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连续反转三次!我该怎么办? | 从617宜宾6.0级地震和618日本6.8级地震谈起

1年前浏览1075

首先向大家道个歉,最近又是垮桥又是地震,我们课题组推送的文章也随之比较多,有点话痨了。不过我们的所有目的都是希望推动防灾减灾技术的进步和促进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因此恳请大家谅解。明天还有精彩文章推送,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今天我们继续谈谈地震应急震损评价的事情。我想大家都很理解,地震后马上给出科学合理的震损评价结果对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意义重大,但是这个工作难度很大,也是现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前沿。我们就以“617”宜宾6.0级地震和“618”日本6.8级地震这两次地震为例,谈谈现有的应急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基于实测地震数据和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的RED-ACT系统的特色和优势。

最传统的地震应急评价工作是根据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做出评价。617宜宾地震震级6级,震源深度16km。618日本新泻地震震级6.8级(后来调整到6.7级),震源深度10km。从这两个例子看,显然618日本新泻6.8级地震更厉害。所以,第一轮评估结果:

日本灾情 > 中国灾情


第一次反转


我们此前说过,地震的震级和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正巧这次宜宾地震和新泻地震发震地区都有非常密集的强震台网,于是我们可以从强震台网获取的数据评价这次地震的地面运动强弱,我们此前文章介绍过,617宜宾6.0级地震记录到的最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PGA)达到0.6g(图1),而618日本新泻6.8级地震记录到的最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PGA)只有0.33g(图2)。

   

图1  617宜宾6.0级地震记录到的最强峰值加速度

   

图2  618新泻6.8级地震记录到的最强峰值加速度


因此,考虑到我国地震烈度以峰值加速度作为主要评价依据,从峰值加速度看,第二轮评估结果反转了:

中国灾情 > 日本灾情


第二次反转


除了地震的复杂性,结构自身的动力特性也有很大的复杂性。如果我们进一步考察617宜宾地震的反应谱和618新泻地震的反应谱,我们可以清晰看出,宜宾地震的反应谱主要集中在短周期段,0.7s以后中长周期段就很不给力了(图3)。而618新泻地震的反应谱在0.7s-1.5s周期段要显著高于617宜宾地震的反应谱值(图4)。所以,如果我们把这两个地震动输入同一组6层框架结构,我们可以显著看出,618新泻地震引起的结构响应要显著高于617宜宾地震的结果(是其2~3倍)(图5)。

   

图3  617宜宾地震记录反应谱

   

图4  618新泻地震记录反应谱

       

(a) 宜宾地震

       

(b) 新泻地震

图5  典型6层混凝土框架层间位移角响应


也就是说,从典型结构响应分析上看,第三轮评估结果又反转了:

日本灾情 > 中国灾情

第三次反转

看到这里,我想各位吃瓜观众已经有点忍无可忍了,这个剧情,也太意外太刺 激了吧。如果你是地震后主持救灾的决策人,看到这一遍又一遍的反转,实在是有点晕菜。别急,故事还没完呢。虽然从图5可以看出,对于同样的建筑,618新泻地震引起的结构响应可能会更大,但是别忘了,日本新泻和中国宜宾的建筑抗震能力可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啊!所以,617宜宾地震后,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20185间,一般损坏房屋75713间,因灾死亡13人,受伤220人(来源人民网, 6月20日)。而618新泻地震后,日本只有144栋建筑发生破坏。共计0人死亡,28人负伤(来源日本消防厅,6月20日)。对比中日震害结果差别,日本建筑强大的抗震能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从最后实际灾情上看,第四轮评价结果又反转了:

中国灾情 > 日本灾情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震后给出一个科学合理的震损评价结果,受到地震震级、地面运动强度、地震动和建筑的振动特征、建筑的抗震能力等诸多特性影响,真的是好难好难啊!

