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研究焊点连接的影响,分析类型为模态分析,对比结果为模态振型和模态频率。对于焊点建模方法,可以查看笔者系列前作《焊接专题 | 焊点建模 (DM)》,《焊接专题 | 焊点建模2(DM)》,《焊接专题 | 焊点建模3(SCDM)》,《焊接专题 | 焊点建模4(SCDM)》。
01 研究背景
一般来说,焊点建模,几何层面的操作是很简单的,但用户通常会忽视焊点连接在有限元层面的实现方式。本文澄清了以下3个问题。
1)有限元层面,焊点连接的实现方式;
2)焊点梁单元的默认直径;
3)焊点连接计算结果与网格密度的关系。
02 几何模型
几何模型如下图所示。板厚均为为1mm。
03 材料模型
本文使用到的所有材料参数如下。
线弹性。
04 网格划分
网格的整体和局部如下图所示。单元尺寸约为2mm。
05 焊点单元
将网格导入到MAPDL(Mechanical 经典界面)中,可以看出焊点连接在有限元层面的实现方法是使用梁单元(Beam188)。
继续查看焊点梁单元的默认直径,为20mm(板厚求和的10倍)。
继续查看梁单元和被连接单元的连接方式,焊点的节点与周边单元的节点连接形成梁单元,一个焊点对形成8+1+5=14个梁单元。注意,这里能够看出,焊点连接区域的大小和单元的尺寸密切相关。
06 边界条件
约束下部壳体四边。
07 仿真分析
当网格尺寸为2mm时,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结果如下图所示。
当网格尺寸为4mm时,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结果如下图所示。
以上结果说明,焊点连接区域的大小和单元的尺寸密切相关。网格越粗,焊点连接区域越大,则连接刚度越大。
来源:华仿C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