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文献速递】基于扩展有限元法的混凝土三点弯曲梁裂缝扩展模拟研究

1年前浏览2216

文献篇


这篇文献是基于徐世烺的混凝土双K断裂准则来研究混凝土梁断裂的,这个准则也是木木想要在毕业论文中主要依据的断裂模型。作者对三点弯梁进行参数化分析,探究了初始缝高比试件厚度偏置距离对断裂参数的影响,简述了扩展有限元理论和裂纹的开裂准则和扩展方向的确定。

扩展有限元就不再赘述了,木木前针对扩展有限元写过一篇综述,详细阐述了原理、理论基础以及应用。所以在我以后看的文献中只要涉及扩展有限元的部分粗略看过就行,应付毕业足矣。扩展有限元只是一种方法,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所以木木把接下来的重点放在混凝土断裂上。

文中根据应力云图,把裂纹的扩展全过程描述了一遍。文章有个地方特别喜欢,作者把双K断裂准则中的断裂参数,每一个用到的公式都十分详细,把《混凝土断裂力学》中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总结与简化,不过参数的计算涉及到最基本的参数就是临界裂缝张口位移,是从P-CMOD曲线中得到的,令人头疼,等老师有时间一定要向他请教这个问题。


参数化分析:

  1. 作者通过对不同初始缝高比的研究,发现随着初始缝高比的增加,起裂韧度随着增加,失稳韧度反而降低,文中用边界效应来解释这一现象。所谓的边界效应就是上下边界对断裂的影响,下边界对起裂韧度其约束作用,初始缝高比增加,即裂缝尖端离下边界越来越远,约束作用就越小,故起裂韧度呈现出上升的现象;上边界对失稳韧度起约束作用,随着初始缝高比的增加,裂缝尖端越来越接近上边界,对其约束作用就越明显,得出的现象就是失稳韧度不断减小;

  2. 多次改变梁的厚度,发现对断裂参数均无影响,这一点与《混凝土断裂力学》中的结论相吻合,由此我可以将三维模型二维模型来代替,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3. 对于初始位置不在梁中间的裂缝,呈现的是I-II型复合型裂缝,开裂是从缺口处开始开裂往拉应力大的混凝土中部扩展;当偏置距离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从底部中间开始垂直向上开裂,这是由于底部拉应力比缺口处先达到抗拉强度。


以上就是我对文献的理解,接下来是仿真篇~


   



     

仿真篇


对文献内的模型进行了复现,结果差强人意。模拟了三十多次,虽然已经掌握收敛的方法,还是达到不了文献中的效果。见下图,我仿真的结果(上),文献中的结果(下)。

模拟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裂缝不能达到失稳扩展,最终仍处于平稳扩展中,没有实现混凝土梁I型裂缝扩展的全过程。接下来分享的是做模型过程中遇到的失败和感悟。


【P-CMOD曲线图】


起初我的困惑是怎么得到裂缝张口位移(CMOD),但凡涉及混凝土裂缝的文献中基本都有P-CMOD曲线,所以这一难点必须得到解决。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甚至一度去网上请人作答疑也没能解决。目前只能使用裂缝所处单元的一侧位移的二倍来代替CMOD,但是在得出的数据中出现负值让我很是不解。其实有一个讨巧的办法来大致代替CMOD但是从学术态度上是坚决抵 制的,这个方法是我在一篇硕士学位论文中得到的灵感,里面将CMOD与加载点的位移进行拟合得出两者呈正比例线性关系,几乎可以达到1:1,从学术角度来说加载点位移就是加载点处的位移,裂缝张口位移就是开裂单元张口的x坐标差,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只能在裂纹单元附近加密网格,来近似代替CMOD。关于CMOD的解析解法徐世烺的《混凝土断裂力学》中给出相关公式,但是涉及曲线的柔度,更是一头雾水,就先这样吧,等开了学请老师帮忙解决下吧。


【裂缝不能实现失稳破坏】


之前做过相关模拟实现了裂缝失稳扩展,但那是在边界条件未知的情况下,因为文献中只会给你说位移加载方式,不会说具体加载多少,所以我按照自己的意愿‘强加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他收敛,但随着做模拟次数的增加,已经慢慢掌握裂纹收敛的技巧,开始发现之前自己所给边界条件完全不切合实际,正如前面说的,我是从刘春的学位论文中看到裂缝张口位移和位移具有正比例线性关系,所以从参考文献的P-CMOD曲线中可以得知位移加载量,依据与此施加边界条件,以为可以马到成功,却出现不能实现失稳扩展的情况,从接触到边界都设置了一遍还是不能完全扩展。最终我的想法是没有考虑到混凝土的塑性参数,由于所有的文献中都没有涉及塑性参数,所以我也就没考虑这一块,之前问了一个师姐,她说应该考虑进去的,我当时半信半疑,因为在混凝土断裂中常常把裂缝之外的区域按连续均质介质,裂缝区域按黏聚力随裂缝张开位移增加而减小的关系处理,也就是黏聚裂缝模型,所以在我字典里也就忽视了塑性参数这一块,现在也只能加入塑性参数试试了。关于塑性参数这一块涉及混凝土的CDP模型,改天了解一下。


【Abaqus收敛问题】


在反复修改模型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了很多细节。

  1. 大多数初学者都会按照Module的顺序进行建模,分析,但是当使用的多了,所遇到的模型问题复杂了,个人认为顺序很有必要调整,我习惯的顺序是:草图>部件>装配>材料属性>网格>分析步>相互作用>作业,这里有个细节是很多人会忽视草图的作用,直接创建各个部件而后进行装配,这时涉及一系列的操作,平移、旋转、复 制等等,如果先在草图中将整体二维图形勾勒出来,在进行部件的建立,装配的时候,每个部件的位置都会按照预先的位置,不用任何操作,是不是省去了很多事。

  2. 建立Surface至关重要,因为模型不可能一次就成功,后续改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更改接触面,如果不设置Surface,改的过程十分繁琐,设置Surface之后,只需修改Surface即可,省去多余的步骤。这个操作在最初学软件的时候看到书中曾将提及过,但没在意觉得麻烦,可后来接触的问题复杂了才体会到了Surface的重要。

  3. 接触中设置硬摩擦接触会影响收敛,设置Tie连接会增加额外的自由度,应力集中现象严重,所以接触这一块学问太大,需要补习。


以上就是文献模拟复现时遇到的问题与收获。最后感谢我的发小@闫俊,和她交流的过程中无意间谈及学习方法的时候,她把她导师教她的学习方法讲给我听,我收到很大启发,把自己所看文献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样以来既能记录科研点滴,也可以锻炼文笔能力,一举两得。希望看到此文的小伙伴也能从中有所启发,或者有更有趣的学习方法也可以在公 众 号内给木木留言,一起交流,一起进步。


声明以上内容皆为我个人对文献的理解,若有疑问请参考——覃源, 易勇生, 柴军瑞, 张鲜维. 基于扩展有限元法的混凝土三点弯曲梁裂缝扩展模拟研究. 水利水电技术. 2018;49:46-52.


来源:易木木响叮当

Abaqus断裂水利裂纹理论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5-31
最近编辑:1年前
易木木响叮当
硕士 有限元爱好者
获赞 217粉丝 246文章 347课程 2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