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钱塘江大桥: 一座架起中华民族气节的桥梁

1年前浏览445

穿越隆隆的炮火,穿越78年时光隧道……

大桥坚挺的脊梁离不开陪伴它的铁路人




重达280吨的钢梁正在浮运。




1937年9月26日,首列列车通过大桥。




运送逃难百姓过江。




大桥穿越78年风风雨雨。




新一代桥工坚守大桥。




夜间组织换枕施工。

来到杭州月轮山上的六和塔北眺,就可以将钱塘江壮阔的江景一览无余。在江的东面,有一条钢铁大桥宛如长龙横卧,静静地散发着岁月留下的魅力。

这条“卧龙”,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设计建造的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这座大桥从抗日战争的硝烟中铿锵走来,今年已达78岁“高龄”。漫长岁月,它早已是每个杭州人心中如同标志一般的存在。

中国桥梁史上辉煌的里程碑

钱塘江自古就是一条凶险之江,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钱塘江大潮更是令人生畏。钱塘江江底的流沙很厚,变化莫测,素有“钱塘江无底”之说。因此,民间曾有“钱塘江上架桥——办不到”的谚语。

二十世纪30年代,杭(杭州)江(江山)铁路已经修到钱塘江南岸的萧山,沪杭铁路也早已通车,但因一江之隔,浙江被分为南北两半,公铁两路无法贯通。两岸客货过江全赖轮渡衔接,远不能满足运输需求。当时浙江提出在钱塘江上造座桥,外国人断言:中国人无法在钱塘江上建桥。

建桥计划获准后,最终由获博士学位回国的茅以升担当造桥重任。1935年4月,大桥正式动工兴建。建设中,工程面临着涌潮、洪汛、流沙等恶劣自然条件和技术、资金、设备不足等问题的困扰。茅以升与罗英等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桥工创造性地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运法”等一系列新技术,解决了几十个难题。1937年9月26日,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成为中国桥梁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

穿越炮火涅槃重生

1937年,侵华日军在南京利用长江天堑,切断了中国军队和老百姓的退路,来不及逃走的百姓惨遭杀戮。杭州也面临日军的屠城之灾,在这危急关头,刚开通的钱塘江大桥给无路可逃的人们带来了希望。

据当时的铁路局估计,大桥通车仅三个月,就抢运了大批军需、民用物资,有300多台机车和超过2000节客货车通过大桥,靠大桥逃避战火的难民不计其数。

1937年12月23日,日寇逼近杭州。茅以升接到密令:炸桥。下午5点多,随着一声巨响,钱塘江大桥被我方自行炸毁。钱塘江大桥历经925天紧张施工才建成,却在通车的第89天毁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大桥被炸毁有效滞缓了日军侵略的步伐,不仅拯救了生命,更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书写了重要一页。

钱塘江大桥碑文如实记录了这段悲壮的史实:“然战役中军旅转运,人民疏散,及公私物资之抢救,胥以斯桥为孔道,所以保全国家实力者至大。虽甫成而遽毁,其效已大见于当世……”

钱塘江大桥纪念馆工作人员魏刚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后,大桥就成了华东地区一条重要交通线路。“1992年前,钱塘江上只有这一座桥梁。在一座桥的时代里,钱塘江大桥一直超负荷运行。茅以升修桥的时候,设计荷载铁路面轴重50吨、公路面15吨。当时平均每天仅有150多辆汽车、4.9对火车通行。”

老而弥坚,见证光辉岁月

抗战结束后,钱塘江大桥损毁严重,有的桥墩存有安全隐患,有的杆件弯曲。1949年9月,大桥由上海铁路管理局接管,成立钱塘江工程队,经4年努力,完成桥面、桥墩、钢梁等全面修复和加固。1954年3月大桥由杭州工务段接管,成立大桥工区,负责日常养护维修。

在钱塘江大桥上,一共有20多万颗螺钉,每一颗都起着重要作用。于是,一年年,工人就在这里守护着这座大桥,每天为它检查身体,与它一起慢慢变老。

高月祥,钱塘江大桥的老桥工。1972年,他就参与了钱塘江大桥的桥工工作,光阴一晃,年轻小伙子已经成了古稀老人。尽管早已退休,但老人对大桥感情非常深,他早早对儿子作了交代:“大桥是我的生命,在我死后,一定要把我的骨灰从钱塘江大桥上撒下,陪伴着这老桥。”

现在,钱塘江大桥还是连接钱塘江两岸的一条主要交通要道。“每天,我们都要对钢轨、枕木、螺钉进行仔细检查。每月检查一遍大桥支座、钢结构、桥面状况,并对发现的问题安排保养整治;每季对螺栓、护木、桥枕等保养一遍,保证状态良好;2至3年对大桥维修一遍。”钱塘江大桥桥梁车间主任姜明华说。

来源:杭州日报

来源:十千牛
汽车螺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2-25
最近编辑:1年前
长河
博士 | 黑龙江科技大... 签名征集中
获赞 8粉丝 14文章 194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