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几种基本的物理现象是熔池流体流动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浮力、电磁(洛伦兹)力、等离子/电弧阻力和表面张力效应。主要作用力可能受所采用的热源或所加工材料的特征影响。对于钢,有人认为表面张力驱动的马兰戈尼力主导熔池流动,是确定凝固接头形状和渗透的关键。它还可能对最终残余应力产生影响,并且可以导致焊接接头或增材成型部件的缺陷。
2
论文正文
图1 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和示例射线照片,示例图片中可观察到作为示踪剂的关键元素
2.2 熔池形态演化
对熔池流动动力学进行量化,以合理化图2中观察到的形态演变。利用实验的最大时间分辨率(1ms)来捕捉熔池中的快速流动动力学。对于低S钢,流动动力学如图3所示。彩色线表示示踪粒子的行进路径。在80ms的时间跨度内(跨越80个连续帧)跟踪示踪粒子,在点燃电弧后分别从熔化开始后的约1秒和约2秒开始。流动模式观察表明,熔池形状演变主要由流动特性决定。在图3所示的两个时间实例(~1s和~2s)中,示踪剂粒子在熔池的左半部分遵循逆时针路径,在熔池横截面的右半部分遵循顺时针路径,即熔池上部有向外流动,下部有向内流动。因此,热源下温度最高的液态金属被水平对流输送,远离熔池中心朝向其横向末端。这促进了图2和3中所描绘的浅而宽的熔池的生长。
图3 熔池流体流动。使用1ms时间分辨率(可用的最大时间分辨率)跟踪示踪粒子
来源:增材制造硕博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