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卢秉恒院士丨我国增材制造技术与产业发展(续)

1年前浏览1764

我国增材制造技术与产业发展(二)

中国工程院卢秉恒院士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2年第4期发表《我国增材制造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一文。文章在分析全球增材制造技术发展态势与产业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我国增材制造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态势,剖析了我国增材制造产业面临的共性技术研究及基础器件能力不足、面向国际市场的专利布局滞后、产业规模与产业集群建设有待深化等问题。着眼增材制造产业前瞻布局,文章论证提出了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增材制造大型高性能复杂构件增材制造空间增材制造基于增材制造的结构创新与新材料发明等重点发展方向。文章建议:建立增材制造协同创新机制并支持企业开展应用创新,围绕重大装备需求开展增材制造工艺变革专项技术攻关,深化区域性增材制造产业集群建设。                              

由于文章篇幅较长,小编分两大部分进行展示,《卢秉恒院士丨我国增材制造技术与产业发展》中已经剖析了文章的前三部分,本篇将继续展示剩余部分。

一、前言

二、国际增材制造的技术和产业发展情况

三、我国增材制造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面临问题

四、面向未来的增材制造技术与产业前瞻布局

五、我国增材制造技术与产业发展建议

本文选自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2年第4期

作者:王磊,卢秉恒

来源:我国增材制造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4): 202-211.

doi: 10.15302/J-SSCAE-2022.04.018

                         

四、面向未来的增材制造技术与产业前瞻布局

(一)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增材制造

生物医药产业、新型治疗技术的发展,对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制造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增材制造是实现个性化诊疗方案与植入物制造的关键技术。在当前3D打印应用于精准医疗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医用增材制造产品的认证标准、法规、评价体系,创新发展高效增材制造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基于3D打印技术,发展受控释放的药物制剂打印产品,制造满足生物相容性的骨科植入物以及基于可降解材料的打印产品;发展基于生长因子的3D打印技术,形成人体器官再造的重大突破;探索体内原位打印修复技术,为骨缺损临床修复填充、部分功能器官修复提供新手段。针对社会老龄化现象,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研究人体老化器官功能再生方案,延长人类的健康寿命、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从而取得生命科学的重大创新成果,开创规模化的新兴产业。

(二)大型高性能复杂构件的增材制造

瞄准航空、航天、船舶、核能等领域重大装备的发展需求,突破大型复杂精密构件研发生产的“卡脖子”技术环节,如高性能铝合金、钛合金、船用钢、高温难熔难加工合金、复合材料等材料的大型复杂构件高效增材制造工艺,系列化的工程成套装备性能控制及质量评价、检测标准认证与工程化应用等;重点攻关大型高性能复杂构件制造的组织性能调控、在线质量检测、服役性能预测、装备集成与可靠性等技术。以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提升来推动重点工程、重大装备的建设突破,提升相关产品的研制水平和更新换代能力。

(三)空间增材制造

空间增材制造在形成空间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新应用,提高空间活动能力,增强空间开发利用优势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面向工程实际需求,针对宇航器、空间站、卫星的在轨制造与维修,太阳能电池阵列、天线、光学系统等大型空间结构的在轨制造与组装,外星球基地建设等长远发展规划,着力提升空间增材制造技术。系统级的研究布局有舱内微重力环境下的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适应舱外极端环境的新材料成形技术与装备、空间巨型结构的多方位增材制造技术、在轨制造工厂。突破真空微重力环境下的金属冶金与部件原位修复,轻质金属及新合金的原位增材制造,复合材料空间增材制造,多材料、多功能器件的空间增材制造,生物器官的空间增材制造等技术,构建在轨制造技术体系。此外,利用外星物质进行新合金原位冶金及增材制造、月壤基地3D打印等也是亟待发展的大规模空间开发支撑技术。以空间增材制造技术的基础研究为突破口,快速转化应用能力,探索商业应用示范。未来结合民用、商业、国防需求,开辟新的制造体系、人类新的制造基地,为解决地外资源原位利用、拓展人类地外持续生存与活动能力提供战略性保障。

