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误差不是你的敌人,是你的衣食父母
很多人都在抱怨误差,仿真有误差,实验有误差,理论有误差。因为有误差所以结果不准确,因为不准确所以做不出来,仿真赖模型、实验赖设备、理论赖上帝,反正这都不赖我。
如果使用的工具都很准确,采用的方法都很靠谱,请问要你何用?早就让一个小朋友按一按回车键完成了。
只有某些上帝也羡慕的职业,才能动动小拇指挣高工资,愿意自找苦吃到看“陆姐说”,估价你们都没有找到这种好职业,还靠自己的才智在挣钱。
道路上没有不确定的情况,就没有司机这个职业。你的研究工作没有不确定的误差,就没有你的工作。如果按照什么“师兄的办法”、“文献的介绍”就可以完成工作,请问为什么还给你发工资呢?你还总觉得自己的工资不够高。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使用什么工具,那些误差、难点、麻烦,都是你领工资的理由。有了种种不确定,需要你来思考如何设置参数、划分网格、修改流程取得有价值的结果,你才具有了无可取代的价值。
真正可怕不是误差太多,而是计算机越来越强大,人工智能已经在敲门,我们今天与之斗争的误差,很快就会被升级的软件,改进的测量设备,快速解决。
不要天天说,你希望手里的软件啥都算得准,测量设备啥都测的对,那一天不是你被解放的一天,而是你被解雇的一天。请感谢你遇到的种种麻烦,没有它们也没有你的饭碗。
你挣得就是这份麻烦钱,麻烦没有了饭碗也没有了。
2 没有数量级的误差就是耍流氓
只谈误差不讲数量级,也是栽赃的好方法。比如仿真的都会说,因为湍流模型不准,所以仿真结果不准,错了不负责。领导一听,湍流模型世界难题啊,我们被世界难题打败了也不丢人。
其实,工程上要求的准确性根本不高,你如果可以保证误差在20%以内,领导会认你做神仙,大多数情况别人只想知道,你给的结果是个错误还是个现象?如果能够保证误差没有掩盖现实,就阿弥陀佛了。
湍流模型只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才会有致命的影响,大多数情况只会对结果有微小的影响,但是那个世界难题的名头,让它成了背黑锅的最佳人选。(参考文献不要拿湍流模型当遮羞布—真的只是湍流没算对吗?)。
当误差已经是100%量级(这时候不能叫误差,应当说是错误),请不要用只能贡献10%误差的理由来垫背。
如果你说被某模型的误差陷害了,请你讲明白,这种模型到底最多能贡献多少误差。如果你回答不了,请对比两个状态:使用这种模型、不使用这种模型。
如果有、无的差别都不足以影响你的最终结论,以后就不要再谈这个误差来源。
太多人只谈误差不谈量级,误差成为百搭的垃圾桶。各种会议、报告、讨论,永远一个过程:工作很辛苦——数据很多——有误差不知道对不对——我们的辛苦领导要买单,没有做出来这事不赖我,就赖模型、设备、理论、经验……。
我最不能忍受那种人,他赖天赖地也不换个对象,一个理由用一年,无论什么错误都赖一套模型、一件设备。好像一个怨妇,无论自己变老还是孩子考试不好都因为老公不爱她。
真实的情况是,我们往往在使用工具之前,开始研究的第一步就错了。不知道研究内容真正的关键所在,就知道按照惯例启动研究,根本没有时间分析输入是否正确、输出是否合理,先累死自己完成一个巨大的工作量。
最后以为自己被世界难题击败了,其实被自己的无知、疏忽害死了,死也不知道死在哪个参数手下。
世上最悲惨的事情:失败的原因如此狗血,一点不高大上,累死都做不了烈士。
3 想解决一切问题,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虽然误差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但是我们长期搞不定,终会有一天,连我们自己都会烦自己,最好还是要搞定误差。
现实往往是这样的:
第一天,血气方刚,对所有的问题宣战。
第二天,发现没有一个好惹的问题,哪个都不能彻底解决,解决了也不能改变命运。
第三天,宣布这个领域太难,我努力过了,没有功劳还有苦劳。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找到值得你解决的问题:找到大鱼。
请先搞清楚误差的量级,找到最有可能产生最大误差的原因,然后才去决策是否要集中精力解决这个误差。
进入商场没有人见到第一个商品就买,多少做科研的人却遇到第一个问题就倾其所有地付出,对什么该做什么该放一边,完全没有想法。
更有趣的是,很多人相信加班加点可以解决问题。加班的极大值是:不睡觉、不吃饭24小时工作,一人当三个人用,如果将人员加到三倍就可以解决,这能算问题吗?
只知道钱是有限的不能“买买买”,不知道自己的时间才是最有限的资源,更加不能“做做做”。
请尊重困难,
困难不是你的遮羞布,
不是你随便撕破的纸老虎,
他是你要深入理解,共舞一生的敌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