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扭矩轴(TRA)与悬置布置

2年前浏览1312

这几天,微 信群里讨论起TRA与左右悬置连线的关系问题,这是悬置设计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啊,居然还是有人有疑问的,虽然在原来的汽车NVH云讲堂中有很多文章讨论过了,但很多新的朋友估计也不愿意去故纸堆里翻,所以再写篇小文阐述一下。

TRA概念以及位置和方向确定的问题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讲了。
对于横置前驱发动机来说,以前的说法是左右悬置连线到TRA距离控制在20mm以内,如下图所示。
 

图1


说白了上图这个要求有点难以把握,现在已经有了更加明确的判断方法。以扭矩轴和悬置连线的角度以及悬置硬点与扭矩轴的距离作为判断标准更为直观,见图2。
 

图2


比如图纸的J和K的角度就有一个判断标准,最好要小于5°,另一个标准就是左右悬置连线到质心的最下距离了N了,要求不能大于20。
TRA与悬置连线的关系通常是悬置平台化时最关键的一项需要考虑的指标,关系到车身上需要设置一组孔还是两组孔的问题,比如国内某研发中心就开发有专用软件,专门通过统计不同动力总成TRA与悬置关系来进行平台化研究。这对于同一车型平台下配置不同动力总成能否共用同一套悬置右很重要的意义。
 

图3 悬置位置与NTA轴距离统计

 

图4 各动力总成NTA轴统计


对于纵置后驱发动机,对TRA位置的研究不如前置前驱这么多,但也要也有一些要求,比如要求左右悬置弹性中心要落在TRA轴上(见图5),按照打击中心来确定前后悬置的位置等等(见图6),也有很多文章进行了阐述,我就不班门弄虎了。
 

图5 弹性中心与TRA的关系

 

图6 打击中心理论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前置后驱或者中置后驱车做一做扭矩轴坐标系下的模态解耦还是很有必要的,与整车坐标系下的解耦做个比较,关注一下扭矩轴坐标系下的解耦情况。

 

表1 整车坐标系与扭矩轴坐标系下的解耦情况比较

 


来源:汽车NVH云讲堂
汽车理论NVH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4-22
最近编辑:2年前
吕老师
硕士 28年汽车行业从业经验,深耕悬置...
获赞 299粉丝 733文章 1457课程 16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