隙的方向旋转90度,使其于电流的方向平行,则对屏蔽罩的屏蔽性能影响就变小。
但在实际情形中,电流的方向真的是个玄学,很难判定。所以呢,一般用很多小孔来替代一个大缝隙。
也可以利用波导截止理论来设计缝隙的尺寸。
矩形波导是最早用于传输微波信号的传输线之一,但是因为矩形波导只有一个导体,所以其能传输TE模和TM模,但是不能传播TEM模。
TE10模式是矩形波导的基模,截止频率fc最低。低于这个截止频率的信号,在矩形波导中都不能传播。
所以,可以选择合适的a值,即波导矩形面的长的尺寸,来阻止低于基模TE10频率的信号进入屏蔽罩内。
设计低噪放盒体的时候,选择盒体的宽度时,也是用这么一个理论。
参考文献:CLAYTON R. PAUL,Introduction to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