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ssily.Kandinsky composition IX
某年某月,在某风洞,给某飞行器做试验,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隆隆的吹风后。
试验员打开试验数据,快速翻动一屏又一屏的曲线,对着红红绿绿的曲线自言自语:“嗯,正负对的、方向对的、大小和上次测量的差不多,这次试验不错”。
我坐在旁边,完全不懂他在说什么。我还盯着屏幕使劲琢磨,红线和绿线是阻力还是升力?这一屏幕是上下还是左右摆动的数据?我看他这么专业地检查完数据,而且确定了数据是可靠的,我不禁佩服至极。看来,我只能多了解些信息,自己回去慢慢学习试验数据。
我问:“雷诺数是多少?”
他回答:“问值班长去”
看到这里,你别笑。
这位试验员不是临时请来搬东西的,因为他会“看数据”。
这位试验员很认真,他检查了每个数据,履行了所有规定动作。
这位试验员很实在,他让我去问值班长,因为知道雷诺数不是他的职责范围。
反而,他觉得我很可笑。试验模型是按照图纸加工的,试验状态是双方签字确定的,试验数据是通过多次检查的。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试验,要什么雷诺数?
我从设计和做仿真的角度,很关心雷诺数。我认为,设计最关心阻力多大,仿真算不准的是阻力,最搞不明白的就是雷诺数如何影响阻力。
如果忽略雷诺数影响带来的误差,仿真结果完全可用直接使用,何必来这里做试验?
这样的试验结果拿回去考核仿真结果,如果仿真与试验这两本糊涂账对上了,反而要担心了。
这里你要问,大家做过的那么多试验,岂不是都白做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白做了。就像这位试验员的标准:正负对了、方向对了、数据与以前的差不多、操作符合规范。这么获取的数据,只能保证这些数据符合常识,没有大错误。
这样的试验,准确性比仿真还低,如何提高仿真的准确性?
这样的试验,给设计留下很宽的误差带,设计根本不敢做出高水平的方案。
从另一个意义上说,试验也有价值。万一仿真的水准更低,试验数据可以保证仿真数据不会更差。确实也发生过,仿真结果搞反了方向,自己还不知道。
试验无论如何是眼见为实。至少飞行器模型可以保证,不会把哪个翅膀装反了。风洞吹起来,不会把速度、压力等基本值搞错。仿真计算会犯这些错误,而且不容易察觉。何况,试验可以拿出有显示度的成果。
这样的试验,不是为高水平设计做准备,而是为预防愚蠢错误做保证。
这样的试验,真的不需要知道雷诺数。
如果测量误差已经比雷诺数的影响还大,要什么雷诺数?
如果设计员只知道试验数据越多越好,不知道哪个数据重要,要什么雷诺数?
如果仿真就没有研究过雷诺数的影响,要什么雷诺数?
这位试验员是对的,你有资格要雷诺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