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仿真分析和振动分析
00 导读
本文通过一个小例子展示弹性、等向强化、随动强化的区别,以及塑性强化阶段的斜率影响。
01 研究背景
使用显式动力学分析结构,常常意味着不仅仅是弹性使用阶段。对于常见的金属材料,等向强化和随动强化是比较常见的弹塑性模型,事实上材料真实的强化规律可能是居于两者之间。在设置塑性阶段的切线模量上,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本文通过一个小例子研究这些问题。
02 几何模型
几何模型如下图所示。
03 材料模型
本文使用到的所有材料参数如下。
等向强化弹塑性。
随动强化弹塑性。
不同切线模量的弹塑性,分别为弹性模量的1/200, 1/2000, 1/20000。
04 网格划分
网格尺寸大致为6-8mm。板厚方向必须划分为三层。
05 初始条件
四米高跌落到刚性地面。
06 接触设置
容器各部件绑定接触,容器底部和地面摩擦接触。详细可以参考笔者前系列文章。LS-DYNA 的接触设置和通用结构很不一样,比如 LS-DYNA 不再有接触单元的概念。
07 分析结果
对比不同材料本构模型分析结果的时程数据。
随动强化,容器底部最大等效应力。切线模量最大的等效应力最大。
随动强化,容器壁最大等效应力。切线模量最大的等效应力最大。
等向强化,容器底部最大等效应力。切线模量最大的等效应力最大。笔者前一篇文章展示过。
等向强化,容器壁最大等效应力。切线模量最大的等效应力最大。笔者前一篇文章展示过
随动强化和等向强化,容器底部最大等效应力。当切线模量较大,随动强化和等向强化才能体现出区别,并且等向强化的等效应力大于随动强化。
随动强化和等向强化,容器壁最大等效应力。当切线模量较大,随动强化和等向强化才能体现出区别,并且等向强化的等效应力大于随动强化。
随动强化,容器底部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切线模量虽然不一样,但趋势是一致的。
随动强化,容器壁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切线模量虽然不一样,但趋势是一致的。
等向强化,容器底部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切线模量最大的等效塑性应变最大。切线模量虽然不一样,但趋势是一致的。
等向强化,容器壁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切线模量虽然不一样,但趋势是一致的。
随动强化和等向强化,容器底部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当切线模量较大,随动强化和等向强化才能体现出区别,并且随动强化的等效塑性应变大于等向强化。
随动强化和等向强化,容器壁最大等效塑性应变。
笔者建议:当从等效应力角度考察结构时,选择等向强化弹塑性;当从等效塑性应变考察结构时,选择随动强化弹塑性。
几何文件下载:
见下篇文章,笔者会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来源:华仿C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