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韩工碎碎念(三):电池水冷板的“前世今生”

1年前浏览1213
大体上来说,电池热管理这个行业非常“年轻”,2014年新能源行业大范围开始铺开之前,关注电池热管理这块的人很少。当时也是因为电池寿命衰减和安全性等问题,才出现了包括风冷和液冷等冷却方式,行业才得以兴起。也就是说,液冷系统真正大规模开发不足十年,但是,在笔者看来,水冷板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有过几次大的技术迭代。今天就来聊聊它的“前世今生”。

图1 电池热管理系统

初代产品-挤出铝型材水冷板

说到这个型材水冷板,笔者对他的印象就是又重又皮实,用料是板厚2mm左右的6系铝型材,根本不需要现在主流的悬浮设计,直接拿VDA模组往上堆就完事,一块板子承重3-4个模组不是问题,更有企业把水流道集成到箱体底部,所有模组都堆到了水冷板上面,强度可见一斑。


图2 挤出型材水冷板工艺


但是,这种冷板的成型工艺比较复杂,早在“远古”时代,如果要做大的板子,由于没有那么大的模具,需要将两至三块板子用搅拌摩擦焊拼在一起,FSW在民用之前是用来焊导弹头的,可见是个高大上的技术,而且他的焊头是耗材,所以一个字就是贵。

图3 搅拌摩擦焊工艺

另外,该类型的水冷板两端堵头和水嘴需要用TIG或者MIG将堵头焊接形成内部水环路,焊不好还容易漏,所以整体工序较多而且工艺复杂。

图3 TIG工艺


二代产品-小型冲压板与口琴管的时代

在初代大规模“骗补”产品推向市场后,发改委一看就火了:这都什么渣渣产品,续航只有200-300km,而且冬天续航要打6折,这根本没法推广。所以,往后几年的补贴政策直接跟电池的能量密度有关,而且要求逐年提高。

所以汽车厂家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能量密度追逐赛,挤铝水冷板几块板子动辄十几二十公斤,搁谁都受不了,直接被打入了冷宫,一个惨字了得。

随后液冷板市场把眼光投向了更轻便的冲压板和口琴管,钎焊工艺的水冷板登上了历史舞台。先来说说钎焊这个工艺,其实钎焊在汽车工业应用广泛且成熟,汽车的前端散热器、冷凝器和板式换热器等都采用此工艺,一般采用3系的铝材在焊接的位置涂上焊料然后过高温(600℃左右)钎焊炉使焊料融化焊接而成,所以相对来说工序较简单。

图4 散热器与板式换热器


虽然他们采用同一种工艺,但是应用上有所区别。冲压板首先要将一块平板冲压出设计好的流道,流道深度一般在2-3.5mm,在用另一块平板与之焊接在一起,两块板厚可以在0.8-1.5mm不等。

图5 冲压板示意图


而口琴管之所以叫口琴管是因为流道的横截面类似口琴管形状,当年的宝马i3就是用的口琴管,而特斯拉也一直非常钟情于口琴管。一般口琴直管方案的两端是集流体起汇流作用,所以内部的流向只能直来直去,并不能像冲压板那样随意设计,有一定的局限性。

图6  audi e-tron三明治电池包中的口琴管

然而,当时的冲压板单板并不大,纯电较大电量的电池包需要6-8块,加上SAE的快插接头与管子,外加支撑泡棉与导热垫,一套成本得上千,而采用口琴管能便宜30%以上,巨大的成本优势。

图7 同一套电池系统的冲压板与空气管方案


三代产品-液冷板一体化与集成化


随着单电芯能量密度达到一定瓶颈之后,只能靠提高PACK成组率来提高整包的能量密度了,为了往电池包内塞进更多的电芯,模组越做越大,甚至取消掉模组这个概念,直接往箱体上堆电芯,这就是CTP。与此同时,电池水冷板也朝着大板子的方向发展,要么就是选择集成到箱体或者模组,要么就是做成一大块冲压板平铺于箱体底部或者盖在电芯顶面。

图8 大众MEB平台电池包爆炸图

比较有意思的是,口琴管水冷方案从面世以来都是以整体铺设居多,就比如上面的Audi的e-tron的电池包三明治方案,但是现在反而冲压板相对来说多见一些,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有三: 设计的可变性,换热面积上的优势以及结构强度上的优势。虽然大的冲压板模具费较贵,但是从现在几个大厂的选择和实际应用角度来看应该是个趋势。

图9 南方某厂的电池包


总结起来,电池水冷板的技术发展如下图所示。作为行业从业者回过头去看看会发现行业技术迭代非常快,到是好奇今后的热管理会发展成什么样,整个锂电行业技术又会往哪个方向走,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仅个人观点,欢迎交流探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来源:韩工的酱油台
汽车新能源焊接爆炸模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5-22
最近编辑:1年前
电工韩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9粉丝 61文章 28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