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许镇教授的公 众 号学术小镇“,许教授在城市震害仿真和可视化方面开展了很多创新研究工作,欢迎大家关注。
韧性(Resilience)是当前防灾减灾领域一个新兴且重要的研究方向,关注承灾体的灾后可恢复能力。地震是我国主要灾害之一,因此“地震韧性”也是地震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今天,“学术小镇”就根据SCI论文大数据来浅析一下“地震韧性”的研究现状。
本文从Web of Science网站中选取SCI核心数据集,检索地震工程主题下标题中含有resilience、resilient等词的论文,检索时间截至到2018年,共得到接近400余篇SCI论文,以此作为分析基础。尽管总体数据量并不大,但也可以反映“地震韧性”高水平研究的现状。
01
“地震韧性”是否热度依旧?
数据告诉你“地震韧性”热度不减,有图有真相:
从上图可以看出,自2010年后“地震韧性”发文量处于显著上升阶段。从趋势上看,估计今年的热度也不会低。
而且,我国学者的发文量近几年也呈扩大趋势,说明更多学者已经投身到“地震韧性”的相关研究中了。
所以,目前“地震韧性”还是研究的绝对热点。
02
当前研究哪家强?
从国家角度来看,中美绝对是当前“地震韧性”的研究主力。从下图来看,中美发文量和相互引用关系都是最多的。其次,日本、新西兰和意大利也开展了很多研究工作。
不过,如果要问哪个大学做得好,那还真的几乎都是美国的大学。
先看一张引用关系图:
这张图表示机构间的引用关系,哪个圆圈大说明他们的论文引用越多,影响力也越强。
当然,这张图可能看着费眼。我们直接来看下一张表吧:
这个表看得很清楚,在“地震韧性”主题下,排名第一的是SUNY Buffalo, 也就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这个大学的地震工程多学科研究中心 (MCEER) 较早地提出可以通过降低地震发生时的功能损失或提高震后修复速度来实现“韧性”抗震,算是“地震韧性”起源地之一吧。所以,SUNY Buffalo无论是发文数,还是引用数都是第一。
然后,华盛顿大学(Univ Washington),加州大学Irvine分校(Univ Calif Irvine),科罗拉多大学(Univ Colorado),南加州大学(Univ So Calif),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排名紧随其后,也都是美国高校。
特别说一下,Politecn Torino是一所意大利的高校,全称是Politecnico di Torino,就是都灵理工大学。这所大学在“地震韧性”方面的研究之所以比较靠前,主要就靠一个学者(Gian Paolo Cimellaro),而这位学者也是美国SUNY Buffalo拿的博士学位。
由此可见,美国在“地震韧性”研究方面的影响力是多么巨大。
03
现有研究关注啥?
首先看一下研究关键词的分布:
除了resilience和earthquake外,社区community,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易损性vulnerability、fragility,可恢复性recovery,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等是主要的关键词。
从占比来看,除了resilience和earthquake外,社区韧性community resilience、灾害disaster和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的研究相对较多。
再看一下扩展关键词的情况:
Framework,vulnerability,community,systems,management,infrastructure systems,buildings,model,performance,behavior等是韧性相关的主要关键词。
从占比来看,除了resilience和earthquake外,framework,vulnerability,performance和community研究较多。
目前来说,“地震韧性”研究中framework占比还是很大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希望未来有更多偏向于具体方法的研究,而不是停留在framework上。
04
谁是领域大佬?
