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新论文:基于实测地震记录的区域地震动场模拟方法

1年前浏览836
 

论文链接:

https://pubs.geoscienceworld.org/ssa/bssa/article/doi/10.1785/0120200243/593868/Regional-Ground-Motion-Simulation-Using-Recorded

开源代码:

https://github.com/QingleCheng/Ground-motion-generation-using-CWT


我们课题组采用RED-ACT系统对国内外很多次地震的破坏力进行了评估,通过台站实测地震动记录我们可以得到每个地震台站的破坏力分布情况,例如图1给出的2019年宜宾地震的破坏力分布结果。该方法能够给出地震台站附件较准确的分析结果,但对于没有地震台站记录而人员密集的区域,由于缺乏记录难以确定其损伤情况,为此我们希望能够提出一种根据周边台站实测地震动推测未知点处地震动的方法,这便是本文工作的初衷。

 

图1 2019年宜宾地震破坏力计算结果


00

太长不看版     

地震发生后可获取的地震台站记录仅能表征有限点位的地面运动特征。如果台站间距较大,台站间建筑分布形式差异大,缺乏符合城区当地特征的地面运动输入,将影响震害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也难以满足精细化震害分析的需求。本文基于实测台站地面运动记录,提出了一套基于有限点位记录的区域地震动场模拟方法框架,并分析了该框架的适用条件。然后,采用清华校园案例开展分析,验证了上述框架的可靠性。最后,以旧金山市中心建筑遭遇Hayward断层M7.0级模拟地震为例,对所提出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和优势进行进一步说明。

01

研究背景      

地面运动输入是开展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综述: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及其工程应用的重要数据。目前,地面运动输入主要是从强震台网获取的实测地面运动记录,或者由地震动传播模拟得到的地表地震动记录。一般而言,强震台站的密度有限,相邻台站间距大于10km,在这一距离范围内,大部分中小城市的建筑分布都会存在显著差别。但现有台站记录仅能表征有限点位的地面运动,缺乏符合城区当地特征的地震动输入,影响震害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根据已知台站的记录推测台站覆盖区域内的地面运动场对震害评估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根据已知点地面运动推测未知点地面运动的方法主要有:(1) 基于地震学原理的物理驱动方法;(2) 相干函数法;(3) 基于地震动记录的插值方法。但现有方法在震后应急情况下,在区域建筑震害分析中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本文基于实测台站地面运动记录,提出了一套基于有限点位记录的区域地震动场模拟方法框架,并分析了该框架的适用条件。然后,本文采用清华校园案例开展分析,对所提出的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和优势进行了说明。

02

提出的方法

根据已知数据推测未知数据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插值了。我们在对比了地震动时域、频域上不同插值方法后,选定了两阶段的地震动构造方法。首先对地震动反应谱进行反距离权重插值(Inverse Distance Weight, IDW)确定目标点处反应谱,然后采用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CWT)根据插值得到的反应谱修正种子地震动,从而得到未知点处的地震动输入,所提出的方法的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有限点位记录的地面运动场构造方法框架


2.1 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确定反应谱

本研究根据台站记录得到的实测地震动确定每个台站处的地震动反应谱,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计算得到未知点的反应谱,如以下公式所示:

 

基本思想是距离目标点越近,对目标点的贡献越大。

2.2 利用连续小波变换生成地震动

在确定未知点地震动的反应谱后,本文采用连续小波变换修正该未知点附近台站记录得到未知点地震动。该方法不仅能够生成与目标反应谱相近的地震动,还能保留地震动原始的特征、降低结构分析的不确定性。例如,对图3所示的目标地震动,在给定种子地震动和目标地震动的反应谱的情况下,通过连续小波变换方法可以得到修正后的地震动,可以看到该地震动反应谱与目标地震动反应谱吻合良好,并且地震动波形与目标反应谱也较一致。方法详细介绍可以参考原文,实现代码参见链接。

 

图3 连续小波变换应用示例


03

适用条件     

上述方法虽好, 但也有一定的适用条件。

本文通过对日本地区33,702组实测地震动进行分析提出了该方法的适用条件。该方法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1:建立未知点对应的插值台站组,需要遵循图2中所示的原则R1 ~ R4。对插值台站组确定与目标台站场地类别相同的周边台站数量ns,在运用本方法进行未知点地震动插值时,ns应尽量大,当ns < 2时不建议采用本方法;

步骤2: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插值地震动精度目标,根据表1确定反应谱误差限值Et


表1 给定P和y下的误差限值Et

 

