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网格数量的是工作计划;
决定网格分布的是仿真结果;
与最后结果匹配的网格才是好网格。
1. 画网格先做工作计划
用可承受网格数量满足仿真要求,用可接受的价格买到够用的商品。
画网格真正的核心是成本,不要说什么仿真需要多少网格,是你有多少时间做这个仿真,决定了你可以消费多少网格。
决定网格数量的原因,如此低俗,是老板制定的计划,是甲方的收货时间,决定了每个算例可以使用的时间,决定了网格的数量。
一个明天就要交付的仿真,网格必须少到一个小时能够运行一遍。一个月后交付的仿真,你才可以奢侈地用很多网格,慢到一天运行一遍也可以啊。
我做仿真的时候,有个好习惯,不断预估每个算例可能花费的时间,完成全部仿真需要的时间。然后我会重新调整网格,或者稀疏或者加密,最后调整网格在一个合适的数量,可以按计划完成工作。
▽
我买一块手表花了多少钱,对你一点意义都没有,你兜里有多少钱才是重要的。
这个算例我用多少网格,对你也没有多大参考价值,你有多少时间做这个算例才是重要的。
做CFD的人,往往瞧不起工作计划,这么有思想的人,怎么好意思用计划圈定自己的时间,如果被迫写个工作计划,那也是用来骗老板的。
我们真的需要自己的计划,一个老老实实的计划,我们每一步抉择,都是时间的抉择,如果心里没有清晰的时间表,会在起点奢侈地浪费时间,给自己挖个大坑,后边就只剩下遗憾。
做好时间的计划,每一次抉择才知道可以支付多少代价。
2. 用终点评价起点,向着结果构架网格,
确定网格数量的是你可以支付的时间成本,确定网格质量的是与结果的匹配度。
只有当你完成仿真的时候,才知道最佳的网格是什么样的。
判断网格好坏,没有现成的原则,这个我可以向你保证,因为如果真有这种黄金原则,早就被写到软件中,自动替你修正不合理的网格了。
只有自己根据想象和经验,分布自己的网格。想象最后的仿真结果是什么样的,然后为这个结果打造网格。如果在这个区域可能有复杂的流动、有突然的变化、有影响性能的关键现象,我们必须在这里安排密集的合适网格。
运行最初的网格后,你会发现,有些地方你自作多情地安排了密集的网格,却没有重要现象出现,有些地方你用稀疏的网格覆盖,却有复杂的现象出现。 这时候你唯一的选择是重新分布网格,让网格与流场结果匹配。
检查网格是用结果考核起点是否正确。
▽
网格与仿真结果是鸡生蛋和蛋生鸡的关系。
不会有与结果无关的好网格,也不会有与网格无关的好结果。
当你终于完成了仿真,给别人显示结果之前,请先将流场与当地网格画到一起,自己先看一眼,不要在稀疏的网格上呈现了复杂的流动,这就说不清是网格带来的错误还是真实了。
只有密集的网格才有资格呈现复杂的流动。
常年来我看了无数的流场,每次开始动手前,心里的眼睛已经看到流场,然后用网格描绘心里看到的流场。犹如裁缝裁剪布片时,心里想的是穿在身上的衣服。
有些人不断地学习各种准则,不断模仿别人成功的案例,但是结果往往很混乱。只有能够想象到结果,将自己的第一步对准结果,并且从失败中学会,如何判断结果与第一步的关系,不断修正自己的第一步,才有可能做好网格。
▽
普遍认为判断网格好坏,必须判断网格依赖性。网格数目上涨后仿真结果没受影响,就认为网格是够用的。
我对此感到怀疑,比如网格数量上涨到十倍,分到三维的单个维度,比如长度方向增加到2.15倍,如果平均加密,对于流动非常复杂的部位,这个加密远远不够,加密后结果没有变化,很可能不是网格足够多,有可能是网格仍然太少。
如果你将加密的网格都用到流场很均匀的外场,你无论如何加密网格都不会改变流场,这不能证明网格够多,只是证明网格都被浪费了。
如果你真的要加密,将增加的网格全部集中在重要部位,局部的网格密集到原来的百倍千倍,这才能够真正改变仿真结果。
唯一的武功秘籍:
将流场与网格显示到一起你会立即明白网格是否合理。
▽
有的人给他再多的钱都不能改善生活,不是钱不够,是不会花钱。
有的人用再多的网格也无法改善结果,不是网格不够,是放不对位置。
画好网格不是因为会画网格,而是能预知最后仿真结果。
知道全局时间安排才知道可以用多少网格。
对结果了解多少,你才有多少把握走出正确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