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接到海南科技馆投标任务的时候,我就想可以放肆一把,可以天马行空,可以玩曲线,大胆地玩结构,悬吊式结构,试图让大体量的展览空间如同悬浮在空气中,像电影里的未来建筑一样。当时在脑子里都构思好了效果图要像电影海报一样玄幻,一个倒圆锥型建筑体悬浮在空中,一个孩子在屋顶花园的人造小山坡上伸手就能触碰到建筑的底部, 背景是满天繁星的夜空,当时还认真地考虑了要不要找个银河系的贴图,所以就有了下面这张最终方案室内效果图:
本方案利用海洋为设计灵感,海浪造型的流线型曲面由下而上围合成“The Ocean”海洋曲面空间,在海洋空间内利用全息投影等科技技术进行海洋生态教育,同时为室内空间带来充足的自然采光。海浪造型曲面围合成的空间是整个科技馆的核心展览区域,“Explorer”探索之路超高旋转坡道及“The Swirl”漩涡悬吊式回旋型展览空间让参观者体验颠覆传统的参观流线及参观方式。悬吊式回旋展览空间打破以往科技类建筑单调乏味的空间布局形式,利用建筑体及建筑空间让参观者感受科技带来的冲击力,激发原始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沿着探索之路旋转坡道上升过程中,可全方位观赏全息投影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寓教于乐的沉浸式体验科技带来的愉悦感。
”The Ocean“海洋曲面围合空间也是整个科技馆主要展览区域,包括首层入口大厅的临时展览区域,”The Swirl“漩涡里的回旋型展览区域及上层的”The Sky“天空展馆,被”The Explorer“探索之路连接起来,参观路线清晰明确且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
拿到标书以后发现投标时间只有10天,当时脑子里那个孩子,满天繁星,悬吊式结构都在慢慢消失中。而且标书中对每个空间的要求都非常具体,除了功能性强制要求外,我们都知道还有一道坎我们要过,那就是各种规范要求。我在短时间内就回归理性,我一直是理性思维的追随者,崇拜直线的完美,直线筑造的空间可精准地进行数学计算,可控性也是很多建筑师和结构师所痴迷的(人性、人性)。但是曲线的优美,浑然天成也深深吸引我 ,“直线属于人类, 而曲线归于上帝”,曲线空间的无边界感,甚至无空间及时间的界定,迷失的空间更具有想象力。我也一直在摸索及寻找自己的方向,自己的风格特征,海南科技馆项目仿佛让我看见了一条路,一条自己想走的路,用理性托起想象力。
海南科技馆的设计最终呈现出一个曲线空间连接两个理性直线空间(根据空间功能要求来划分), 而且也大胆及巧妙地使用了悬吊式结构。 有构思,有想法,如何表现,完美的呈现出来,并且要考虑施工落地的经济性,我应该找谁合作呢?恰巧我朋友之前设计过一个异形建筑,并且完美的落地了,在背后支持他的正是犀牛建筑网的刘永安老师,所以他也把刘老师的团队介绍给我。因为当时项目紧张,我要求刘永安老师亲自为我们建模,事实证明,刘永安老师不仅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从后期可实施性和方案造型设计上和创意上都给予了我们很多宝贵的意见。从方案推敲建模和效果图渲染,全程由刘老师一个人搞定,而且只用了3天的时间。这也让我和刘老师的合作成为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不断探索曲线建筑的理性思维,关注可实施性及经济性等实际问题。
海南科技馆的投标是北上广深大院邀标,我代表深总院出征,在刘老师及团队的鼎力支持下拿了全国第三名的成绩,输给了马岩松和同济的陈剑秋。和刘老师的第一次合作,并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取得全国第三的成绩,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没有遗憾了。下次如果有更多的思考和推敲的时间,我们的方案能力加上刘老师十年的曲面建筑方案落地经验,一定可以拿出更好的作品,期待下次甲方的邀标。
占地面积:40000平方 建筑面积:33797平方
主创:吴建君
深圳市筑道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兼创意总监
学士毕业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 UC,硕士(不急)
曾经创立过澳大利亚MDS设计事务所,成功中标墨西哥驻澳大利亚大使馆的室内改造项目。
拥有建筑及室内设计双学位,同时凭借爱好进修过景观科学,也有三年结构设计经验(试图从各个方面多了解一点建筑,寻找建筑的真正含义)。之前一直在澳洲工作,后来闷了就回国工作,是一个一直在建筑设计道路上努力奔跑的女设计师。
吴建君其他作品:
作品一:滩美湖博物馆
作品二:深圳歌剧舞剧院改造项目
作品三:中深科技创新产业园投标
作品四:大公文汇中心
作品五:沈阳沈北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