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由AI生成):
文章介绍了仿真宇宙领域的三大主流派系:一是开发CAE应用的软件厂商,通过SaaS平台提供仿真软件服务,但资源薄弱且不能跨厂商;二是集成多种应用的开放云平台,如速石科技,提供灵活高效的研发环境,支持跨厂商和本地环境结合;三是提供底层资源的平台,如硬件厂商、超算中心和云厂商,主要卖资源,对应用支持有限且用户体验复杂。文章还解释了“成熟产品”与“定制化做项目”的区别。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最开始是为航空航天和汽车开发的,到现在已经使用了50多年。几乎所有行业都在使用CAE仿真分析。
跟芯片设计仿真之于半导体行业一样,工业仿真本应是工业制造业的明珠,如今在国内却有着非常尴尬的位置。
一边很多工业界和学术界大拿大谈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和未来发展前景;
另一边,不少从业者甚至对CAE工业仿真软件有哪些都没有概念。更不用说怎么通过仿真驱动研发,推动业务发展,加快产品上市。
听起来非常离谱,但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摊手
大家对仿真的态度,差别也大了去了。
有些人麻了,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什么的关我什么事,你们玩你们的吧,我躺着也能赚;
有些人反手一个外包,虽然有时候也想让仿真给比对比对实验,但总之最后能给我个仿真数据报告就行了,产品设计可不敢指望;
有些人不见兔子不撒鹰,实验花钱是一回事,但大家都信啊,仿真我就不知道效果了。。。上来就要钱搞项目,我怎么给?最近这种经济形势下,现金流是底线啊;
还有一些人,希望借仿真提升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增强差异化竞争优势,应对更高的市场要求。一颗颗蠢蠢欲动的心,却只能叹口气:宝宝心里苦~
身在中小企业,咱家里实在没有这个条件,既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也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
大企业看起来风光无限,但事事要申请,动辄来个项目评估,毕竟大公司嘛,流程走起来,懂的都懂;
高校搞科研的老师们,看起来拥有一整个超算,然而——排队能排到天长地久,而且资源一不小心还会被抢走,啊这……我头发呢?
委屈,
但又莫得办法。
只能自己默默把自己哄好了。
最近问过仿真工程师们一个问题:你觉得咱们啥时候能实现“仿真驱动研发”?
他们半真半假地回答:2025啊(有期待,但不多。。
来来来,这回换我们来哄你,哄不好不要钱。
既不用一次性付一大笔钱,又不用搞一大堆硬件;
原来一个IT可以管100台机器,以后可以管10000台;
既可以瞬间有一套现成的很多人能同时用的CAE仿真环境,又可以不用排队;
可以搞到某些高配机器甚至一堆机器飞快跑完仿真任务,还不用改变现成的习惯;
不伤筋不动骨,既可以帮助老板们验证仿真价值,提升仿真效率,又可以不再需要限制工程师仿真模型的大小和数量,不降低计算精度。
往大了说,让原本被高高挂起的仿真:
限制不再那么多,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仿真,中小企业也能有自由发挥空间;
门槛不再那么高,工程师只要专精于提升CAE专业能力就好,不需要从上到下什么都会;
落地不再那么难,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团队,一套仿真研发环境说启动就启动,即开即用。
让仿真跟实验并驾齐飞,相互支持,找到最具性价比的平衡。
听起来也相当离谱……
这是真实存在的吗?
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名字千奇百怪,叫啥的都有,基本上可以用仿真云平台或者仿真平台来概括他们。
但这家与那家之间,只能说:
不能说一模一样,简直就是毫不相同
乍一看,大概都长成差不多这样——
更多的“灵魂”在这张图里:
Get不到?
问题不大,看完就都明白啦。
大多数用户很难深入探究每一种产品。
仿真宇宙三大主流派系
1
2
1、以应用为核心,集成市面上主流CAE软件厂商的应用。除此之外,平台还支持如PyTorch这类AI框架,满足用户的AI计算需求;
2、是一整套研发环境,既提高 产品,也有专业的R&D-IT服务能力。具有中立属性,用户对全部数据均自主管控;
3、底层资源丰富,按需弹性使用,对于用户“过山车式”波动需求,特别适用。覆盖全球多个区域的云上异构资源,用户可自由选择区域;
4、不止有SaaS平台,也有成熟PaaS产品支持多区域本地和云端的多地协同。
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围绕CAE甚至AI应用和工具,原本手动的工作能自动化,让仿真这件事变简单,提高整体仿真研发效率。
3
2、以底层资源为导向,但主要是基于某一家的资源,无法跨超算中心或跨硬件/云厂商;
而不同资源厂商的资源量差距其实是很大的,比如超算中心和云厂商的资源总规模差异就非常惊人。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差别。
3、如果你能直接使用他们的资源,那就算IaaS,但如果使用他们提供的仿真平台这种,就可以算SaaS了。也能以项目制的方式定制化解决用户更复杂的问题(对比于直接可用的成熟产品);
4、用户使用体验比较复杂。要么对用户自身能力要求很高,且有比较高的学习门槛,比如云厂商;要么一般企业不能用,限制很多,使用不灵活,甚至资源会被抢走,比如超算。
三者的共同点都是以资源为导向,核心是卖机器,业务Know-how有限。
硬件厂商卖服务器,超算中心卖闲置的超算资源,云厂商卖云资源。
这里有一个衍生问题。
所谓的“成熟产品”跟“定制化做项目”有什么区别?
比如说,我们要组一个麻将局。
成熟产品就是“三缺一”,三个牌友已经到位,就等你来了。
自动麻将机是我们自己研发的,你来之前,产品开发已经花了很大工夫,规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程,测试,交付,验收,维护这一套流程都跑完,也在别的用户那里落地验证了很多次了。
牌友也都是老朋友了,一起打过N局麻将了,大家是啥性格,牌品如何,各自心里都有数。
产品一般明码标价,价格比较透明。
定制化做项目就是一缺三,是先喊你,根据你的喜好,临时再喊别人,可能每次喊来的人都不一样,对你来说,永远是完全重开的一个新局。
Emmmm,没有麻将机,手动开搓。
项目一般按整体打包报价,周期比较长。
当然,两者之间界限可能有时候也没这么分明,毕竟不同用户的需求天差地别,就看你更希望往哪个方向靠。
归纳一下,三类玩家的对比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