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天线,是“创新”还是“创伤”?
前段时间,看到微波仿真论坛公 众 号上一篇关于汉字天线的推文。小木匠也是一笑了之。对于技术问题,小木匠的态度一直是不反对,不排斥,不赞成,不推荐。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作为初学者,更要虚心学习前辈们的设计理念与设计精神。
微带天线(microstrip antenna)在一个薄介质基片上,一面附上金属薄层作为接地板,另一面用光刻腐蚀方法制成一定形状的金属贴片,利用微带线或同轴探针对贴片馈电构成的天线。微带天线分2 种:①贴片形状是一细长带条,则为微带振子天线。②贴片是一个面积单元时,则为微带天线。如果把接地板刻出缝隙,而在介质基片的另一面印制出微带线时,缝隙馈电,则构成微带缝隙天线。那么,做过微带天线设计的朋友都知道,一个背板,一根馈线,上面一个谐振贴片,通过优化馈电位置,贴片大小就可以设计出性能优良的微带天线。这也就给很多人发挥的余地,可以在贴片上做文章。比如说很早就有的字母天线。如下图所示,这两种天线,小木匠好像都有过仿真。好像是可以做多频天线还是宽带天线,具体有点忘记了。😭微带天线的设计可以知道,改变贴片结构有可能会增加天线的带宽,或者做成多频天线。毕竟每一个结构单元都会产生谐振,为整体天线辐射贡献力量。当然也有拉后腿的结构。那么顺着贴片的结构,就发明了汉字天线。比如下面的我的”中国梦”.三个字,三篇文章,也对应着申请了三篇专利。除了这些极具中国特色,中国情怀的文章和专利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汉字天线。比如下面这个王字天线阵。再比如下面这个”家”和万事兴。
说实话,小木匠觉得还是不这样做为好。毕竟作为一个天线,贴片上的每一个结构,每一个尺寸都是为它的性能服务的,他的增益,他的带宽,他的匹配。如果仅仅用汉字来实现天线的功能,却会损失其天线的性能,performance 会大打折扣。如果改变汉字的结构或者尺寸去满足天线的性能,反而又降低了汉字的美感。如果即保护了汉字文化的美感,又满足了天线的性能,那何乐而不为呢?后面还有近十万个汉字等着我们去用呢!不过,有一个汉字,小木匠已经先下手为强了,不要跟我抢!全网征集仿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