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在路上 | 访爱驰汽车首席设计师兼设计副总裁罗冬飞
对于爱驰汽车首席设计师兼设计副总裁罗冬飞来说,设计带给他的不仅仅是成功的作品带来的名誉和声望,更多的是享受整个过程中的种种挑战。设计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不确定性才是吸引他从事这一行业的动力之源。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设计大师。
求索和尝试
罗冬飞永远在路上
一个人选择一个行业、一份工作,总有其内在的原因,对于罗冬飞而言,这种内驱力便隐藏于设计过程之中,享受各种不确定性以及求索过程中的可能和不可能,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成熟车企工作许久之后,罗冬飞选择重启他的设计人生——加入爱弛汽车。新兴车企在发挥创造力方面更加自由,因为设计师可以针对社会和用户对产品需求的变化,对市场做出更快的反应。而这,刚好是他想挑战的。
辅车相依
设计和技术互为舞台
2019年的CATIA Hackathon大赛以罗冬飞团队摘得桂冠而完美收官。在罗冬飞看来,技术正像是马良手中的神笔,没有了技术,所有想法都没有办法实现。它是梦想成真的基础,更是设计进步的利器;同时,设计往往能反过来重新建构技术,推动技术的迭代,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思考。以CATIA为例,这款软件就是一个严谨、精确的设计工具,设计师可以很便捷地看清断面结构和零部件之间的关系,简化设计过程并节约更多的时间,实现更为复杂的操作。同时,CATIA的很多先进功能又来源于客户对于实际工作场景的理解和需求。
坚持创新
全球化浪潮的中西融通之道
世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连接,全球化浪潮让中外设计师之间已经没有天然的分界。我们的决策者比以往更尊重市场和规律,能制定出更积极的战略部署,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的设计水品突飞猛进、国际设计舞台拥有众多中国舞者的真正原因;更重要的是,这一趋势仍然方兴未艾。在罗冬飞看来,中外设计师最大的区别在于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汽车文化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正在国际化浪潮中一点一点化解。全球化的推动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助力,让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也更为接近,而设计师所要坚持的,正是对设计师的最本真要求——坚持创新,尊重过去同时勇于挑战现实。
疫情下的汽车设计
挑战与机会并存,但根本还是创新
疫情的缓解,让世界按下了暂停键后又激活了加速模式。随着国家层面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各行各业正在强力复苏。科技的力量让我们渡过危机,科技的力量也让我们从容应对复苏的巨大需求。虚拟交互、在线协同成为新的工作常态,给我们的设计工作提供了新的舞台。但有一点,也是罗冬飞一直在强调的,设计的本真是创新,设计师的工作是创作而不是修修补补,在疫情期间,设计师更不应该停止对设计的求索和思考,这也是罗冬飞作为首席设计师和设计副总裁对其手下设计师的最基本要求。
CATIA Hackathon印象
以及对新一代设计师的期望
作为上一届冠军团队的导师,罗冬飞对CATIA Hackathon自然有着别样的情愫。他与笔者回忆起了去年的点点滴滴:24小时,挑战不可能的任务,所有参赛团队都出色地完成了创意和精彩的设计呈现,各个团队表现出来的协作能力和探索精神让人印象深刻。另外一个难忘的事情就是,队员们对于工具的快速甄别和科学使用也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成就了最后的辉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罗冬飞也在期待着今年的比赛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奇迹,相信疫情并不会压抑团队的创新热情。
对于新一代的设计师,罗冬飞的建议始终是:好奇心。一个设计师,必须保持一贯的好奇心,失去了好奇心无异于失去了动力之源,让设计如行尸走肉,没有灵魂。另外,罗冬飞也希望设计师能够坚持思考,用逻辑性思维完成对产品功能、美学、经济性甚至环境的关注。他认为,因为设计流程会出现革命性的颠覆,未来的设计师将有更多的机会全面完整地实现设计目标并对全程进行系统掌控。计算机辅助设计将引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辅助设计手段,从而使得技术和资源的对接更为容易,上下游的沟通更加立体、方便。到时,设计工具同时也会转变为设计伙伴的角色。
独一无二的CATIA Hackathon体验
在罗冬飞眼里,CATIA Hackathon项目提供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平台,它是独一无二的:团队重构、思维碰撞、沟通协作、技术创新……挑战不可能,是设计日常的高度浓缩,也是设计师们的欢乐时光,而这种经历,也让他获得了独一无二的体验,更是他的希望,那就是CATIA Hackathon能够一直办下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