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新能源充电桩专家电话会纪要:800V带来的影响分析

1年前浏览759

新能源充电桩专家电话会纪要:800V带来的影响分析

1、充电桩成本构成:充电模块(30kW单个2000元)、充电枪线(5米5000元)、主控板(1500元)、触摸屏+互联网模块+壳体+线束+继电器(整体300元/kW,售价400元/kW)。    
 
2、800V桩端对于400V升级:单800V升压内部结构不升级;高功率高电流要做分体机,耐高压高电流线束继电器、软件系统升级,若用液冷成本翻倍。  
3、充电桩相关公司:  
充电模块:艾默生(充电模块顶级)、台**达(全球第一梯队);华为、中兴、英飞源(大陆顶级);动力源、优优绿能(大陆其他);  
充电枪:菲尼克斯(传统充电枪);  
设备运营:特锐德(特来电母公司)、中恒电气(市占率高)、国电南瑞(国网系统)、星星充电(非上市)。  
Q:充电桩慢充和快充的成本构成有哪些?  
以120kW快充直流充电设备为例,最核心零部件三个:充电模块(交流转直)、充电枪线、主控板。  
充电模块:主流30kW单个模块,质量好的情况,单个模块成本2000元;  
充电枪线:5米5000元;  
主控板:1500元左右;  
触摸屏、GPS互联网模块、壳体、内部线束、继电器:整体成本300元/kW,销售价格是400元/kW。  
Q:800V充电桩相对于400V内部结构会有升级吗?  
分两个层面:  
1)单说800V:现有充电桩结构和技术可以达到,不需要任何改动。整个充电模块电压平台根据车型的发展,从200、500V,到后来500-、750V,现在最宽做到250-1000V全兼容电压平台。单电压提高内部结构不会有升级。  
2)大功率大电流,电压1000V以上:整个充电桩构造改变。目前主流充电桩是一体机,高电压大功率平台要做分体机,一个设备前面带出几个终端,所有充电模块集中放在设备里面。整套系统下,还需要更换能够承受高电压高电流的继电器线束,云端群管群控技术也要升级。  
从传统充电桩升级到800、1000V以及500kW以上大功率充电桩,是两套技术路线,整个变化非常大。  
分体机原因:  
1)模块太多,没有办法都放在一体机;  
2)分体机解决散热、线束分布、整体成本管控问题;  
3)大功率充电核心技术在于液冷散热。传统风冷无法达到大功率设备散热要求(要达到要求体积更大),需要液冷充电模块散热,主机+枪线都要液冷。液冷管路排布和材料有高技术壁垒。  
Q:传统是120kW功率充电桩,有些车是800V架构,他们开过去充电能实现超快充效果吗?  
800V新车到120kW充电桩充电,大概率能充上,因为现有模块是电压兼容的,但充电速度可能达不到预期速度。高电压情况下,120kW功率不变,意味低电流,能确保正常使用。  
Q:规划大量适合800V汽车的充电桩吗?  
从设备生产厂角度,有厂家在做大功率充电技术储备,但远没有量产。  
个人判断,设备生产厂短期不会大批量生产或投放真正意义的大功率设备。很多主机厂(除了特斯拉),如保时捷推出大功率充电的车,桩是定制模式(找设备厂定制,设备厂接到订单后,单独开发或做技术储备来做配合主机厂的充电设备)。但目前没有哪家涉及大规模生产和投放。  
Q:主流充电桩设备厂具备500kW量产能力吗?  
没有。国内大部分设备厂还是停留在组装厂阶段,没有模块、枪线技术,主要还是采购组装模式。后来很多新的充电桩企加入,竞争激烈,一些厂家开始走自己的技术路线,研发新技术。方向:  
1)大功率;  
2)无感充电;  
3)软件投入。  
大部分设备厂不具备大量研发投入实力,会选择其他方式(eg.和有某一块技术的厂家合资或进行收购)。真正掌握大功率充电技术的企业,国内没有。  
Q:800V变成大功率充电,一个站6个桩,一起充2-3兆W,电网能承担吗?要加储能吗?  
大电网能承受这个负载,但充电场地一般建在商场或停车场,电力无法满足。解决方法:  
1)同步系数。这几台桩同时满功率供电概率不大,从真正配电角度看,不一定要所有桩满功率配电;  
2)大功率软件控制。车辆充电不是平直的,先升压、后平稳、往后越慢,梯形曲线。软件能够控制这几台桩的功率分配(eg.有些车刚开始充或快充满,就降功率,电力转移到需要满功率供电的车,做调配)。如果不做调配,任何一个场地电量不可能满足大功率快充。  
3)做高投资增容(eg.储能),但对投资成本、土地面积、电网负载要求更高。北上广等大型城市(土地资源、电力资源压力大)不具备满功率运营的电力条件。  
