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经发了20篇原创,说多不多,也算是一个小小的里程碑。这里鼓足勇气,喊出自己的口号:要发100篇原创!现在已完成1/5,今天开始进行第二个1/5。也希望二火输出的文章,对屏幕前的你有所帮助。
结合上周发的频域相关的文章,感觉有些东西没聊完,还是要再说说。今天主要聊聊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的频域转换。如果你对频域不感兴趣,可以直接跳过;如果你对EMC感兴趣,不妨往下看。
一道面试题
照例,先抛出来一道面试题:“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哪个对EMC影响较大,为什么?”如果你有EMC整改经验,那么很容易知道哪个影响大,但是这道题的侧重点在于后面的“为什么”。要清楚原因,才能让面试官心服口服。
周期信号的频域
为方便大家理解,这里简单说下EMC。
EMC是电磁兼容,是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的缩写,主要分两部分:
① EMI是电磁干扰,是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的缩写,指的是设备在正常工作时,不能产生超出相应标准要求的电磁能量。这个主要是讲设备对外界的影响程度。
② EMS是电磁抗扰度,是Electro Magnetic Susceptibility的缩写,指的是设备在正常工作时,要能承受相应标准规定范围内的电磁能量干扰。这个主要是讲设备抵抗外界干扰能力。
今天聊的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对EMC的影响,主要就是指EMI方面,设备对外界的影响。设备对外界影响,主要是通过RE(辐射发射)、CE(传导骚扰)和两种方式。至于如何发射、如何骚扰的,涉及内容较多,这里不做展开。这里主要讲EMC三要素中的第一要素:干扰源。
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作为干扰源,谁对电磁干扰的贡献最大呢?一个重要维度就是看其在频域内的能量大小。能量越大,辐射传导出去的可能性越大,潜在的影响也就越大。有了这个基础逻辑,我们就看看周期和非周期信号频域内的差异。
周期信号,我们以50Hz,Vpp=2V的方波为例,下图是频域的幅值(幅频曲线)。可以看出,
① 左侧第一条直线,基波,幅值最大,约600mV;
②3次、5次、7次等奇次谐波幅值依次降低;
③2次、4次、6次等偶次谐波的幅值均为0。
④时域内的周期函数,在频域内是离散的;
我们再看下50Hz,Vpp=2V的正弦波信号的频域波形。如下图,发现:
①正弦波在频域内只有一条竖线,幅值500mV;
②正弦波不像方波那样有奇次和偶次谐波的区分;
③正弦波除了基波外,其余都是分量都是0。
为什么正弦波在频域内只有一条竖线,而方波有很多条竖线?
这个可以看看“花生油工人”这位大牛2018年在CSDN发的一篇文章,链接放这里了,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https://blog.csdn.net/qq_42393859/article/details/84651965
为什么方波只有奇次谐波,而没有偶次谐波?
好问题!前面我们看到的方波占空比是50%,如果占空比变成75%,会怎样呢?我们仿真看下效果。
如下图所示,当方波占空比变为65%时,在频域内同时存在奇次和偶次谐波。而当方波的占空比是50%,在做傅里叶级数展开时,偶次谐波分量则变为0。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
①当周期信号的占空比=50%时,幅频曲线中的偶次谐波分量均为0;
②当周期信号的占空比≠50%时,幅频曲线中会同时存在奇次和偶次谐波分量。
非周期信号的频域
用一段音频信号来作为输入的激励源,非周期的连续信号,Vpp=2V,随机跳变,下图为时域波形。
下图为音频信号的幅频曲线,可以看出幅值很低,不到5mV……比50Hz的幅频曲线小很多。
其实,上面波形有个问题,不晓得你有没有发现?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应该是连续。但是由于TINA-TI软件的限制,只能做傅里叶级数分析,所以仿真出来的结果还是离散的频谱,且最大只能到64次谐波。
周期与非周期在频域内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周期信号在频域内的幅值要比非周期信号的大很多。那随之而来的,在辐射传导方面,周期信号也比非周期信号的“贡献”要大很多,辐射传导出去的可能性也大很多。
这两个问题也不错,感兴趣的,可以再研究下。
为什么正弦波在频域内只有一条竖线,而方波有很多条竖线?
为什么方波只有奇次谐波,而没有偶次谐波?
以上所述,部分内容涉及个人理解,如有觉得不妥,欢迎留言讨论。
怎么样?一个简短的问题,给出的回答可浅可深,就看你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达到怎样的程度。你学废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