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钢板弹簧参数
该车型的后悬架形式为倒置钢板弹簧平衡悬架,其结构示意参见图1。
1.2 有限元模型
在建立钢板弹簧有限元模型前,首先对钢板弹簧三维模型进行如下简化
(1)忽略各片两端的压筋、压槽及切角;
(2)各簧片装配后片间必然存在间隙,建模时忽略片间间隙
(3)建模时忽略中心螺栓
(4)钢板弹簧结构及受力均为左右对称,建模时取二分之一模型。简化后的钢板弹簧三维结构图参见图2。
将建好的钢板弹簧三维模型导入midas NFX软件,并进行相应的材料定义、网格划分、边界条件与载荷定义、接触定义、分析工况设置等。
材料定义;定义50CrVA材料特性,弹性模量E取MPa,泊松比υ 取0.3,材料密度ρ取kg/mm³,抗拉强度σb为1280MPa。
网格划分;应用软件自带的混合网格自动划分功能,设置合理的网格密度,对各簧片进行网格划分,生成八节点六面体单元占优的网格,检查网格质量,修正并消除不精确单元。
边界条件与载荷定义;根据钢板弹簧实际装配与承载状态施加边界条件和载荷。在对称面施加相应约束度;钢板弹簧的作用长度为1550mm,通过板簧支座在作用长度位置承受垂向载荷,应用软件的曲线印刻功能,在第一片主片下表面距离对称面775mm 处印刻曲线,该处作为加载位置,在该位置施加垂直方向集中载荷,因后悬架形式为平衡悬架,钢板弹簧单侧承载为16000kg,因此在单侧施加载荷Fw为156800N。
接触定义;设置各簧片面与面间接触,因分析类型为非线性,接触类型选择“一般”,即片间可相互滑动。按照钢和钢之间无润滑摩擦,取摩擦系数μ为0.15,共定义14对接触对,在定义接触时需注意主、从接触面的选择。
分析工况设置;求解类型选择“非线性静态”,因钢板弹簧为大变形,在子工况控制中勾选“几何非线性”,分析过程分为20 个增量步。为使计算能够收敛,并提高结果精度,采用基于载荷和功的收敛准则,并适当降低误差容限。
2 结果与分析
分析结束后,可以分别查看每一增量步的计算结果。其中第20个增量步T2方向位移云图如图4所示,钢板弹簧作用点处Y方向最终变形量为61.7mm。
第20个增量步应力云图如图5所示,最大等效应力为798MPa,出现在板簧根部,50CrVA材料抗拉强度为1280MPa,且钢板弹簧在装配后根部有U形螺栓夹紧,因此强度满足使用要求。
分别提取对应钢板弹簧作用点的节点(模型中节点828)在1~20 增量步的T2方向位移,得到各增量步载荷与变形量对应关系,并拟合得到加载过程的刚度曲线,参见图6。
通过拟合的刚度曲线可以近似推算钢板弹簧的刚度,并与共同曲率法计算的刚度结果进行对比,参见表3。
通过对比可以得到,有限元法与共同曲率法计算得到的刚度接近,相对误差仅0.68%。结果存在偏差的原因是分析时对钢板弹簧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的简化, 另外簧片间摩擦系数的取值也存在一定误差。基于以上假设,有限元计算得到的刚度
结果较为可靠。
3 结论
利用midas NFX 软件对某型号非公路自卸车后钢板弹簧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到其在片间摩擦状态下的刚度特性,得到如下结论:
(1)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能够较精确地模拟钢板弹簧的刚度特性, 与理论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相比较误差较小。
(2)利用有限元法可以同时得到钢板弹簧工作时的应力分布, 可以对钢板弹簧的强度进行判定,规避钢板弹簧薄弱点。
(3)在后续的钢板弹簧设计中,可以利用有限元法对不同参数的钢板弹簧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优化钢板弹簧结构参数,使车辆获得最佳的可靠性及平顺性匹配。
参考文献
[1]陈家瑞.汽车构造.下册[M].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王望予.汽车设计[M].4 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于安和,桂良进,范子杰.钢板弹簧刚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汽车技术,2007(2):26-30.
[4]徐建全,林佳峰,陈铭年.基于ANSYS的钢板弹簧有限元分析[J].机电技术,2010(4):7-8.
[5]江伟滨,豆力,居刚,等.基于Abaqus的汽车钢板弹簧制动工况应力分析[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3,27(1):23-25.
作者:吴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