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是标题党,当看到沈阳建筑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联合发布的消息之后,我的感觉真的是没想到,混凝土碳化竟然会对全球气候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全球气候问题,几乎可以和“碳排放”划等号吧,那么,与“碳排放”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反义词,那就是“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看得出来,“碳问题”如今真是一个大问题了,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命运。
再回到沈阳建筑大学研究团队带来的消息吧:
研究团队采用了生命周期评价和碳化模型方法研究水泥材料的二氧化碳吸收过程和影响因素,首次提出了水泥材料二氧化碳吸收核算方法,通过将水泥材料分为混凝土、水泥砂浆、建设过程中的水泥废弃物和水泥窑灰,分别量化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不同水泥材料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研究发现,1930-2013年,全球水泥工业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高达381亿吨,而同期水泥材料二氧化碳吸收量高达165亿吨,即这个时期内43%的水泥工业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又被使用后的水泥材料吸收回来。
2016年11月21日,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在线发表研究论文“实质性的全球水泥碳化的碳吸收(Substantial global carbon uptake by cement carbonation)”,阐明和量化了水泥材料全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吸收,发现水泥材料是重要的碳汇,随着时间推移,近一半的水泥生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将被使用的水泥建筑材料吸收回来。
姬兰柱研究员表示, 2013年全球尺度水泥碳吸收量占包括化石能源燃烧在内的人类活动碳排放的2.5%,中国2013年水泥碳吸收量占中国自身碳排放总量的5%。这一结果将对全球和国家碳排放基准值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对我国气候变化谈判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郗凤明研究员说,水泥碳汇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为碳失汇研究提出了新的视角,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碳排放大国,碳排放总量多年居世界第一。水泥生产过程碳排放量大,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石铁矛教授说:“我们的成果将有助于完善当前《IPCC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的水泥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的不足。”他提出,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较快,城市更新建设不仅使用了大量的混凝土,也为碳汇做出了贡献。要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同时,关注如何利用大量的建筑垃圾,实现循环利用。废弃混凝土用于碳捕捉和碳封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吸收的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核证碳减排量进入碳交易市场,以此推动我国节能减排以及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发展。
以上信息来源:http://www.sjzu.edu.cn/info/1397/101477.htm
请原谅我几乎全文引用了沈阳建大网站里的文章,这篇文章实在是干货多水分少,实在不好再删减啦。
从以上报道出来的文字中,我想到了几个细节:
在土木工程界,混凝土的碳化(本质上就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微量溶于水后形成碳酸,与水泥中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过程)一向是需要尽量减缓的,因为碳化后的水泥,其胶结能力显著下降。令我们这么头疼的碳化过程,竟然成了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重新固定回来的碳汇了,看来跨学科的“脑洞”还真应该多开一开才好。
这篇文章Substantial global carbon uptake by cement carbonation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在线”,我们知道在国外发表SCI通常是免费的,而Online文章发表则通常收费不菲,但录用发表的速度很快,而且开源,全世界都可以自由下载(下载地址)——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对这篇文章中的结论是多么渴望!“研究结果对我国气候变化谈判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一语中的。
从上面的这篇文章里足可以看出中国在碳排放压力,以及这篇文章的重要性。
新的时代,新的挑战,科学家们也需要分秒必争出成果啦,未来中国的发展进程中,科技界需要扛起大旗,担当重任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