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某新能源轻卡电池热管理机组NVH分析研究

1年前浏览3075
针对某新能源轻卡电池热管理机组,利用前处理软件HyperMesh对机组进行网格划分,之后利用HyperWorks仿真平台有限元求解器OptiStruct进行NVH性能计算。
1 概述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隔热散热关系到电池安全及经历长期工况后的一致性问题,影响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电池热管理机组作为控制电池包温度的关键部件之一,机组内部布置了大量的管路和其他零部件,这些零部件通过螺栓或焊接的方式与机组钣金框架相连。整个机组受到车辆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激励载荷,如果载荷频率与电池热管理机组某一阶固有频率接近或相同,可能会引起共振,导致局部应力过大,零部件及系统可靠性大大降低。GB/T 21361-2008对汽车用空调器振动试验的要求作了明确规定。
文中利用HyperMesh建立整个电池热管理机组的有限元模型,利用HyperWorks仿真平台有限元求解器OptiStruct进行系统的模态和谐响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定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2 电池热管理机组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2.1 几何模型建立
几何模型是建立CAE有限元模型的基础,在通用三维设计软件中建立如图1所示的几何模型,为便于有限元前处理,将模型导出为.stp格式。
图1 某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机组
    图1中,电池热管理机组各个主要部件为:①安装脚;②钣金框架;③内部管路;④板式换热器;⑤压缩机;⑥冷凝器;⑦PTC加热器;⑧风机。
    2.2 有限元模型建立
针对电池热管理机组,文章采用主流CAE前处理软件HyperMesh进行网格划分。在进行网格划分时,根据部件的几何特征,钣金结构①②、管路③使用壳单元,非考核部件④⑤⑦⑧使用壳单元+附加质量模拟,使其质量与重心位置与实际相同。单元类型为CTRIA3和CQUAD4,单元基本尺寸设为10mm;冷凝器⑥用六面体单元,单元基本尺寸设为8mm;螺栓用MPC替代,由于模态分析及谐响应分析是线性分析技术,非线性的接触设置不起作用,因此部件间接触采用Tie模拟。最终有限元模型共有节点数62858,单元数65696,电池热管理机组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局部细节图如图3所示。
图2 电池热管理机组有限元模型
图3 电池热管理机组局部有限元模型
3 电池热管理机组的模态分析
模态分析用于确定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固有频率和振型是承受动态载荷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模态分析也是响应谱分析和模态叠加法谐响应分析必需的前期分析过程。模态分析是研究结构动力特性的一种方法,是系统辨别方法在工程振动领域中的应用,是结构动态设计及设备故障诊断的重要方法。本次分析采用OptiStruct求解器及分块Lanczos方法进行求解。
3.1 材料设定
在电池热管理机组中,参照图1,其中①-⑤、⑦的材料为碳钢Q235,⑥的材料为铝合金3003,⑧的材料为ABS塑料,计算中用到的材料属性如表1所示。
表1 电池热管理机组材料属性
    3.2 约束边界条件
电池热管理机组两侧有安装脚与框架相连,每侧安装脚各有两个螺栓孔。如图4红色虚线框所示,约束螺栓孔处节点的1-6自由度。
图4 热管理机组的安装脚约束示意图
    3.3 模态分析
GBT 21361-2008汽车用空调器振动试验方法中规定振动试验频率为33Hz或67Hz。提取的模态频率范围应将其包含在内,设定提取模态数0~20阶,提交OptiStruct求解器进行求解,得到模态频率值如表2所示,若提取模态不足可重新设定更高阶数。图5为电池热管理机组前四阶模态振型图。
表2 电池热管理机组的固有频率
图5 电池热管理机组前四阶振型云图
电池热管理机组通过安装脚与振动试验台相连,从模态分析结果来看,第13阶模态频率和GBT 21361-2008汽车用空调器振动试验方法中规定的试验频率67Hz一致,有可能发生共振现象。
4 电池热管理机组的谐响应分析
谐响应是结构在周期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周期响应。谐响应分析能够预测结构的持续动力特性,验证结构设计是否能克服共振、疲劳及其他受迫振动引起的有害效果。谐响应分析计算结构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可以观察到峰值响应频率对应的应力。谐响应分析是线性分析技术,任何非线性特性将被忽略。本次分析采用OptiStruct求解器及模态叠加法进行求解。
    4.1 载荷边界条件
按GBT 21361-2008汽车用空调器振动试验方法的规定,表3给出了33Hz和67Hz时电池热管理机组的载荷及加载方向。
表3 电池热管理机组载荷及加载方向
   4.2 谐响应分析
电池热管理机组在受到加速度简谐载荷时,因框架与压缩机、换热器等零部件的固定板均是钣金结构,这些钣金件受破坏风险最大,影响安装在上面部件的安全运行。因此,文章谐响应分析时,主要考察电池热管理机组的钣金件。
图6~8为电池热管理机组在激励频率33Hz时三种工况下的应力云图。从计算分析结果来看,横向X载荷工况下,其最大应力为110.5Mpa,最大应力出现在背面钣金与底壳钣金的中间连接螺栓孔附近;纵向Y载荷工况下,其最大应力为59.9Mpa,最大应力出现在板式换热器固定支架折弯附近;垂向Z载荷工况下,其最大应力为86.2Mpa,最大应力出现在板式换热器固定支架折弯附近。
图6 33Hz横向X工况应力云图(应力/MPa)
图7 33Hz垂向Y工况应力云图(应力/MPa)
图8 33Hz纵向Z工况应力云图(应力/MPa)
    图9~11为电池热管理机组在激励频率67Hz时三种工况下的应力云图。
图9 67Hz横向X工况应力云图(应力/MPa)
图10 67Hz垂向Y工况应力云图(应力/MPa)
图11 67Hz纵向Z工况应力云图(应力/MPa)
从计算分析结果来看,横向X载荷工况下,其最大应力为53.7Mpa,最大应力出现在正面钣金与进出水口相连位置;纵向Y载荷工况下,其最大应力为75.5Mpa,最大应力出现在板式换热器固定支架折弯附近;垂向Z荷工况下,其最大应力为111.9Mpa,最大应力出现在出口管和高压加注口相连位置。
种激励频率、三个载荷方向工况下,电池热管理机组的最大应力均未超过其材料的屈服强度235Mpa。
5 结论
文章以某电池热管理机组为研究对象,运用通用三维设计软件建立了机组几何模型,利用HyperMesh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用OptiStruct求解器进行了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分析表明,各工况下机组最大应力均未超过材料屈服强度,整体满足设计要求。
文章对某新能源轻卡电池热管理机组进行模态分析后,发现机组存在与试验频率67Hz相同的模态频率,后期还需进行优化设计,避开共振区域。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由 张克鹏原创,仅用于个人学习!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若您认为文中来源标注与事实不符,若有涉及版权等请告知,将及时修订删除,谢谢大家的关注!

往期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在仿真秀官网搜索:

白车身整体弯曲及扭转刚度目标值确定方法!    
   
【技贴】白车身模态分析目的及识别方法!    
   
【技贴】BIP及TB安装点动刚度结果差异研究!    
   
车身安装点动刚度不同处理方法研究    
   
【技贴】基于Virtual.lab的车身典型结构模态识别方法!     
来源:汽车NVH云讲堂
OptiStructHyperMesh振动疲劳非线性通用汽车HyperWorks设计与仿真平台新能源焊接材料NVH控制试验螺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4-13
最近编辑:1年前
吕老师
硕士 28年汽车行业从业经验,深耕悬置...
获赞 251粉丝 541文章 1230课程 16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