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条不紊”地设计一台“盘根错节”的核电站
本文字数:约3000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为啥把核电站形容成“盘根错节”
作为地表最复杂的工业产品代表,设计一台核电站简要地说:
需要“容器、泵阀、核燃料、管路、暖通、电气、仪控、化学、强电、弱电、布置、土建、结构、核安全、辐射、质量、环境、人员安全、消防”等专业人员;
把“400公里长的管道、1600公里长的布线、17万吨的钢筋、7万吨的金属结构、46万立方米的水泥、几十万台各类设备”;
紧凑地塞入“核岛、常规岛、配套设施”等几个厂房中。
依据 钱学森大师 的定义
“我们把这种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System),即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此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如何“有条不紊”地干这项千头万绪的活?
继续依据 钱学森大师
“一种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而且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叫做‘系统工程’(System Engineering)。”
若想把系统工程的理念实际应用到核电设计工作中,需完成以下五项核心工作:
1. 核电站用SSC表述
2. 设计流程应用RADIV模型
3. 设计工作以REQM开头
4. 设计工作以V&V收尾
5. 设计组织基于SSC节点
各位,你们是否有很多的问号?下面则由我娓娓道来这些核电系统工程的“江湖暗语”,请耐心看完。
SSC即Structures, Systems and Components,是核电站的构筑物、系统和组件的总称。主要用于描述核电站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调试等阶段中所涉及的物理实体,以及担任核电站所有项的数据集成。SSC可通过不同的导向和数据组合来投射到不同的分解结构中,指向对象相同只是方式不同,主要有:
PBS(Plant Breakdown Structure – 电厂分解结构),是基于核电站功能划分所建立的SSC分解结构,实现以功能为导向,通过机组、岛别、系统、设备功能位置码逐层确定物理实体。
GBS(Geometry Breakdown Structure – 地理分解结构),是基于核电站的区域划分所建立的SSC分解结构,实现以区域为导向,通过岛别、厂房、标高、房间编码逐层确定物理实体。
RADIV即以下五个步骤的首字母缩写:
Requirement - 需求
Architecture design - 架构设计
Design implementation - 设计执行
Integration - 设计集成
Verification & Validation - 验证和确认
此理念来自ISO15288(系统生命周期流程)标准中的V模型,借鉴了软件工程中以质量验证为驱动、逻辑关系清晰的优点:
REQM即Requirements Management - 需求管理,是记录、分析、跟踪、确定需求优先级并达成一致、同时管控变更并与相关涉众沟通、一个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连续性过程。简言之,需求就是项目或产品的最终输出所需要满足的能力。
需求管理的关键工作如下:
理解需求
获取需求承诺
管理需求变更
保障需求的双向可追溯性
确保工作与需求间的一致性
核电正向设计流程以REQM开头,将核电站视作产品甚至商品,围绕产品和功能来数字化上游需求(包括从宏观的技术、核安全、经济性;到微观的设备属性等),这些需求经过解析后贯彻落实到SSC各节点中,同时起草IV&V方案,用于保障需求在后期设计、采购、建安、调试闭环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V&V即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 验证和确认,为两个独立的过程,但一起执行用于审核项目或产品是否满足既定的需求和规范。V&V有时加上前缀“Independent - 独立”,表明是由一个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方进行的“IV&V” 即“独立验证和确认”。
核电正向设计流程以V&V收尾,可看做是需求的闭环管理,覆盖SSC的各层节点。例如在SSC的同一个子系统下的各设备节点间做计算仿真和PLM的一致性审查;或在各子系统和构筑物之间做2D/3D校审;或做机组整体的核安全验证、运行仿真等。以仿真的方式验证设计需求,从而实现“仿真驱动的设计(Simulation Driven Design)”用以提 前 预 测运行与事故环境。
核电站应用SSC表述的价值在于:把电厂当做产品来分解、逻辑清晰地按层级映射特定信息,并且精准识别各子系统的功能范围(scope)和接口(interface),同时也是工程项目从“基于文档”转向“基于数据”的关键基石。
核电站设计流程应用RADIV模型的价值在与SSC各层节点的迭代应用,用于保障上游需求通过设计流程到交付贯彻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设计流程的推进由R-A-V 3个关键评审(Gate Review)负责监督,用于检查各阶段的数据或文档是否确认并交付。
设计成果依照核电配置管理的逻辑将SSC在不同的技术状态平衡点做整体升版,保障需求与交付的一致性,实现“知行合一”。
同时在项目管理中基于SSC结构与RADIV流程,结合设计工作包(EWP - Engineering Work Package )用于管控项目成本、进度、质量、安全、风险和变更等管理项。将传统的的“基于各专业部门”的设计流程转向“围绕产品为中心”,并通过“单一数据源的协同平台”实现“PLM - 电厂全生命周期管理”。
上文指出核电正向设计流程的五项核心,每一项都要做到思维逻辑的重塑、组织架构的调整、工作习惯的颠覆、与传统经验的转换衔接等巨大而痛苦的工作,但其成果也仅仅是迈过“系统工程”的门槛。
顶尖制造业在践行“系统工程”多年的基础下再进一步,逐渐放弃沟通效率低、精确度不足、存在歧义的“自然语言”,转而使用“建模语言”(SysML)来实现“MBSE”即Model Based System Engineering -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波音公司作为行业先锋,在MBSE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去实现“Cyber-Physical Twins”即信息物理孪生体的“钻石模型”。此模型在系统工程V模型的上面倒扣了一个数字化孪生V模型,分别在实体、数字模型的设计和测试端、通过数字纽带(Digital Thread)交叉验证,实现一般MBSE无法满足的实时信息交互(Real-time interchange)。
对内作为零排放的基荷能源、对外作为“一带一路”出口的名片,“华龙一号”、以及每个正在设计中的新型反应堆都是中国核工业的精品杰作,其精益度和复杂度早已脱离土木工程的低维度,对标的则应是世界级的顶尖制造业,如:波音,NASA(美国太空总署)和JPL(喷气推进实验室)。
甚至核电在多专业复杂性和数据量级还要大于航空百倍的情况下,“重塑基于数据的核电正向设计流程” 至少要做到:从古典的“各专业写文档发邮件”,迈向未来的“钻石模型”;对待数字孪生的态度要从“被动建个3D模型查碰撞”,迈向“主动在数字孪生上提前把运行跑一遍”。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即可实现“有条不紊”地设计一台“盘根错节”的核电站。
12
吕柯夫
达索系统核工程咨询顾问
毕业于UTT法国特鲁瓦科技大学并获得硕士工程师学位,十年核电项目经验。加入达索系统之前,曾供职于EDF法国电力集团,参与并管理核电站停堆大修项目、Post-Fukushima后福岛事故全法核电站应急机组改造设计、HPC-EPR英国欣克利角C欧洲第三代压水式核反应堆三维数字化设计与配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