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悬臂梁解析解与有限元解对比、差异分析及“膜单元”的应用

1年前浏览6993

为了对比单元类型对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影响,特选取一悬臂梁做对标验证,并试图就一些现象做出解释说明。

1. 问题描述

如下图所示悬臂梁,截面为10mm*10mm的矩形,长度l=100mm,杨氏模量210GPa,泊松比0.3,受均布压力载荷为10N/mm,试求出悬臂梁端部最大扰度、约束端弯曲应力、距离约束位置l/2处的弯曲应力。(参考材料力学Ⅰ(第六版) 刘鸿文,P124-125,P149,P195)

image.png

image.png

很多资料中都会说明为什么不选择约束端应力做对标验证,大致意思就是:约束端存在应力集中,有限元计算时存在误差。本文特意提取约束端弯曲应力,看看与理论解的误差有多大。

2. 理论解:

image.png

3. 有限元解:

为了对比单元类型对有限元结果的影响,依次采用3D实体单元、2D壳单元、1D梁单元来求解结果,依次提取了自由端的最大位移、梁中部最大主应力、约束端最大主应力。

(1)一阶六面体单元(单元尺寸2mm)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2)一阶四面体单元(单元尺寸2mm)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3) 壳单元 (单元尺寸2mm)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4) 梁单元(单元尺寸10mm)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除了梁单元外,实体单元和壳单元施加均布载荷时都是通过面(face)来施加,elems>faces,因此只要输入pressure=10N/mm/10mm=1N/mm2,有限元软件中pressure单位为N/mm2或者N/m2,分母为面积单位。使用梁单元时,均布载荷是施加在1D单元上,elems>elems,pressure=10N/mm*10mm(每个单元长为10mm)=100N/单元。

(2)使用梁单元时,因为需要查看梁单元内部的应力,单元类型选用PbeamL,不能选用pbeam,否则无法查看内部应力。

4. 结果对比(假设计算误差小于5%时,认为结果正确,涂绿)

image.png

5. 结论

(1) 约束端存在严重的应力畸变,采用实体单元(不论是六面体还是四面体)时计算精度较差,但是当采用壳单元和梁单元,精度很高;

(2) 使用壳单元和梁单元,不论应变还是应力(甚至包括约束端),都能得到满足要求的结果,尽管它们的单元、节点数量很少,特别是梁单元。

6. 进一步探讨

采用3D六面体单元时,为什么应力结果相差这么大(误差在17%左右)??

本人的愚见:在本例中,当使用解析法求解时,并没有考虑悬臂梁的厚度(厚度只是影响抗弯截面系数),能否提取3D实体单元中的面力,看看该值与解析解的差距。怎样提取3D实体单元中的面力呢?采用“膜单元”!!

在3D实体单元上构造了一层膜单元(即非常薄的壳单元),构造膜单元具体方法为:先通过face找到实体单元的表面2D,再挑选所需位置的2D单元(其余位置的删除),并赋予shell属性,材料与实体单元一样,厚度设为很小,比如1e-5mm。为了方便查看结果,把这些2D单元放到一个set中。提交求解后,查看膜单元的最大主应力,如下图。

image.png

结果显示,约束端最大主应力为299.8Mpa,中部最大主应力为72.28Mpa,与解析解已经很接近了。




网格处理单元技术后处理分析工程车轨道交通汽车静力学结构基础其他专业OptiStructHyperMesh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2-13
最近编辑:1年前
CAE与Dynamics学习之友
博士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获赞 27粉丝 72文章 32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