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不断刷新磁共振成像技术极限,浙大教授吴丹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1年前浏览5492

不断刷新磁共振成像技术极限 浙大教授吴丹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生物、工程、计算机……如何将这些专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便是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内容。从“机缘巧合”来到这个领域的本科“小白”,到成为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长聘教授、生物医学工程学系主任,20年韶华倾付、岁月沉香,吴丹的一腔热血已献给了这个专业。

在五四前夕公布的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名单中,80后科学家吴丹名列其中。

吴丹毕业于全美生物医学工程排名第一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后被聘任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助理教授,并主持美国国家卫生所R01、R21、R03等项目,是当时领域内冉冉升起的一颗科研新星。虽身在异国他乡,但吴丹一直关注着国内磁共振领域的发展。

“我们国家磁共振领域正在迅速发展,报效祖国的机会来了!”2018年,33岁吴丹毅然放弃在美国已建成的团队,回到母校为建设学科发展贡献力量,然而,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原本,吴丹研究的是针对动物的磁共振技术,而回国后她将转到研究针对人体的生物工程技术,在理论、实操上都有许多新知识,几乎是要重新学习一个领域。在那段时间,她夜以继日地专研新知识,完全没有“海归”的傲气,不断虚心向周围科学家请教、学习全新的实验技巧,半年过后,她很快转换了原本的知识储备,成为了针对人体的前沿磁共振成像技术研发的专家。

时至如今,吴丹已经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3D高分辨率弥散磁共振成像技术,实现了高场下活体大脑0.1毫米和离体大脑0.03毫米的超高分辨率“活体显微镜”,带领中国团队在这一领域奋起直追,在成像速度和空间分辨率上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提到自己的工作,吴丹总是带着一种使命感。“我能感觉到我们的工作对于人民生命健康的意义。”常规的磁共振影像分辨率大多只有1毫米,吴丹研发的3D高分辨率弥散磁共振成像技术,让磁共振影像的分辨率从以1毫米为单位精细到以0.1毫米为单位。这意味着科研工作者、临床医生能看到生物组织千分之一的细节,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而吴丹研发的基于弥散磁共振的微结构成像方法,更是精准重建细胞微结构特征,建立了逼近病理金标准的“无创病理”诊断系统。这一系列成果实现了成像尺度从宏观到介观、甚至微观的突破,引领国际磁共振技术前沿推动我国医疗影像产业升级的新装置、新方法和新技术,也为我国脑科学发展提供了支撑。

回国5年,吴丹总是感慨我国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的筚路蓝缕,从过去的国外垄断到现在国内约30%的磁共振设备为国产研发,凝结了千千万万科研工作者的心血,作为其中一员的她,正实现着当初回国时的信念。

“我的成长,是和中国的磁共振成像产业的成长同频的。”归国这些年,吴丹的科研水平一直在提升,作为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及浙江省“鲲鹏行动计划”团队首席科学家,她组建了50余人的科研团队,形成一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磁共振影像团队,取得了一项项领先国际的科研成果。在越来越多优秀科研工作者的支持下,吴丹看到了国际磁共振产业的格局已悄然变化,而她心心念念的中国医学影像学日渐成熟。

吴丹从不抱怨科研的苦,总是习惯于将自己的努力与挫折轻描淡写:“科研很多是从0到1的事情,失败是最正常的事情。”在她看来,包括医学影像在内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需要一线科研工作者无数次失败奠定成功的基础,那些试错也将成为未来的经验,不断将科学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科研,是一代接着一代的工作,需要传承接力、接续奋斗,现在吴丹不仅仅是科研一线不断突破认知边界的科学家,更有了一个光荣的新身份——领着一群“萌新”的老师。

“我很羡慕现在进入科研领域的新人,他们有着我们当时没有的资源,有更多学习、与名师交流的渠道。在现在我国现在技术的基础之上,我相信他们会有更多成就!”对于青年人,吴丹不是空有期待,她给予的更多是实际的帮助。

去年7月的一天,对磁共振方向感到好奇的本科生吴佳妮向吴丹透露了自己的兴趣,当时已是晚上8时多,怀胎十个月左右的吴丹很快把吴佳妮约到自己办公室,分享自己的经验——技术开发怎么做、哪些课程需要看、什么东西需要学……这些本是博士生才能学习到的知识,那个夏夜,吴丹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倾囊相授,并把自己手头上的一些资料也给了吴佳妮。

“我本来以为我作为本科生,还没有能力接触这些东西,是吴老师给了我信心,帮我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今年毕业后,吴佳妮将前往吴丹曾任职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深造,科研的接力棒,传到了她手上。

像吴佳妮一样的学生并非个例。近5年,吴丹指导的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期刊论文2篇,发表国际会议论文8篇,她指导的硕士生为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20余篇,作国际会议口头报告2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14项;获国际医学磁共振年会金奖6项、银奖5次……这一个个年轻的面孔,最终都会带着为中国科研献身的青衿之志,成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的领域的“弄潮儿”。

