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科技日报总编:中国的科学技术与美国相比有很大差距 可偏偏有人说中国超美国

1年前浏览1058

科技日报总编:中国的科学技术与美国相比有很大差距 可偏偏有人说中国超美国


本文为刘亚东于6月21日在“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 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 科学传播沙龙的发言实录

刘亚东,科技日报总编辑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各位同事,下午好!


2018年4月16日,中兴事件的新闻在网上爆棚。三天以后,4月19日,《科技日报》一版头条强势推出新专栏“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开篇以“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为引题,报道了中国在高端芯片制造所需要的顶级光刻机方面的落后状况。


我在新媒体上推介了这个栏目和这篇报道,很多朋友和新闻同行都评论说,《科技日报》这组报道策划得很及时。我很“谦虚”地回复人家:不是很及时,是很超前!


事实上,今年三月“两会”一过,《科技日报》就开始策划和组织这组报道,当时的舆论氛围还是“厉害了我的国”。《科技日报》认为,公众有必要了解更多的东西,尤其应该知道,“我的国”也有不“厉害”的地方,甚至还受制于人!


由于想把开栏篇打造成“样板间”,我们毙了好几篇稿子,有些稿子还在反复修改和打磨,以至于这个栏目迟迟没有推出,直到中兴事件爆发。到今天为止,这个栏目已经推出29期。换句话说,我们已经对各个行业的29项卡脖子技术做了报道。社会反响之强烈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作为《科技日报》总编辑,我感到很自豪。因为《科技日报》没有人云亦云,而是以个性化声音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确引导了社会舆论,体现了《科技日报》的使命和担当。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些举世瞩目的成绩当然值得肯定,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差距和不足。我们今天一些喜大普奔的科技成就,比如大飞机,人家半个多世纪前就有了。我们今天一些正在苦苦攻关的重大项目,比如载人登月,美国1969年就已大功告成,明年整整50年。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差距。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这本来是常识,不是问题。可是,国内偏偏有一些人,一会儿说“新四大发明”,一会儿说“全面赶超”、“主体超越”,“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都分别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还算得有整有零,说得有鼻子有眼儿。明明是在别人的地基上盖了房子,非说自己有完全、永久产权。如果只是鼓舞士气也就罢了,可麻烦的是,发出这些论调的人忽悠了领导,忽悠了公众,甚至忽悠了自己,这就成了问题。


上周我访问日本,和日本科技振兴机构(JST)签了一个合作协议。我在JST见到了一个人,叫冲村宪树,他是前文部省次官,现任JST首席研究员。冲村对中国非常友好。他说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很快就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甚至超越美国,所以日本应该和中国搞好关系。我说,你的结论正确,但前面说得不符合实际。我告诉他,中国要建成现代化强国,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冲村不同意我这个说法。由于他不会说英语,我们的交流是通过日语翻译,效率比较低,所以到最后我也没能说服他。


冲村的观点在日本很有代表性。无论左翼还是右翼,他们都是这样看待中国的。我们的舆论无疑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可否认,这些为国际上的中国威 胁 论提供了口实。那些把中国建设成就夸大其词的與论,无论出于什么动机,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其结果是误国害民。


只有认识到差距,才有可能弥补差距,否则我们的中国梦将永远是中国梦。就像《礼记·中庸》所说,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兴事件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是一件大好事,好就好在它让更多的国人正视了中美科技实力的巨大差距,惊醒梦中人!


