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与终点对齐 — 把网格与计算结果放在一起看
Clarence Holbrook Carter, Untitled, 1967
一张照片有几百万到几千万的像素点,记录着每个点上的颜色,组成一张五彩斑斓的照片。每个网格记录每个点的速度、温度、浓度等数据,组成错综复杂的流动场。网格点越多,相当于照片的像素点越多,捕捉到的流动就更精细,更逼近真实的流动。但是,你不能用太多的网格,网格越多占用更多的存储空间和更多的CPU运行时间。用多少网格好像是你确定的,其实你没有这个权利。是时间、成本、需求这三个因素确定了应该用多少网格。1、领导下周要听汇报,计算时间只能是几个小时到两三天。2、用不上顶级的计算机,你的工资不高,没必要用太贵的计算机节约你的时间。一张二维图片,有几百万到几千万的像素。你用几百万到几千万的网格,描述一个三维空间。平均到每个二维平面,只有几十万的网格。用这些网格描述的流动确实不够精细。为了用远远不够的网格,描述复杂的流动,只能节约着使用网格,在重要的地方多放一点网格,不重要的地方少放一点。所以,与照片的像素点均匀分布不同,网格在空间中不是均匀分布的。画网格的能力,不是把网格画出来,而是知道应该把网格集中放哪里。原则1:贴近壁面的网格要密,根据需求不同,要精细计算壁面流动的,选择贴壁面网格的y+在1~2范围。不做精细计算的,y+在11~500范围。原则2:如果只有一个方向变化大,其他方向变化不大,可以只在一个方向上加密网格,比如平板附面层里的网格。原则3:在尾部漩涡、喷射流动等变化剧烈的区域,要用比较密集的网格。这些原则很对,但是用起来很麻烦。因为你做一个新设计,无法事先知道里面的流动是什么样,这些原则就不太好用了。
推荐一种简单的办法,判断网格分布是否合理。把起点与终点对齐,把网格与结果放在一起看。
可以看到,这里的网格在高度方向不够密。流动被稀疏的网格“拉扯”细长了。下一步,在高度方向增加网格。你说的对,这个方法很接近某些软件的自动改善网格的功能。发现哪里的速度、压力的变化剧烈就在哪里增加网格。但是,我们不需要捕捉所有的变化,不需要在所有变化剧烈的位置都增加网格。靠手工调整网格,可以把网格放在我们关注的区域,我们不在乎的区域就不浪费网格了。一开始,我们靠猜测,把网格资源放在我们以为最重要的地方。
然后,把结果和网格画在一张图上,看看当初的猜测对吗?最后,调整网格分配,重新做计算,直到我们的猜测接近计算结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2-12-10
最近编辑: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