多少个夜晚,从外面望向吴丹的办公室,屋内的灯总是亮着。“吴老师是一个对工作有着高要求、高标准的人,是我科研道路的榜样。”在吴佳妮印象中,吴丹总是隔两天就到实验室和大家交流最新的研究情况,晚上吴丹也常常自主加班,即便周末吴佳妮也会看到老师吴丹在实验室推进新的工作。虽然已经荣誉加身,吴丹却丝毫没有懈怠。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她的工作态度,为国付出、不萦私利是她的科研理想。

“我觉得做科研工作,就要有着探索未知的热情。做科研工作需要坚持,即便可能会遇到失败,也不会阻挡我一路向前。”吴丹说。

声明:文章转自黔江晚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旨在分享

科普理论通用电磁基础流体基础结构基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5-04
最近编辑:1年前
仿真经纪人
知识付费让生活更加美好
获赞 269粉丝 46文章 28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北大学者开发全光刻无刻蚀工艺,打破电子皮肤产业化关键技术壁垒

能与人体/生物体无缝整合的柔性可拉伸电子器件将为精准诊疗、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带来变革性发展。然而,传统刚性电子设备,与生物组织在机械特性上存在巨大的鸿沟。聚合物电子材料独特的本征柔性、可溶液加工性和结构多样性使其受到了广泛研究,并部分实现了实际应用。但是,该领域仍然存在一个关键的挑战——缺乏与先进半导体工业兼容的、具有普适性的聚合物电子材料的高分辨图案化及集成方法。对电子皮肤来说,在人体有限的空间里,集成更多的传感单元、运算单元和显示单元,对于最终实现电子皮肤的功能非常重要。而衡量这种电子皮肤器件的功能强弱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即集成度。然而,此前本征可拉伸晶体管的集成密度,仅相当于硅晶体管1960年代的发展水平,极大限制了其在智能化电子系统构筑中的应用前景。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特聘研究员郑雨晴的研究方向为柔性电子学、柔性脑机接口、可穿戴生物传感器。她利用聚合物材料独特的可后修饰性,首次实现了聚合物导电、半导性和介电材料的全光刻直接图案化,并成功制造出可随意拉伸、弯曲且性能稳定的弹性电路[1]。该方法获得了目前报道的最高本征可拉伸晶体管阵列密度,可在比拇指还小的面积(0.238cm2)上集成超过1万个弹性晶体管,创造了比此前报道提高100倍以上的器件阵列密度新纪录。这一技术突破了长期以来限制电子皮肤在实际工业生产应用中的关键瓶颈,既保留了传统硅基半导体行业的核心工艺——光刻方法的高通量、高精度等优点。同时,还能够保持、甚至提升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电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并大幅精简复杂电路的加工工艺。图丨2022年度《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入选者郑雨晴凭借基于“功能性光刻胶”的全光刻无刻蚀工艺,实现本征可拉伸晶体管器件高成品率和高均一性制造,突破了限制电子皮肤产业化的关键集成技术壁垒,为柔性电子器件工业制造领域提供新的范式,郑雨晴成为2022年度《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入选者之一。首次实现柔性材料全光刻直接图案化实际上,早在2018年,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课题组就第一次实现了本征可拉伸晶体管阵列的批量化制造,集成密度达到了347个晶体管/cm2,但该数值仍然与实际应用中需要的集成能力有很大差距。如何将不同种类的本征可拉伸电子材料逐层叠加,从而制作更复杂的电子学器件、传感器件,是电子皮肤从实验室走向工业生产实际应用的关键挑战。在大量实验和阅读文献中寻找灵感的过程中,在偶然一次用普通的光刻胶做传统光刻工艺时,郑雨晴突然想到,本征可拉伸功能高分子跟负性光刻胶都是有可修饰位点的有机物。如果模仿负性光刻胶的原理,在本征可拉伸功能高分子中引入光敏剂,或许可以通过光照引发的交联反应降低其溶解度。于是,她开始着手针对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的光激发交联反应,并设计不同的交联剂。图|弹性芯片有较强鲁棒性,可很好应对外界应力产生的形变、不易破损(来源:郑雨晴)基于此,郑雨晴提出了高分子电子材料的普适性直接光刻图案化方法,实现了高密度柔性可拉伸电子器件的单片式集成。利用高分子材料独特的后修饰性,通过高效的紫外光激发化学反应在薄膜中原位形成高分子共价键交联网络,发展了一系列电学性能图案化前后保持稳定的“功能性光刻胶”体系。同时,实现了各类柔性功能高分子材料的高精度图形化和固定化,最小线宽低至2µm。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柔性可拉伸电子器件的单片式集成,大幅精简复杂电路加工工艺,无需刻蚀的逐层沉积、图案化工艺保证了良好的多层器件层间界面,使得晶体管器件迁移率在50%的形变下拉伸1000次仍保持不变。郑雨晴指出,在不影响其电学和机械特性的情况下,该工艺可实现高产量和出色的均匀性制造,性能可与刚性电路相媲美。该方法让电子材料具有光照下发生化学反应并图案化的特点,因此不需要像其他半导体加工那样引入光刻胶作为牺牲层。