《科技日报》“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栏目要长期办下去,因为有太多的卡脖子技术让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不能扬眉吐气。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核心技术亟待攻克?是否有一些共性原因阻碍了我们攻克这些核心技术?我想是的。今天我讲三个问题。


第一,缺乏科学武装。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联系。正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引,才阻碍了我们的技术发展和进步。


中国自古以来只有技术传统,而没有科学传统。技术发明靠的是经验的积累,或许还有灵机一动;而科学发现则是建立在系统研究和专业训练的基础上。有人说我们有四大发明。我告诉你,四大发明属于技术范畴,它不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技术创新和突破,跟科学没有半毛钱关系。


比如指南针,我们的先人只知道它很有用,迷不了路,找得着家。没有去研究磁场、磁力线,也不懂得导体切割磁力线时会产生电流,更推导不出麦克斯韦方程。比如火药,我们的先人只满足于它能爆炸的事实,只知道一硝二磺三木炭,而没有深入探讨它的化学和物理机理,所以才止步于黑色火药,没能研发出黄色炸药。有人说,我们祖先发明了火药,所以才有了后来工业和军事上用的炸药。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黄色炸药和黑色火药没什么关系。


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求甚解,这些倾向今天也在严重影响我们的技术发展和进步。离开科学的指引,技术的发展注定不会走得久远。


第二,缺乏工匠精神。


去年中央电视台播了一档节目《大国工匠》,我几乎每集都看了。拍得很好,下了功夫。问题是相对于我们13亿人口,这些大国工匠实在太少了,太稀缺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是瞧不起匠人的。从我们对很多职业的称谓上就能看出这一点,什么剃头匠,泥瓦匠,小炉匠,很多教师自嘲,管自己叫教书匠……


轻视操作,轻视实践。孟子就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6月20日,科技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海洋调查一线难觅学科带头人身影”,讲的是海洋调查的某个航次上,16名科研人员中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只有一人。学科带头人都说,学生去了,我就不去了。这种现象在中国很普遍。


不久前我访问德国,在萨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顿参观了中德轨道交通联合研发中心的创新工厂。我在工厂里看到,很多人穿着工装在一丝不苟、非常专注地工作。我本来以为他们都是工人,后来一打听,原来都是工程师!我想,正是凭藉这种务实严谨、精益求精的精神,德国人生产出了莱卡相机、奔驰汽车、克虏伯大炮等,创造了“德国制造”的品牌价值。


第三,缺乏持之以恒的情怀。


浮躁和浮夸是中国科技界流行的瘟疫,而且至少已经持续了20年。我们很多科技工作者耐不住寂寞,坐不了冷板凳,总想走捷径,弯道超车。


我不喜欢“弯道超车”这个词儿。除非你车里有毒品,警察追你,要不干嘛弯道超车呢?总结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教训,少走弯路,这是对的,也是应该做的。但在更多情形下,“弯道超车”是个伪命题,往往成了投机取巧的代名词。弯道超车走直线,就意味着别人走曲线,别人都比你傻,这可能吗?很多实践已经证明,弯道超车行不通。


比如说研发航空发动机,要通过大量实验数据的积累,不断总结、完善、调整、提高,最终才能生产出一款好的产品。要弯道超车的话,我们可以搞到一台别人的不那么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照葫芦画瓢,山寨出“八九不离十”的产品。可今后要改进提高,增强性能,你还能做得到吗?


“三跑并存”的提法是对的,但它不是现在的事情。1965年,我们的科学家就实现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在当时绝对是世界领先。1964年中国爆炸了原子弹,1966年我们有了核导弹,1967年爆炸了氢弹,1970年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半个世纪前,我们就“三跑并存”。所以,不谈比例和构成,“三跑并存”的说法就失去了意义。最近在“三跑并存”后面又加了一句“跟跑为主”,这就实事求是了。


此外,目前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上个月我看到美国媒体的一篇报道,美国的F135型航空发动机经过改进,其推力竟然达到22吨。稍微有一点航空发动机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数字。听了这个消息,大家都很着急,但着急也没有用。我们寄望于从事航空发动机研发的科技工作者能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尽快把高性能国产航空发动机搞出来。


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

《核心技术被人“卡脖子”怎么破?杜祥琬倪光南都来支招了》

本文由澎湃新闻综合整理节选


应提倡使用国产仪器设备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最近对“卡脖子”的讨论比较多,这不是新问题。历史上,买不来、淘不来的核心技术常常会使得我们自己下大决心搞出来。反之,买得来的常常自己做不出来。

