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大基建系统工程与数字孪生全攻略|安全退役
全文共1500字,阅读需3分钟
本系列文章将致力于阐述系统工程与数字孪生在大型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与实践。笔者核电人出身,故文章逻辑与案例将以核工业作为牵引,用来阐述广义上大基建行业数字化转型与传统制造业的区别,以及其价值(Why)、工作内容(What)、解决方案(How)与实施方法(How to)。
慎终承始 ,与所有大型工业设施一样,对于完成社会使命的核电,退役是全生命周期的终点站。但对复杂的退役流程和放射性废物治理而言,又是一个新兴产业和学科的始发站。
目前国际上有三种广泛采用的退役策略:
1. 立即拆除(DECON)
2. 延缓拆除(SAFSTOR)
3. 封固埋葬(ENTOMB)
比如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洋基罗核电站(Yankee Rowe NPP), 185 MW的压水堆于1960年建成并网,在服务了31年后于1992年永久关闭并采用了立即拆除,目前已经变成一块大草坪。
图片来源:MassLive.com
基于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分析,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核电建设大潮算起,到2040年将会有200到400座机组等待退役,退役业务井喷。
数据来源: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线数据库
(IAEA PRIS)- 2020
退役是个纯花钱的活儿,比起运行是为了经济效应,退役更多是为了社会责任。所以要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以下价值:
1. 保障安全 - 包括工作人员、居民、生态、环境
2. 尽量省钱 - 降低项目复杂度、优化现场工序
3. 循环经济 - 放射性废物仅占退役电厂的5%,按类别分离后有约90%的材料可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保障可持续发展
比起国外的电厂,我国目前最老的核电站也才算“九零”后,离退休还有许多年,但依然要基于老外们的经验未雨绸缪。
WHAT – 做什么
乏燃料处理等高放废物(HLW)有专业的企业负责运输和后处理,不属于核电站本身组成部分,暂不在此讨论。而核岛的构筑物和系统按放射性类别大体可分为如下四类:
核电站放射性废物在厂里的分布:
定义退役工作流程时完整和准确的信息是必要条件,然而大部分需要退役的电厂由于年头长久,很多信息缺失、也没有数字化的模型或数据,所以能做的就是尽量收集手头的信息并进行集成和建模,如基于图纸翻模和激光点云扫描的几何模型,同时应用数字化仿真技术进行作业流程优化。
对于新建电厂,则需要在设计阶段就基于系统工程的原则提前考虑退役的关键应用场景,避免未来出现被动的情况。
HOW – 怎么做
1. 关键部件拆除作业指导书
a.基于现有图纸翻模、并混合现场激光点云扫描建模。无需过度强调精细度,能满足退役任务为优先。
b.将关键部件从点云模型中“实体化”并高亮
c.仿真部件拆除路径并检查碰撞,决定整体拆除或切割后拆除
d.生成3D现场作业指导书,以优化现场工人的作业流程
2. 优化现场人员作业路径与时间
a. 在模型中定义辐射区域、热点、剂量等参数
b. 基于平台DELMIA的人体工程学分析,将辐射场可视化,仿真并优化现场人员的作业路径和时间
3.对于污染较严重区域的“脏活”,可应用智能机器人进行拆除、封存和运输作业,并依托数字化仿真来优化作业流程。
4.基于拆除后废物的分级、以及运输和库存成本等多重要素,通过DELMIA-Quintiq进行分析并找出最安全、最省钱的优化方案。
05
HOW TO – 如何落地实施
WHO – 本文作者
吕柯夫
数字核电高级咨询顾问
毕业于UTT法国特鲁瓦工程技术大学并获得硕士工程师学位,十二年核电项目经验,中国核学会高级会员。加入达索系统之前,曾供职于EDF法国电力集团,负责核电站停堆大修项目管理、后福岛事故全法核电站应急机组改造设计、英国欣克利角C欧洲第三代压水式核反应堆三维数字化设计与配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