“这不仅省去了光刻胶的操作步骤,也省去了引入光刻胶后需要刻蚀功能层这一耗时、且往往需要高真空的步骤。”她说。图丨单片光学微光刻用于高密度弹性电路(来源:Science)该技术实现了将本征可拉伸晶体管的集成密度提高了2个数量级以上,达到42000个/cm2,且成品率高达98.5%,满足柔性电子器件批量化制备要求。这一创新的“全光刻构建超高密度柔性集成电路”的思想和技术路径,不仅为柔性电子器件工业制造领域提供了新的范式,也将为植入式电子、可穿戴电子等产业带来革命性发展。相关论文以《高密度弹性电路的单片光学微光刻》(Monolithicopticalmicrolithographyofhigh-densityelasticcircuits)为题发表在Science上。目前,郑雨晴与课题组在努力解决电子学性能相关问题,包括迁移率和导电率以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她表示:“目前,我们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也将继续优化技术,希望未来将其推到产业化。”“个人的意志和努力,可能让选择变成还不赖的答案”郑雨晴走上科研之路,源于在两次重要的选择时提交的“错误答案”。第一次是高考填志愿时对于专业的“纠结”,她的父亲建议选择彼时热门的金融专业,而她在“激烈的争辩”中坚持选择了自己热爱的、“非热门”的化学专业。然后,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完成了本科阶段的学习,并选修了经济双学位。在郑雨晴大四时,身边的同学们都在为自己的“下一步”做打算,她也不例外。要不要放弃化学选择更加热门的金融、经济方向呢?一场科学颁奖典礼让她做出了决定。当时,她参加了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2010-2011”,华裔女科学家鲍哲南教授因发明人造皮肤器件,成为当年“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的获奖者。虽然当时郑雨晴对柔性电子领域还一无所知,“但看到一位与我有相似家庭背景的女科学家,做出了可能改变世界的科研成果,让我重新审视科学研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最终决定放弃金融,保研读博、搞科研。”郑雨晴说。随后,她在北大读博,师从裴坚教授,研究方向为有机共轭功能分子的聚集态行为与光电性能关系。在博士期间的研究中,郑雨晴建立了弱非共价作用力引导的有机材料聚集态微观结构精准调控新策略,发展了一系列高迁移率有机半导体材料,多次创造了有机半导体电子迁移率的新世界记录。此外,她提出溶液下共轭聚合物的多级组装结构调控策略,使用冷冻显微技术首次实现了对共轭聚合物溶液中组装体的直接观察。除了系列科研成果,她还获得了Springer论文奖、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图丨郑雨晴(来源:郑雨晴)2016年8月19日,郑雨晴对她博士后申请面试的日期记忆犹新。在从北京的酒店到机场的出租车后排,她和鲍哲南老师讨论了40分钟其博士期间的研究工作。一个月后,她收到鲍老师的邮件确认,正式成为鲍哲南课题组的博士后。2017年博士毕业后,她在斯坦福大学开展了为期四年的博后研究。2021年9月,郑雨晴回到母校北京大学担任集成电路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并成立独立课题组,研究方向围绕着“基于可化学编程软物质的柔性电子器件”。“我们从材料创新角度出发,通过新材料的引入,赋予传统的材料新的生命。让材料变得更聪明、性能变得更丰富。”她说。除了坚持科技创新工作,郑雨晴也注重与产业界的合作与联动。据悉,该课题组目前与北京斯微智感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开展柔性汗液传感器的研发,共同开发面向运动监测、健康检测和临床诊疗需求的汗液传感系统,实现身体健康状况的可视化呈现、智能化分析。谈及对领域未来的期待,她表示,非常期待看到越来越多的可穿戴柔性生物传感器问世,为人们提供精准、实时的生命信息监测甚至治疗,逐步替代目前有线连接的、硬质的、大型的医用传感器,如心电监测器、血压监测器等,把门诊“搬”到家里,甚至随时贴在身上。她希望带领课题组能够建立高性能、高生物亲和性的柔性可拉伸集成电路和微系统,实现在高密度柔性脑机接口系统,和柔性可拉伸神经形态器件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突破。回忆自己的科研之路,郑雨晴表示:“我并不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但我非常幸运,凭着一腔热情支撑我在‘错误答案’里一路走过来。摆在我面前的两次重要的选择几乎是‘送分题’,而我却完美避开了看起来正确的答案。但还好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个人的意志和努力有可能让选择变成还不赖的答案。”欢迎具有微电子、化学、材料或生物专业背景的博士后、博士生、本科生加入郑雨晴课题组参考资料:1.Yu-qingZheng,YuxinLiu,DonglaiZhongetal.Science373,6550,88-94(2021).https://www.science.org/doi/abs/10.1126/science.abh3551声明:本文转自今日头条-DeepTech深科技-2023-04-0518:16,版权归原作者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