Q:这两年大功率快充不会太普及,全国性普及大概什么时间点?  
预计近三年不会普及,可能5-8年全国会普及大功率充电。但能不能普及大功率充电不好说,没准厂家都采用换电了,或者用一些其他模式。  
Q:为什么功率特别高的时候,厂家就会上换电系统而不用快充?  
功率特别高,要考虑几个问题:  
1)换电目前没有没有大规模推的原因在于车型没法统一、投资成本大、配电需求大。充电桩升到高压大功率后整体设备成本、施工成本直线上升;  
2)电力要求直线上升,想在核心城市推广,很难满足诉求。投资额大、电网压力大、土地压力大,可能会有主机厂做换电。到大功率充电的情况下,换电的电力要求和投资成本要求可能还会比充电低(换电站可以用闲时充电)。  
做大功率充电,目的就是实现电动车在能源补给上无限趋近于燃油车能源补给(3-5分钟),大功率充电和换电逻辑一样。那这个时候厂家就会衡量技术、成本、应用难度、落地可行性,评估完之后可能换电有优势,就会用换电了。  
Q:有哪些充电模块、枪线玩家?充电模块里面比较重要的元器件有哪些,价值量分布情况?  
充电模块厂家:  
1)全球有两家:艾默生(充电模块顶级)、台**达(全球第一梯队,不是专门做充电模块,只是一个分支);  
2)大陆头部:华为、中兴、英飞源;  
3)大陆后面:动力源、优优绿能(有性价比,有市场大规模推广案例)  
枪线厂家:液冷枪线国内没有,有些厂家说有,但也是不成熟。国内菲尼克斯传统充电枪做到非常好的等级。  
充电模块内部(专家不清楚):主要有主控板、电流电阻等。  
Q:直流快充功率从60到200kW,大功率上升至500kW,功率模块价格怎么算?  
主流120、180kW的桩用单个30-40kW模块。360、480kW可以用单个60kW模块。30kW模块差不多2000元,有一个单W成本,用60kW也是差不多是这个单W成本。  
现在应用的充电模块都是传统技术下的充电模块,实际上并没有应用大功率超充技术。传统技术下充电模块价格不会有太**动,不会说功率增大,单千瓦价格就变动。  
如果用液冷,或者用更大的充电模块,价格就不是一个量级,至少翻一倍(液冷)。  
Q:明年小鹏800V出来,有没宣布快充桩建设计划,供应商是谁?小鹏未来会如何升级自家的充电网络?  
充电桩建设:小鹏自建的话,是星星充电代工。他们自己不生产,只提设计需求、参数需求,请设备厂研发和生产。大功率800V哪家生产不清楚,并没有开始在推。  
充电网络:  
1)小鹏有自建充电网络,目前180kW,还是符合市场主流的功率数。我认为他不会为了新车型专门匹配新的充电网络,而用现有网络。现有设备能满足800V电压平台需求,但不一定完全能完全发挥充电效率。  
2)也不排除小鹏再升级充电网络。如现有场地增加超充头,场地5把枪,1把达到800V满功率需求。新车在之前的桩也可以正常充(非满功率)。  
3)或者说小鹏未来专门建设真正意义上的超充站匹配新车。规模多大不好说,尤其在核心城市难以推进(充电桩分布、资源有限,没有办法大规模铺新站)。  
4)委托运营商,运营商建设或运营商改造场地都有可能。  
Q:小鹏480kW的桩与现在充电桩相比有升级吗?  
没有大的升级,480kW用分体式,市面上常见的120、180kW用一体式,一个盒子。分体式一个车位上一个终端,里面的技术还是传统技术。充电桩用哪个半导体不清楚。  
Q:国家对充电网络体系普及有什么规划和指引(eg.车桩比)来配适新能源车高增速行业趋势?  
从国家层面讲,给了2个大体指引:  
1)车桩比(定了1:1,目前还是这个规划)  
2)新能源车渗透率(决定保有量)。  
车桩比之后提出了充电半径(车桩比决定充电桩数量,半径决定充电桩密度)。  
如北京充电半径5公里,充电半径不断缩小;第二批重点区域(eg.四环内)达到3公里半径;再往下1.5公里半径。规划不断调整,匹配新能源车发展。  
国家未来会越来越多提充电半径概念。现在大家意识到,车桩比没有1:1,也能到1:1.5,供需相对平衡。但一些城市区域还是出现供需严重不平衡的情况,政策层面要从充电半径来指引。  
Q:充电桩运营行业头部玩家有哪些?单桩120kW直流快充回收期多久?盈利性如何?  
头部玩家:  
1)全国性+全细分市场(私家车+网约车+出租车+公交+物流等):国家电网(央企,国家队)、星星充电(民营)、特来电(民营)。分布面+桩数排名前三。  
2)细分市场(只专注一个市场):万城万充(聚焦运营车量,网约车出租车)、协鑫(聚焦物流车)、北京隆瑞三优(聚焦公交车)。规模上不及全国性运营商,垂直细分市场确实做到了头部。  