   


有没有什么解决方法呢?在617宜宾地震和618新泻地震后,基于实测地震数据和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RED-ACT系统在第一时间都给出了震害的评估结果(图6):

   

(a) 617宜宾6.0级地震

参阅:RED-ACT: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6.0级地震区域破坏力分析相关文章,在仿真秀官网搜索

   

(b) 618新泻6.8级地震

参阅:RED-ACT: 6月18日,日本6.8级地震破坏力分析相关文章,在仿真秀官网搜索

图6  RED-ACT系统给出的震损评价结果(建筑抗震能力取均值)


从图6可见,由于RED-ACT系统采取了真实完整的地震输入、符合当地建筑情况的建筑模型、以及可以完整模拟整个结构动力响应的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从而合理考虑了地震震级、地面运动强度、地震动和建筑的振动特征、建筑的抗震能力等诸多特性影响,能够第一时间就给出合理的评价结果。

当然,由于基于实测地震数据和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的震后损失评价方法只是一个诞生了一、两年的新生事物,虽然我们觉得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现阶段还有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如果台网密度不足,可能就会漏掉一些重灾区。或者如果当地建筑模型不合理,那预测结果也会有较大的偏差。这些都是未来重要的努力方向。而不管是建立全国尺度的密集地震台网,还是建立全国或者全球的建筑数据模型,这都不是我们一个小课题组能够承担的工作。因此,我们欢迎国内外对这个课题有兴趣的专家和单位一起合作。比如这次618日本新泻地震,我们就采用了和埼玉大学党纪教授合作开发的日本建筑模型。并特别感谢日本埼玉大学党纪教授和日本东京大学苏迪教授为本文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


最后说一句,我们只是一个小团队,有幸赶上现在防灾减灾事业快速发展的好形势,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方法。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总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偶尔有一个凑合能用的新方法,敝帚自珍拿出来王婆卖瓜一下,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End---

相关研究

  1. 场地-城市耦合弹塑性分析+神威太湖之光+无人机 | 三项黑科技助力新北川县城震害预测

  2. 新论文:混凝土梁柱子结构连续倒塌动力效应的试验研究

  3. 层间位移角判别准则不适用于剪力墙,怎么办?|新论文:基于曲率的剪力墙损伤评估方法

  4. 新论文:结合BIM和FEMA P-58的建筑地震损失预测方法

  5. 新论文:地震-连续倒塌综合防御组合框架结构体系研究

  6. 新论文:扔砖头、跳盒子,这也是做科学试验哦!| 地震次生坠物情境中的人员疏散模拟

  7. 新论文:改变框架-核心筒结构剪力调整策略对其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

  8. 综述: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9. 新论文:适用于多LOD BIM的建筑地震损失评估

  10. 新论文:新型地震和连续倒塌综合防御韧性PC框架承载力计算方法

  11. 新论文:角柱失效后平板结构连续倒塌行为实验研究

  12. 新论文:城市建筑群多LOD震害模拟及北京CBD算例

  13. 美国NSF SimCenter+清华城市弹塑性分析=旧金山184万建筑地震模拟

  14. 新论文:受折纸启发的可更换承载-耗能双功能耗能器

  15. 新综述论文:21世纪建筑结构连续倒塌和鲁棒性的研究和实践

  16. 新论文:中柱失效后板柱结构连续倒塌传力机理研究

  17. 新论文:一根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你能算对么?| 梁的压拱效应计算方法

  18. 新论文:无人机+机器学习+城市弹塑性分析=震后近实时损失预测

  19. 新论文:这个混凝土框架能抗震,能防连续倒塌,还功能可恢复,您不进来看看么?

  20. 新论文:一个好汉三个帮|带端部阻尼器伸臂桁架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21. 新论文:BIM+新一代性能化设计=喷淋系统破坏后的地震次生火灾模拟

  22. 新论文:村镇建筑群火灾蔓延模拟与案例

  23. 新论文:建设地震韧性城市所面临的挑战

  24. 新论文:烈焰焚城 | 地震次生火灾的精细化和高真实感模拟

  25. 新论文:城市韧性——基于“三度空间下系统的系统”的思考

  26. 新论文:防屈曲支撑伸臂桁架?几个“狗骨头”可少不了!

  27. 新论文: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中如何确定高层建筑的损伤程度?

  28. 新论文:考虑楼板影响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边柱连续倒塌试验

  29. 新论文:提高地震荷载分项系数,抗震安全性提高了多少?

  30. 新论文:采用减振子结构来控制超高层建筑的地震楼面加速度

  31. 新论文:500m级超高层建筑简化模型及其在结构体系对比中的应用

  32. 606m 超高层建筑OpenSees模型

    来源:陆新征课题组

ACT振动建筑消防BIM控制试验无人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3-12
最近编辑:1年前
地震那些事
博士 抗震防灾数值模拟仿真
获赞 40粉丝 54文章 556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