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推荐一本书 ——《微带电路》

1年前浏览1004
这本书思念了好久才买,不是因为别的,只要是最近对射频知识的学习还在初级阶段,对这本书的需求还不是很高。现在在整理微带线相关的一些知识,所以这本书就被提上了日程。
清华大学再版的这本《微带电路》,确确实实比较实用,也是射频设计必备的一本书,尤其是对于做工程的人来说。有人说,经验更重要,但是经验如果脱离理论的指导,那你的经验会像剃头匠一样被慢慢作废。理论和经验相结合,才是工程师应该有的方法和态度。这也是今天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购买链接如下: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和分析了微波集成电路系统的无源和有源部分,对电路的核心载体——微带线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涉及微带线的特性、物理机理和参量计算,在此基础上叙述了由微带线构成的单元电路、无源微波集成电路元件、有关的微波半导体器件机理、有源微波集成电路元件乃至电路系统,给出微波集成电路分析设计方法及设计计算实例,介绍其实际应用以及电路实际结构。本书反映了微波集成电路的概貌,全书引导读者从最基本的电磁场和网络概念出发,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理解电路机理,掌握分析计算方法,*后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对微波集成电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为从事这一领域的研发工作奠定基础、启迪创新思路。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等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参考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微波、天线、集成电路设计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李征帆  本书第一作者和主编,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9年调上海交通大学,任该校电子工程系教授。先后在清华和上海交大担任科研和教学工作多年。在科研方面涉足微波、天线、电磁场分析和计算方法、微波集成电路、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等领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各一次。在教学方面除承担课堂教学工作外,主要从事研究生培养工作,所指导的博士生有两人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另有两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共有七人获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曾获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

本书的前言
前言20世纪的60~70年代,国际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悄然来临,微波集成电路即是其中之一,它的出现促进了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轻量化,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尽管当时处于非常年代,我国科技人员还是觉察到这一新技术的重要性。国内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投入这一新领域的研究,清华大学也位列其中。1972年,本人作为清华大学教师,带领两位新教师和几位学生到成都亚光电工厂开展实践教学,在微波集成领域进行校企合作,结合厂方对多种微波集成电路产品的研制进行新技术攻关。在此过程中,我们向厂方技术人员和工人学到不少有关微波集成技术新的知识,通过实际工作弥补了实践经验的不足。

同时大家也深感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重要,在实际研制产品时,迫切希望有系统性的理论指导。为此,本人从产品研制中提出的问题出发,对微波集成技术的机理和规律,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提炼, 结合当时所研制的产品和搜集到的国外文献,在厂内开出技术讲座,并将讲稿整理成《微带电路》讲义,颇受欢迎。随后和校内的研究工作结合起来,在讲义的基础上扩展内容,整理成书出版。除本人外,杨弃疾、高葆新、张雪霞、秦士和李永和老师也参加了编写工作。书籍以“清华大学微带电路编写组”署名。本书全面反映了当时微波集成技术的概貌,并结合相当多的实例叙述了各种具体的微波集成无源和有源电路。但我们认为不能使读者只停留于对这门技术的表面肤浅认识,而应更深入理解这一领域的内在规律,因此涉及微波集成的基本物理机理、理论分析方法乃至必要的数学推导绝不可缺。为此本书从内容安排上注意从浅入深、理论上不故弄玄虚、便于读者入门; 同时对必要的较有深度的理论分析和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分析方法并不避讳。我们认为从对读者真正负责的角度出发,这样的安排是合理的。处于那个年代,国内外科技交流甚少。我们尽最大努力,从可能的渠道吸取了不少国外先进知识,引用了许多国外文献,尤其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IEEE Transactions, on MTT》的许多论文和数据。当年成书时未列出参考文献,目前再版时因年代久远,难以追忆,仍然空缺,特此说明。当年,沈肇熙编辑以敏锐的目光,多方捕捉科技作品素材。他主动上门约稿,不顾年迈,几次来到位于山区的清华绵阳分校,和我们共同商讨《微带电路》的全书安排及许多出版细节。没有他的鼓励和推动,本书难以最终出版。在本书再版之际,特向这位敬业的老编辑致以深切的敬意并表达怀念之情。本书出版以来,承蒙诸多读者的厚爱,使本书在微波集成技术的发展中起了小小的作用。岁月流逝,几十年科技的飞跃发展,本书某些内容已显陈旧,所述微波集成电路的结构和实际电路在许多方面已被发展或更新,计算机辅助设计也代替了原来常规的电路设计方法,但微波集成理论和技术的许多基本面仍然在书中得以保持,也许这是时至今日尚有部分读者仍在阅读本书的原因。这次应读者要求再版,如做较大的变动恐将使本书变得面目全非,因此除校正部分错字外,不对全书内容再作改动,留作微波集成技术发展史的一个历史记录。为提供读者对迄今为止微波集成技术发展全貌有一概括性的认识,在再版中列入“微波集成技术发展概述”以供参考,至于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的详细了解,则完全可由当前的许多科技书籍和文献资料得到满足。数十年岁月,弹指一挥间,世事沧桑,现在作者们有的已故去,有的进入了其他单位。我们生者都已步入老年,已经和业务工作脱离,希望本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再版后能为国家科技事业奉献一份余热。非常感谢深圳兴森快捷射频实验室徐兴福主任对本书再版的积极推动和热情推荐,也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盛东亮编辑和他的同事为本书再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他们对本书的支持和贡献令人永志难忘。
李征帆2017年1月


藏书的目的在于读书。
来源:射频学堂
电路信号完整性半导体电子理论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3-06
最近编辑:1年前
射频学堂
硕士 学射频,就来射频学堂。
获赞 152粉丝 322文章 974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