3)区域性(只在一个区域做):上汽安悦(上汽底下,做私桩配套,围绕上海周边做到了很大规模)。  
盈利情况:  
近1-2年投资更加谨慎,120kW直流桩服务费+补贴可以保证3年收回成本。交流充电桩2年回收成本。近1-2年可以做到该回收期,早一点的15-16年回收期很难说。  
Q:目前自建充电网络的主机厂有哪些?有哪些合作运营商?  
自建充电网络运营商除了特斯拉(很多年前开始走),有小鹏、蔚来(换电+充电)、吉利(极氪)、大众(开迈斯)、理想(准备布局)、广汽埃安、保时捷。  
其他:  
奔驰、宝马、奥迪等。没有明确全国铺开自建充电网络,跟运营商合作多。合作分不同模式:  
1)对运营商建成的站做认证,做技术对接、平台指引、专属充电优惠(北汽早期做这个);  
2)做冠名站,运营商建成后主机厂租赁下来,做专属和匹配自己提供的服务(eg.地锁),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3)直接主机厂指定,做专属电站,主机厂和运营商合作,让运营商专门找地方建站和负责后面运营(奔驰指定场所,运营商投资设备、做施工,实际上就是一个奔驰品牌站);  
主要合作运营商(冠名、租赁):星星充电、特来电。覆盖面广,能够支撑全国充电网络,对很多主机厂价值很大。  
Q:大功率充电站相关A股上市公司有哪些?  
1)特锐德。特来电母公司,本身做箱电,有技术积淀,做设备也做运营;  
2)中恒电气(市占率高);  
3)国电南瑞(国网系统,大功率设备市面上没有大规模铺开,但有技术储备,技术相对成型);  
4)(非上市)星星充电(大功率充电技术走在前列,给保时捷定制350kW充电桩用全套液冷)。  
Q:充电桩补贴政策后续走向?  
充电桩建设、运营行业体现市场化,但受政府政策导向。补贴经过几个市场阶段:  
1)14-15年,大力鼓励运营商建设,提供建设补贴,约为投资总额30%;  
2)18-19年,市面上充电桩有一定规模,但用户体验不好,开始运营重视,提供运营补贴(北京一度电1毛,上海2毛)。度电补贴有很多维度,如充电站评级(eg.最好A,最差D,达到最好级别能拿到1毛,差一点只有5分甚至没有)。  
3)未来所有运营商、用户对于运营的体验和质量会上升到全新高度,整个充电桩市场化更加激烈,用户更加挑剔。  
①预期建设补贴逐步降低,甚至取消(也许明年);  
②运营补贴会持续很长时间,申领的条件和要求越来越高(运营要求、质量、能力不断提升,以匹配车辆和用户的发展)。  
Q:充电桩运营质量如何做差异化?  
有明确的衡量指标:  
1)用户如何找到这个充电站(eg.运营商自己的app、导航定位是否准确,是否能正确到充电站门口,到了门口之后是不是有显著标牌,到了车位能不能确保车位不被非充电车辆占有;  
2)插上枪线之后,会不会故障离线、能否实现预期充电效率(设备稳定性);  
3)结束充电后,能否第一时间结算费用,预充模式下剩下的钱能否快速退回,停车费能否顺利交掉。  
大部分指标都在政府评定的运营质量当中,与运营补贴直接挂钩。政府还会额外考虑一个指标,安全性:  
1)是否配置安全设施(灭火器);  
2)装备接线是否牢靠;  
3)内部灰尘能否及时清理。  
很多运营商给这些站配了增值服务:  
1)卫生间;  
2)休息室餐饮;  
3)人工现场服务等。  
Q:新能源车保有量不断上升,充电站本身有地理壁垒,原来好位置的充电站收益能提升吗?  
从目前趋势来看,好位置、优质的充电站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1)收益增长不一定来自服务费收入。市场新能源车增多,很多充电站质量提升,充电服务费价格没有提升,甚至下降。未来充电服务费提升很难。  
2)未来盈利主要集中增值服务(eg.餐饮、休息室)。  
总体优质充电站盈利能力提升,但服务费收益降低。  

说明:本文来源网络;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来源:电力电子技术与新能源
燃料电池电源电路电磁兼容半导体汽车电力电子MATLAB新能源芯片电场电机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5-22
最近编辑:1年前
获赞 155粉丝 269文章 2072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