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悬置还分为解耦式和非解耦式?他们有什么区别呢?
液压悬置分非解耦式悬置和解耦式悬置。它们具体有什么差别呢?请听下文详解。非解耦式悬置
非解耦式液压悬置为第一代液压悬置,其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阻尼孔的非解耦式悬置,一种是惯性通道的非解耦式悬置。1.阻尼孔式非解耦式液压悬置如图1所示,有橡胶主簧、上液室、下液室、液体和阻尼孔构成。上、下液室经阻尼孔相连,液压悬置在振动作用下压缩时上液室受泵动,液体经阻尼孔流入下液室,拉伸时上液室体积增加产生真空度,下液室的液体又经过阻尼孔被吸入上液室,由于阻尼孔直径较小,液体流动时产生较大阻尼,消耗振动能量。2.惯性通道的非解耦式液压悬置如图2所示,其与阻尼孔式非解耦式悬置最大的区别在于连接上、下液室的不是阻尼孔而是惯性通道,这种液压悬置受到振动激励时,上、下液室产生压力波动,引起液体经惯性通道流动,于是通道内形成振动液柱,液柱在运动中产生惯性阻力。此惯性阻尼效应远大于外形尺寸相同的阻尼孔式非解耦式液压悬置。这两种非解耦式液压悬置都能显著改善低频的隔振性能,并不能改善高频时的隔振性能。如图3,4是非解耦式液压悬置与橡胶悬置的刚度和阻尼比较。解耦式悬置
解耦式液压悬置为第二代液阻悬置,根据解耦盘/膜的结构可以分为固定解耦膜式和浮动解耦盘式两种。1.惯性通道--解耦盘式液压悬置,解耦盘式液阻悬置为一盘状结构(金属或塑料),可以在小范围内上下移动,一般低频大振幅激励时,解耦盘处于上极点或下极点,此时流体仅能通过惯性通道在上下液室流动;而在高频小振幅下,惯性通道自锁,解耦盘将在小位移范围内上下运动,上下液室的流体一方面可以通过解耦盘的上下运动而达到压力平衡,另一方面上下液室的流体也可以通过解耦盘的外沿流通;结构如图5所示。2.惯性通道解耦膜式液压悬置,低频大振幅下,解耦膜被拉伸到较大位置,刚度较大,流体仅能通过惯性通道流通。而高频小振幅下,惯性通道自锁,且微小位移下,解耦膜刚度较小,因此上下液室的流体可以通过解耦膜的变形而达到压力的动态平衡。当悬置受到外界较大的冲击载荷时,解耦膜被压到底部,然后不运动。液体通过惯性通道在上下液室之间流通。这时的工作状况与非解耦式的液压悬置相同。可当位移较小时,惯性通道中的液体几乎不流动,解耦膜产生微小的轴向刚体振动位移,有效地减小上液室压力波动,有利于降低悬置的高频动刚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4-14
最近编辑:1年前
作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