步骤3:根据场地条件与距离,采用以下公式估算插值地震动的反应谱误差,并与步骤2中确定的误差限值比较,判断本方法对该插值台站组的分析结果是否符合目标要求。例如,未知点周围有4个台站和未知点场地条件一致,即ns= 4,当未知点到周边台站的距离均为8 km时,根据公式确定 Eˆt= 30.5。若实际精度目标需要保证y = 0.8, P = 80%,则根据表1确定 Et = 60,此时Eˆt< Et,满足需求,可以用于插值计算;

 

其中,d表示周边台站与目标台站的距离,i表示距离从小到大的排序,即0 < didj (i j);为插值误差的估计值,ns为与目标台站场地类别相同的周边台站数量。

步骤4:对于符合目标要求的插值台站组,对实测台站记录反应谱进行反距离加权插值,确定台站间未知点的地震动反应谱;

步骤5:选取插值台站组内距离未知点最近的台站记录作为种子地震动,根据步骤4得到的反应谱和连续小波变换修正得到未知点处的地面运动。

04

案例分析 

既然是案例分析,怎么少得了清华校园。对,没错,还是清华校园。

 

图4 已知台站位置和建筑位置


本文以清华校园建筑为例,选择1679年三河-平谷地震的模拟地震动(案例区域距离模拟震中58 km左右)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模拟情境可以提供清华校园内每栋建筑的地面运动输入,本文首先选取图4中四边形区域内的223栋建筑开展分析,建立Case TA,并假设只知道图4中四边形四个顶点处的地面运动,采用前文提出的方法插值得到四边形内部每栋建筑的输入用于地震响应分析。篇幅所限,具体步骤不再赘述。

对于四边形区域内部建筑,插值得到的每栋建筑物的地震动输入与目标地震动的误差如图5所示,误差小于误差限值(Et=46)的比例达到78.9%,说明了本文方法对无台站处点位地震动预测的适用性。典型台站插值反应谱与目标地震动反应谱对比如图6所示,可以看到,本文方法得到的地震动时程和反应谱与目标地震动较为接近

 

图5 四边形区域内每栋建筑预测地震动的误差

 

图6 典型台站插值与目标地震动的时程和反应谱对比


同时,还构造了另外两组工况用于对比本方法的震损评价精度:

Case TB:只知道四个点的目标地震动(图4中四边形四个顶点),每栋建筑采用最近地震动作为输入,这是在缺少插值地面运动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Case TC:每栋建筑输入各自所在位置处的目标地震动,可以认为是最为准确的结果。

采用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计算每栋建筑的破坏情况。通过对比发现,对于四边形区域内部223栋建筑,Case TA和Case TB计算得到的建筑破坏状态与Case TC一致的比例分别为85.2%和80.7% ,这说明相比于传统的最近点输入方法,根据本文方法生成的地震动场预测的建筑震害结果更为准确,这对于提高震损评价结果的精度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我们还对Hayward断层M7.0级模拟地震开展了分析,研究了旧金山市区地震动场的构建及网格加密对震害分析结果的影响。详细内容可参见原文,这里不再过多介绍。


05

结论      

本研究提出了一套基于有限点位记录的区域地震动场模拟方法,该方法基于实测台站记录反应谱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确定未知点地震动反应谱,根据未知点反应谱和连续小波变换修正未知点最近处台站记录得到未知点地震动;根据历史强震数据、插值误差定义和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场地条件和距离下误差的大小,给定了本文地震动构造方法的适用条件。主要结论有:

(1) 提出一套基于有限点位记录的区域地震动场模拟方法,解决因为台站密度不足导致台站中间区域地震动难以确定的问题,为震后应急评估提供了重要输入信息;

(2) 给出了地震动误差与区域建筑震害的关系,进而确定了不同分析需求下的误差限值;

(3) 本文建议在运用所提出方法进行未知点地震动插值时,选取的周边台站场地类别应尽量与未知点场地类别相同。


可联系作者获取原文:

chengql16@mails.tsinghua.edu.cn

---End---

程庆乐


相关研究

相关文章,在仿真秀官网搜索

  1. 新论文:基于数字孪生的强震下大跨斜拉桥倒塌易损性评估

  2. 新论文 | 卷积神经网络 + 小波时频图:基于地震动时频域特征的震害评估新方法

  3. 新论文:城市尺度树木风灾破坏近实时评估:方法框架及清华园案例应用

  4. 如何将地震破坏力评估加速1500倍?| 新论文:基于LSTM的地震破坏力实时评估

  5. 新论文:大跨斜拉桥的非线性模型更新及倒塌预测

  6. 新论文:“场地-城市”效应对区域震害评估的定量影响分析

  7. 新论文: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多元地震动强度指标比选与实时震害预测

  8. 新论文:新一代地震-连续倒塌综合防御组合框架——综合韧性防御组合框架

  9. 新论文: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并同时适用于城市建筑群和单体重要建筑的多灾害模拟框架

