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一名CAEer的10年:意想不到的联结,是幸运的来源

1年前浏览5935
       


作者简介 PROFILE

 林丽 

Alice Lin

清华大学力学专业,工程硕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行业导师 

达索SIMULIA品牌2020年度全球冠军认证

仿真论坛技术专家,>79000+粉丝 

仿真业务部门经理,仿真业务涉及结构/散热/声振/光学/拓扑优化多个领域

今天是我34岁生日,离传说中的35岁中年危机又近了一步。

不知不觉,就做了10年仿真相关的工作。很幸运,遇到很好的公司和领导,和仿真发展的好时机,让我有机会发展和建立了仿真团队,也成为了行业内大家口中的“专家”“林老师”,其实论技术能力,和真正的专家还是差远了,只是我很愿意分享和交流而已(但我还是想为自己的小小成就点个赞呀)。实话说,这10年间,我从未停止过迷茫,当然,也从未停止过用思考和行动来解决自己的迷茫,在此,也与大家分享,这10年来的一些心得体会,如果用一句话归纳,便是:

意想不到的联结,是幸运的来源

   

   

谁的青春不迷茫

从事仿真,倒也并不是心之所向,只不过当时在厦门确实找不到工作罢了。

2014年研究生毕业,为了爱情,我来到了厦门,作为一名清华工科女硕士,真的好难找工作!(不是凡尔赛,是真的好难,理由1养不起这条大鱼,理由2女生从事工程类工作不好使唤

所以很感恩Jabra给了我仿真工程师的工作!公司工作环境好,同事又很nice,真的很珍惜这样的工作机会,但作为当时唯一的一名仿真工程师,有种分分钟失业的危机感—因为公司成立以来,140多年历史中,还没有过仿真工程师这个岗位呢,并且我也没有任何电子产品行业的工作经验。

当时的老板大概也怕耽误了我,只说“你要不就试试,如果这个做不起来,也可以改做结构设计的”。导致我在3个月的试用期间,一直担心自己会不会过不了试用期。毕竟结构设计我也不会....

就这样战战兢兢过了一年多,每次看到公司的资深结构工程师们,就特别担忧自己显得不专业,一边努力了解行业的专业术语,一边寻找能用仿真的场景,特别主动的兜售“你们需要做仿真吗?”“看看仿真吧,说不定能够解决你们的问题哦”,“这个我可以试试做一下仿真”,可以说是一名合格的销售了。

万万没想到,结果因为销售能力突出被师兄看中让我去做房地产营销, 当时真的狠狠动心过,当然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没去...

因为觉得很边缘,很孤单,所以尝试多与外界接触,去寻找共鸣。

2016年甚至还上知乎问过“作为一名CAE工程师,应该如何规划职业生涯”这个问题。结果因为太冷门,没人回答,还是自己在2018年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真的栓Q。


   

   

仿真能力的进阶之路

通过积极分享,主动连接, 我找到了这份作为CAEer的自信,由此也积极推动了内部仿真能力的建设。

上图是我对2014到2021年间仿真能力发展做的一个路线图,从一开始尝试做一些简单的仿真,主动兜售仿真,到实际在项目中应用,并积极搜集反馈,形成标准化,又留出更多精力去发展新的方向——也许你在很多地方都看到类似的路线规划图,但其中种种细节,只有自己经历才能有切身的体会。

这个路线图,如今仍然在持续更新,我们的下一个方向是“仿真驱动设计”+“多学科优化”。

   

   

仿真的发展,效率,效率还是效率

不是说精度不重要,而是对于某些行业(比如电子产品行业)发展太快,对成本又很敏感。传统对可靠性要求很高的行业例如航天航空,早早就用上了数值仿真。而我所处的消费电子产品行业,这些年就像从一片不毛之地,逐渐长成一片绿洲,但还有很大空间,而这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效率。

工程问题的时效性要求远远高于科研问题。

印象深刻的是,2014年刚加入公司,老板让我做一个单个零部件的仿真分析,因为涉及到材料非线性和大变形,而且结构的小细节非常多,我保守估计1-2周吧,结果把老板惊掉下巴,太久了!(所以真的感觉分分钟饭碗不保啊)...

