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追忆徐有邻先生

1年前浏览510

“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哭是不常见的,看到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哭是少见,看到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在大庭广众下哭就更罕见了。而在汶川地震后的震害经验总结会上,徐有邻先生在大会报告中说到地震中遇难的孩子们时泪流满面的样子,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难以忘怀。汶川地震后先生不顾高龄,深入灾区亲身调研,写下《汶川地震震害调查及对建筑结构安全的反思》等著作,直面敏感问题,敢言常人之不敢言,并将稿费全部捐出。爱国忧民之情、勤勉敬业之志、求真务实之风,实为后辈之范!


徐有邻先生是我在科研工作中接触得比较多的一位前辈。先生留给我的记忆,绝大部分都是和蔼的笑容。业务之余,先生颇爱讨论旅游。先生爱旅游,也懂旅游,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名山大川。而与先生业务上接触最多的,是参与几本规范的编制。印象最深的,是修编2010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那些日子。


那时我还是个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屁孩,有幸列席混凝土规范编制的历次讨论,听到诸多前辈专家的真知灼见,终生受益不尽。先生虽然为混凝土规范编制事业耗费了大量心血,但是对规范中存在的问题总是直言不讳。我记得先生举过一个典型的例子:当采用混凝土强度设计值时,按规范方法计算得到的相对受压区高度和真实的相对受压区高度有很大的偏差,规范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显然是有问题的。这些讨论,对于我们这些刚刚参加工作,把规范和教材奉为圭臬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大开眼界。


需要特别提一下的是,2010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修编工作始于2006年底,那时候汶川地震尚未发生,结构非线性分析、连续倒塌设计这些问题还很少有人关注。而那时先生就已经敏锐的察觉:当时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实际上更像是一本《混凝土“构件”设计规范》。规范及工程人员对结构体系的分析,对结构复杂受力行为的认识,特别是对结构整体牢固性的关注还非常不够。而结构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结构的整体牢固性对工程结构的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先生非常高瞻远瞩的从规范编制的角度,大力支持我们课题组开展结构非线性分析、结构抗连续倒塌方面的工作。这对于当时正处于巨大困境中的我,无疑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先生除了在科研上给了我们很多支持外,也非常支持母校的教育工作。有一次请先生回母校给学生作报告,我也有幸去旁听。先生娓娓道来他在清华本科阶段科研之启蒙、动乱年代发配“三线”十年之艰辛、三入清华之坚毅,尤其是先生谈到另一位清华校友王淦昌说出“我愿以身许国”时激动的表情,我想先生心里也一定有着同样的情怀。


最后,以先生在2008年中国工程院《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与重建研讨会》上提交的报告封面和目录作为本文的结束,先生的爱国情、母校情、专业情,尽在其中!


先生一路走好!

来源:陆新征课题组
非线性建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3-08
最近编辑:1年前
地震那些事
博士 抗震防灾数值模拟仿真
获赞 43粉丝 56文章 558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