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频谱仪混频的注意事项

1年前浏览305

1、滤波器设计可行性与镜频抑制的要求


超外差的结构中,如果本振具有连续可调谐的宽带频率输入范围,那么输出中频就是一个固定值。采用高中频的设计,镜像信号频率远远大于输入信号频率,信号就不会出现混叠的问题了,同时对于前端只要采用合适截止频率和衰减低通滤波器(LPF)就可以很好的抑制镜像的干扰。但是高中频也会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第一级混频之后,中频离本振的最低频率太近,后端滤波器设计难度较大。


2、本振信号的合成


最为常用就是PLL+VCO构架产生本振信号。为了提高频谱的频率精度,本振LO采用PLL技术,通过一个锁相环(PLL)将输入信号锁定到一个参考信号上(系统的参考时钟)。但是采用PLL的方式,输出信号并不是连续可调,而是步进调节设置,同时步进调节设置依赖于频谱仪设置的分辨率带宽(RBW),因此较小分辨率带宽(RBW)需要PLL较小的调谐步进。否则,输出信号不能覆盖整个扫频范围,而且会造成功率误差。在实际设计的时候,PLL的调节步进应该小于0.1·RBW(1/10),比如频谱仪设置的RBW为100kHz,那么LO输出的频率步进应该是小于10KHz的。有时设计LO,可以考虑LO电路的步进根据RBW设置进行分段调节。


3、3本振和3次混频


经过了第一级混频之后,第一中频输出为高中频,对于这个信号直接采集,ADC成本太高,所以我们需要将第一中频信号下变频至第二中频几百兆进行采集,最后经过3次混频下变频到ADC带宽内。这样的就远远降低ADC的位数。3次混频器的本振输入端必须提供足够高的电平,必要时增加高带宽的放大器。


4、倍频


采用倍频器的方式,就是PLL+VCO输出的信号进行倍频,比如2倍、4倍,即可得到高的LO频率了。(这个和EEVblog网站Dave Jones拆解的频谱仪有点类似,如图1所示。感兴趣的可以观看“EEVblog #892 - 鼎阳SSA3021X频谱分析仪拆机”)采用倍频器,可以获得最小的转换损耗,从而保持频谱分析仪的低噪声系数。


图1 倍频+3路BPF

来源:射频工程师的日常
电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5-12
最近编辑:1年前
EE小新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77粉丝 78文章 212课程 1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