在我国,尖端仪器设备多半靠进口。这些技术也有人做,但要想走向规模化的应用,中国要有好的生态。例如,应提倡使用国产仪器设备,尽管它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这些毛病只有用才能发现,只有用才能改进,只有用得够多才能赶上世界最好的、质量最高的仪器。


举个例子,我国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高平均功率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攻关了七年,一直很苦恼不达标,近来在一批中青年的努力下达到了预定指标。尽管不排除从国外买,但是如果我们自己研制成功了、试用了,就要鼓励各个单位积极使用。当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得国产化,但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颠覆性技术要尽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仅不被卡脖子,也会有互通有无的实力。

核心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们常用的桌面操作系统有三种,相关评估显示,国产Linux系统最安全,只有1条风险,Win10最差,8条风险都有,Win7好一点,有6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主张采用国产操作系统,你可能不够习惯,但从安全的角度,国产操作系统应该大力推广。


我们的桌面系统被wintel(即Windows-Intel架构)垄断,但短板补齐需要时间,网信领域软硬件的发展过程要经历“不可用” “可用” “好用”三个阶段。产品经过实用的检验,才能在运用中发展成熟。如果永远不用,永远不可能好用。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目前国产软硬件大多已达到“可用”并正向“好用”发展。


建议一些项目进行自主可控的评估。回答三个问题:有没有第二家供货商?掌握核心代码吗?没有供货怎么办?我们希望企业所有的产品都应该有备份能力,性能可以没有国外系统优秀,但可以应付市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广泛应用的产品才是成功的

王光秋,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天骄航空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我在国内商飞工作五年,对航空领域了解比较多。这个领域不光要有资金,还要有技术积累,像罗罗、GE公司都是一百多年的老公司,它们还不断有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就更不用说了。


在航空领域,尤其是军用航空领域,中国还面临不少挑战。军民两用航发产品和技术出口基于瓦森纳协议。一台发动机软件、原程序里面的相互关系、复合材料、碳纤维被限制,高性能树脂,制造、加工技术也被限制,发动机实时监测等些也不许对中国出口。


罗罗公司开发的新技术,风扇、涡轮盘、粉末盘等对我们都有限制。我们现在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研究论文很多,科研成果很多,在应用转换上,应用我们自己发动机飞的相关报道并不多。


以上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报道不报道,报道多少,是科研进行时,还是科研工作完成时都不重要,关键是你做没做出来一个真正应用的产品,而且要广泛应用的产品才能够说明你成功。


论文、专利数量上去了

为什么创新能力却没上去

王革,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预测所所长

我们在2013年对1500余项技术进行的一次调研表明,我国领先的技术195项,并行技术355项,跟踪技术599项,因此,中国科技水平总体判断是:三跑并存、跟踪为主。通过梳理美进口的100项高技术产品,结合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现状,我国面临的主要短板主要集中在制造、信息、材料、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生物医药等六大领域。


为什么这些年,论文上去了、专利上去了,我们的创新能力却没上去?产业层面,日韩引进和消化吸收的比例约为1比3,高的领域达到1比8,他们在引进时更注重消化吸收,我国引进和消化吸收比例为3比1,引进为主,消化吸收不足;评价体系方面,以创新的质量,创新在经济中的贡献导向不足;项目形成方面,技术评价、专利分析等对项目形成前的深入分析不足。


如果国际上技术路径已经被堵死了,或没有更好路径就不应立项。我们正在研究通过新的工具、方法,使我们对未来的一些战略方向找得更准。


本文来自《经济学家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来源:微波与电磁兼容
HFSS复合材料化学电路电磁兼容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电子理论爆炸材料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1-07
最近编辑:1年前
微波与电磁兼容
轻松学习微波与电磁兼容的基础知...
获赞 42粉丝 36文章 247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