  10. 新论文:台风风灾对港口运营的经济影响:以中国港口为例

  11. 新论文:中柱失效后混凝土板柱结构承载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12. 新论文:不同冲剪方向下板柱节点抗倒塌性能研究

  13. 新论文:基于BIM与虚拟现实的建筑震后火灾救援场景模拟

  14. 新论文:社区地震安全韧性评估系统及社区应用示范

  15. 这栋楼是什么结构的,元芳,你怎么看?——大人,时代变了!|新论文:使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城市建筑结构类型

  16. 新论文:次边缘柱失效后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连续倒塌承载力的试验分析和计算评估

  17. 新论文:基于集群计算的大跨斜拉桥精细有限元模型更新

  18. 新论文: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冲切及冲切破坏后行为的数值模拟

  19. 新论文:边柱以及边中柱失效后平板结构连续倒塌行为试验研究

  20. 新论文:武汉火神山医院病房有害气体的高空排放设计和分析

  21. 新论文:主余震作用下区域建筑震害预测方法

  22. 新论文: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的开源框架

  23. 新论文:考虑劳动力资源约束的城市尺度建筑抗震韧性模拟和震后维修规划

  24. 新论文:基于无人机与深度学习的建筑震害评估方法

  25. 新论文:抗震&防连续倒塌:一种新型构造措施

  26. 新论文:混凝土梁柱子结构连续倒塌动力效应的试验研究

  27. 层间位移角判别准则不适用于剪力墙,怎么办?|新论文:基于曲率的剪力墙损伤评估方法

  28. 新论文:结合BIM和FEMA P-58的建筑地震损失预测方法

  29. 新论文:地震-连续倒塌综合防御组合框架结构体系研究

  30. 新论文:扔砖头、跳盒子,这也是做科学试验哦!| 地震次生坠物情境中的人员疏散模拟

  31. 新论文:改变框架-核心筒结构剪力调整策略对其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

  32. 综述: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33. 新论文:适用于多LOD BIM的建筑地震损失评估

  34. 新论文:新型地震和连续倒塌综合防御韧性PC框架承载力计算方法

  35. 新论文:角柱失效后平板结构连续倒塌行为实验研究

  36. 新论文:城市建筑群多LOD震害模拟及北京CBD算例

  37. 美国NSF SimCenter+清华城市弹塑性分析=旧金山184万建筑地震模拟

  38. 新论文:受折纸启发的可更换承载-耗能双功能耗能器

  39. 新综述论文:21世纪建筑结构连续倒塌和鲁棒性的研究和实践

  40. 新论文:中柱失效后板柱结构连续倒塌传力机理研究

  41. 新论文:一根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你能算对么?| 梁的压拱效应计算方法

  42. 新论文:无人机+机器学习+城市弹塑性分析=震后近实时损失预测

  43. 新论文:这个混凝土框架能抗震,能防连续倒塌,还功能可恢复,您不进来看看么?

  44. 新论文:一个好汉三个帮|带端部阻尼器伸臂桁架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45. 新论文:BIM+新一代性能化设计=喷淋系统破坏后的地震次生火灾模拟

  46. 新论文:村镇建筑群火灾蔓延模拟与案例

  47. 新论文:建设地震韧性城市所面临的挑战

  48. 新论文:烈焰焚城 | 地震次生火灾的精细化和高真实感模拟

  49. 新论文:城市韧性——基于“三度空间下系统的系统”的思考

  50. 新论文:防屈曲支撑伸臂桁架?几个“狗骨头”可少不了!

  51. 新论文: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中如何确定高层建筑的损伤程度?

  52. 新论文:考虑楼板影响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边柱连续倒塌试验

  53. 新论文:提高地震荷载分项系数,抗震安全性提高了多少?

  54. 新论文:采用减振子结构来控制超高层建筑的地震楼面加速度

  55. 新论文:500m级超高层建筑简化模型及其在结构体系对比中的应用

  56. 606m 超高层建筑OpenSees模型

来源:陆新征课题组
ACT非线性建筑BIM数字孪生控制试验无人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3-16
最近编辑:1年前
地震那些事
博士 抗震防灾数值模拟仿真
获赞 38粉丝 51文章 54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