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踏雪歌者
来源:踏雪当歌
2019年,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中等收入时代,随之而来的,是必须跨越的中等收入陷阱。企业研发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制造业企业必修课题,如何迎战研发数字化转型三个阶段的难题?如何让企业知识发挥最大功效?企业大量投资仿真工具、却很难将仿真真正变成生产力的僵局如何破解?
本期我们将继续通过E-works 数字化企业网总编 、CEO 黄培先生以及安世亚太高级副总裁田锋先生的对话内容,共同探讨企业研发数字化转型如何取得实效!
田总您认为,制造企业面对研发体系进化过程中的三个阶段时,应该如何选择相应的软件平台来支撑?又如何将研发的知识与Know-how融入到这些软件平台?
目前研发相关的工具软件虽然比较多,却没有一个现成的平台能支撑这“三级跳”的所有过程,需要的是一个柔性的集成框架。研发是一个包容创新的过程,平台也是如此,不能有选择性的包容和排除。我们所提出的精益研发平台,能够包罗万象,是一个包容性的集成化数字化平台。在国外,比如达索、西门子也有这样的柔性平台,根据用户的需求、企业的特征随时做不同的变化。企业研发三级跳各个阶段使命并不相同,第一级流程思维是重要工具,第二级工具变为MBSE仿真体系,第三级我们则把知识变成重要的工具,因此框架应是柔性的,能够包容每个阶段的工具。
那么,知识如何融入到平台之内发挥作用呢?平台中需要有知识工程平台,更重要的是体系化,激励知识的凝聚。我们的知识来自于工程师队伍以及数据体系,如何让他们的知识显性化出来,凝聚成平台中的知识?面对工程师队伍,需要从人文科学的角度激励知识贡献,因为人脑中的知识很难用软件得到;数据则要通过算法,在大量数据中采集而得。这是知识如何“进来”,如何“加工出去”也十分重要。
知识有两层含义:知道,机理明确的清晰化知识;认识,机理尚不明确时的觉察。智慧和智能的来源并不在于知识本身,而需要对知识进行加工。朴素散落的知识没有聚焦逻辑的话,就无法成为智能。明确化知识经过加工成为智能知识,可以作为插件(APP)融入研发过程,成为设计智能化的源泉;机理不明确的知识,需要利用数据进行知识挖掘,取得相关性,进而获得因果律,是智慧的源泉。在我关于研发数字化转型的新书中,也专门有一节内容写智能跟智慧的区别,讲整个数字化转型底层逻辑的。
非常翘首以盼您的下一本书。你刚才讲到的“知识”,我也有一个案例想分享。现在有一类软件叫 DFM,可制造性分析,把专家的经验变成工艺规则库,很像您说的比较明确的知识。比如把钻头钻深孔的断刀问题,或者钣金件折弯处打孔易变性等问题生成规则库,通过三维模型进行一键式检查结果,从而解决设计人员不懂工艺知识的问题。这也是工艺知识孕育到了软件里面。
是的,您所讲的过程,正是我们认为智能、智慧产生的中间态。如果将普通人和机器进行对比,升级之后则会变为专家和专家系统。普通人会成为专家,掌握大量确定性知识。机器则会因为规则库的增加,变成技能机器、智能软件。过去我们也一直在提专家系统,但它只是局部智能,还不足以成为像人类一样的专家。
田总提到制造企业研发数字化转型和研发体系进化过程中,仿真软件包括仿真服务非常重要,我国的仿真软件生态也在不断进化。但是更多的制造企业更愿意投资工具,却不太重视仿真领域的工程咨询及工程服务。请田总来谈一谈,仿真软件和仿真服务如何能够更好地为制造企业来创造价值,取得实效?
仿真取得实效,需要拉力和推力,过去的拉力不足,推力也不足,仿真效应发挥的并不强。拉力,是企业的需求。如果企业不做正向设计,对仿真的需求并不强烈,拉力就不足。过去正向设计还没到来,是以仿制为主的时代,企业自然不愿意大量投资仿真。但是中国在 2019 年已进入一个新时代——中等收入时代,同时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抄袭别人已成为不可能。想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必须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素驱动是逆向工程,创新驱动必须采用正向设计。跨越陷阱的过程中,如果不走正向设计创新,企业可能就会“掉下去”。正向设计的驱动力增强之后,仿真的驱动力一定会增强,拉力随之出现。仿真的新时代就到来了,而正向设计的核心就是仿真,仿真最好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所谓推力,就是像安世亚太一样的供应商们帮助用户打造体系化的能力,让仿真变成生产力。生产力的来源不是工具,是建立能力、体系化的过程。我们把流程、标准、规范、战略和平台都归为体系的一部分,如何把它们真正综合起来,形成一个体系能力,让仿真真正发挥作用,我称之为推力。
除了建立体系能力,仿真还应真正嵌入到正向设计过程中,不要两张皮,不要仿真是仿真、设计是设计,用户和供应商都要发挥作用。另外,仿真要向智能化决策发展,比如现在的数字孪生体系,可以带领很多数字化技术走向智能,仿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数字孪生的左脑,只有嵌入智能化时代,仿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带来巨大效益,而不仅仅是一个设计工具。仿真,其实还有非常多的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