去年参加Altair在福建的行业会议,感叹这10年来,数值仿真进步很快,各行各业使用仿真创造价值的案例也越来越多,过去除了在航天航空汽车国防等传统行业,在其他行业应用较少,而会议上,我不仅看到了数值仿真在鞋,高尔夫球杆这些日用产品设计上的应用,我自己也与大家分享了我们如何将仿真用于耳机、扬声器这一些消费类电子产品中。颇有一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觉。

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HPC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产品设计越来越“卷”了,很多时候不得不使用仿真,此外,会仿真的人越来越多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还远远不够)。

而这些年,软件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随着AI的发展,更是把软件操作变得越来越傻瓜,未来直接在仿真软件中输入一段话,让他自动施加边界条件,赋材料属性等这些操作应该并不难。

例如我们过去做跌落仿真,网格划分和施加速度,建地板等等,可能需要自己做一些二次开发来提高效率,但现在我们用Altair Simlab做网格划分,网格质量和效率都大大提升,Simlab还直接在用户界面上把“bending test”和"Drop Test"做成了两个大大的图标,做了一些预设置,尽可能把解决方案怼到你脸上。

   

   

仿真,不仅是仿真

尽管自称“仿真工程师”,但真的要把仿真用好,又不能仅仅只是“仿真工程师”。

如何才能发挥数值仿真更大的价值?

其实工业企业中,有许多问题需要通过结合仿真工具来解决,但能把仿真用好的专业人才太少了。这里的专业人才并不仅仅指软件用得溜,而是能真正把仿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所以需要有理论知识+工程经验+材料知识,最重要的是有把复杂问题分解的能力

比如,我们要做电子产品散热问题,那作为仿真工程师,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软件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仿真工具,然后需要对传热学和流体力学都有所了解,以及需要知道材料的参数,芯片应如何简化?和硬件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沟通方案,如果需要用到风扇,还需要了解风扇的性能,最后还要能根据仿真结果给出改进建议。还需要花费许多时间解决不收敛的问题,积攒调模型的经验—这其中每一条,都是需要花费时间与精力完善的,而这也是为何正向研发成本会如此之高。

当然,一旦前期的技术路线搞明白,建立了标准的数据库和仿真方法,后面再操作仿真软件就不再是难事。但很多潜伏在工业企业中的问题,需要有真正优秀的仿真工程师去挖掘,去建立技术路线和流程。

在电子产品行业,仿真工程师只有成为多面手,才能从“会使用仿真软件”到“用仿真解决问题”。我们的仿真部门也是凭借不断扩宽自己的能力范围,如今,才从一开始面对“杀鸡用牛刀”的质疑,到现在变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意想不到的联结,是幸运的来源

从单一仿真到多物理场,从孤军奋战到团队协作,从会使用仿真软件到用仿真解决问题,从边缘角色成为“核心竞争力”。

这是我的仿真10年。

在此鸣谢达索SimuliaAltair的技术支持团队,在过去不厌其烦的给了非常多技术上的支持,帮助我们逐步成长。也感恩虞总,给我的支持。

还有我们的仿真团队,尽管中间因为种种原因,有一些同事离开了公司,但我们仍然保持着技术分享和联结—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我的女神老板分享过一个关于LUCK的解读,我非常喜欢。我归纳为,意想不到的联接,是幸运的来源,在此以原文结尾:

   

《LUCK 》by Jonathan Brill

 Stop trying to make your own luck,Structural Serendipity

运气并非外来,而是通过自身努力得来

L Leverage Help – Ask in service of others 寻求帮助

U Unexpected connections  

彼此分享,就获得更多

Be open to new people, places and things 

你需要意想不到的联结

C Control disruption - changes and challenges is life;    
Evolve to be adaptable 适应变化    

K Know What’s missing 补上短板

Right person, Right place, Right time 天时地利人和    


   


来源:FEAer
HPCAbaqus非线性拓扑优化多学科优化二次开发光学航空航天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理论Altair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5-15
最近编辑:1年前
FEAer
本科 | CAE工程师 到点就下班的CAE打工人
获赞 72粉丝 99文章 81课程 2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