我们直接来看作者影响力排名吧:
排名第一的就是Michel Bruneau,就是上文中说的“地震韧性”头号机构SUNY Buffalo的教授。
而Michel Bruneau为啥能成为“地震韧性”头号大佬呢?先看一张图吧:
这张图是一张时序引用图,时间从下到上,依次展示了不同文章的引用关系。这张图特别像一棵树,表示了一个领域的学术发展过程,我姑且称之为“Academic tree”吧。这棵树每一个节点都是一篇论文,被引用越多的节点越重要,节点也就越大。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文章都引自最下面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所谓的该领域的学术根基。自然,领域头号大佬Michel Bruneau就是这个根节点论文的第一作者。
就是这篇《A framework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and enhance the seismic resilience of communities》,于2003年发表在Earthquake Spectra上。这篇文章作者有10人,相当于领域大佬给“抗震韧性”明确了定义,并指出一个概念框架,算是“抗震韧性”研究的纲领性论文。
Google scholar显示,这篇文章目前引用2053次。可以看出,奠定一个领域的理论基石是多么重要的工作。
05
哪些刊物影响最好?
相信领域同行已经有不少“地震韧性”成果要发表了,那么投哪个期刊好呢?直接上表格:
排名第一的就是Earthquake Spectra,是美国地震工程研究院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EERI)的主办刊物,影响力很大。
其他期刊也都是领域知名期刊,也都很棒。
另外,说一下IEEE systems journal不是乱入啊,虽然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看似跟地震工程无关,但是电网地震下韧性问题的论文有不少也是投到这个刊物上的。
06
结语,但并非结束
目前,“地震韧性”研究热度很高,美国在这一领域上具有绝对优势。
然而,“地震韧性”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不少研究还是以framework为主。“地震韧性”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问题,目前的研究只是开始,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希望自己和国内各位同行一起加油,未来也能在这一领域创建新的理论基石!
---End---
相关研究
相关文章,在仿真秀官网搜索:
场地-城市耦合弹塑性分析+神威太湖之光+无人机 | 三项黑科技助力新北川县城震害预测
层间位移角判别准则不适用于剪力墙,怎么办?|新论文:基于曲率的剪力墙损伤评估方法
新论文:结合BIM和FEMA P-58的建筑地震损失预测方法
新论文:地震-连续倒塌综合防御组合框架结构体系研究
新论文:扔砖头、跳盒子,这也是做科学试验哦! | 地震次生坠物情境中的人员疏散模拟
新论文:改变框架-核心筒结构剪力调整策略对其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
综述: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新论文:适用于多LOD BIM的建筑地震损失评估
新论文:新型地震和连续倒塌综合防御韧性PC框架承载力计算方法
新论文:角柱失效后平板结构连续倒塌行为实验研究
新论文:城市建筑群多LOD震害模拟及北京CBD算例
美国NSF SimCenter+清华城市弹塑性分析=旧金山184万建筑地震模拟
新论文:受折纸启发的可更换承载-耗能双功能耗能器
新综述论文:21世纪建筑结构连续倒塌和鲁棒性的研究和实践
新论文:中柱失效后板柱结构连续倒塌传力机理研究
新论文:一根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你能算对么?| 梁的压拱效应计算方法
新论文:无人机+机器学习+城市弹塑性分析=震后近实时损失预测
新论文:这个混凝土框架能抗震,能防连续倒塌,还功能可恢复,您不进来看看么?
新论文:一个好汉三个帮|带端部阻尼器伸臂桁架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新论文:BIM+新一代性能化设计=喷淋系统破坏后的地震次生火灾模拟
新论文:村镇建筑群火灾蔓延模拟与案例
新论文:建设地震韧性城市所面临的挑战
新论文:烈焰焚城 | 地震次生火灾的精细化和高真实感模拟
新论文:城市韧性——基于“三度空间下系统的系统”的思考
新论文:防屈曲支撑伸臂桁架?几个“狗骨头”可少不了!
新论文: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中如何确定高层建筑的损伤程度?
新论文:考虑楼板影响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边柱连续倒塌试验
新论文:提高地震荷载分项系数,抗震安全性提高了多少?
新论文:采用减振子结构来控制超高层建筑的地震楼面加速度
新论文:500m级超高层建筑简化模型及其在结构体系对比中的应用
606m 超高层建筑OpenSees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