(四)基于增材制造的结构创新与新材料发明

面向能源领域发展需求,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创新设计将显著缩小换热器结构,支持小型化、模块化、可移动的核电小堆装备工程化开发,为核电安全性提升及潜在的电力供应安全提供保障;研究堆芯燃料组件、核主泵、换热器、热电转换等关键结构的创新设计,新材料及相应的增材制造技术,探索增材制造在线增强增韧技术,提高增材制件的复杂工况服役性能,超前布局并构建核电行业增材制造标准及质量评价体系。针对前沿新材料,发挥增材制造技术在材料基因组设计新合金、多材料及功能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方面的平台技术作用,研究基于增材制造的新材料合成技术、新材料增材制造工艺及其应用,形成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电子打印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智能仿生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陶瓷基复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等;依托增材制造技术,构建新材料发明的创新体系,提升材料研发能力和新材料产业竞争力。

五、我国增材制造技术与产业发展建议

(一)建立增材制造协同创新机制并支持企业开展应用创新

建议以国家整体目标、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统筹正在规划建设、以各类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增材制造重点领域给予连续性政策支持,借鉴国际先进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与经验,构建稳定适用的团队管理模式,兼顾科研团队的稳定发展与分工协同。建立由国家级科研机构、产业联盟、第三方机构组成的产业链安全预警机制,加强增材制造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制定增材制造工业基础能力与关键共性技术提升计划、发展目录、标准开发以及增材制造技术与产业发展路线图。建设各类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的协同机制,开展增材制造产业基础与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支持解决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的工程转化难题,为装备制造行业的产业链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建议制定鼓励企业应用自主技术产品的奖励和补助政策、符合技术创新规律的新型科技机构考核与管理办法。明确考核导向,提高技术创新在考核中的比重,分类考核长期研发投入和产出,形成长期扶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考核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引导企业从依靠过度资源消耗、低性能 / 低成本竞争模式转向依靠技术与应用创新、实施差别化竞争模式,提升中国制造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围绕重大装备需求开展增材制造工艺变革专项技术攻关

围绕国防重大战略需求、国际前沿竞争需要,开展重大装备发展的顶层设计,从原始创新、新材料、核心器件、工业软件、高端装备、创新应用等方面着手,强化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体系。建议设立增材制造工艺变革科技专项(简称“科技专项”),建设用户牵头、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机制并形成“产学研用”联合体;建设增材制造产业链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覆盖原材料规范、成形精度、生产效率、专用软件、制造装备、后处理、检测检验、标准等;破解增材制造产业链的技术瓶颈环节,为重大装备制造提供配套技术支撑。

科技专项将重点支持增材制造在重大装备研发与生产单位中的技术扩散和产业化应用,推动国产的材料、软件、器件、制造装备、应用工艺流程等全链条技术在大型飞机及无人机、航空 / 航天发动机、重型运载火箭、空间飞行器、汽车、医疗器械、海洋装备等工程装备及关键部件整体化制造中的应用示范,培育并提升中小企业在增材制造产业链中的参与程度。科技专项将重点引导增材制造技术在真实场景中的加速应用及技术迭代,建设面向应用对象的增材制造全工艺流程基础数据库,适应技术研究、性能验证、产品研制的实际需要;在深层次解决国产材料、关键功能部件、工业软件等产业配套问题的同时,实质性提升增材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国产化能力及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深化区域性增材制造产业集群建设

把握国际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趋势与规律,立足国情实际与装备需求,优化顶层设计并统筹区域性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规划。针对增材制造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特点,建议整合各地区的优势科技资源与先进制造产业链资源,高效推动“3D打印+”细分行业的协调发展。围绕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目标,以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增材制造产业优势聚集区为基础,推进增材制造技术与各地区优势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打破不合理的地区限制和隐性壁垒,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跨区域协同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中国增材制造产业链生态。

建议成立由管理部门、创新平台、企业用户共同参与的增材制造产业链“双链主”,在整机及关键功能部件、应用创新方面提供必要支持,实施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实现增材制造产业链与区域内各应用行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合理给予税收优惠或金融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成长,支持深耕基础零部件、材料、元器件、传感器、工业软件、专用装备等细分领域,以差异化发展实现产业链提升。鼓励各类企业采取投资入股、联合投资等方式,与增材制造创新平台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创新资源高效整合、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推动各领域的重点企业加大国产增材制造装备、国产器件的应用力度,推动军民技术的一体化发展,以应用创新促进能力提升。

来源:《中国工程科学》 中国工程院院刊

来源:增材制造硕博联盟

复合材料光学航空航天船舶核能冶金材料控制工厂无人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3-19
最近编辑:1年前
增材制造博硕联盟
硕士 聚焦增材制造科研与工程应用,致...
获赞 116粉丝 57文章 504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