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的发展——模型确认

1年前浏览5078

作者:郭勤涛1,张令弥2,费庆国3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设计工程系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

3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健康监测研究所


01

引言

     
有限单元法作为一个具有巩固理论基础和广泛应用能力的数值分析工具,随着现代力学、计算数学、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发展,已经成为科学技术和工业应用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使用有限元仿真对结构系统响应特征的预报在许多工业领域越来越起到关键作用。如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工业, 一个新产品的设计已不再完全依靠以实验和经验为主的费时费钱的落后方式,而是在概念设计和图纸设计阶段,通过有限元仿真预报,就进行初步的产品结构动态特性的评价与优化改进,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如在无法或是很难进行实验时,有限元仿真是用于评价和决策的唯一手段。例如工程结构地震冲击分析、核武器爆炸研究以及飞机碰撞大型建筑的模拟分析等。      

     
对于上述两类情形,有限元仿真预报的精度和可信度至关重要。为此,以提高有限元模型计算精度为目标的有限 元模型修正技术在近30多年来得到了深入的发展,然而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并未能全面解决建模精度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与模型修正技术的比较,阐述模型确认的相关问题。有限元模型修正分为矩阵型和设计参数型两大类,由于矩阵型修正在实际应用时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针对设计参数型模型修正进行讨论。      

     

     

     

02

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发展回顾

             
设计参数型模型修正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基于模态参数的模型修正方法和基于频率响应函数(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FRF)的模型修正方法,下面分别进行评述。由于结合面参数识别在模型修正中具有特殊地位,下面也单独进行讨论。基于模态参数的模型修正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日臻完善,已逐步在工业界得到应用。              

             
下面就该修正方法的3项关键技术分别加以论述:              

             
(1)计算模型与实验模型相关分析使用的模型缩聚与扩充方法,以及振型的比较准则得到了充分研究,出现了不少实用有效的方法。关于模型缩聚与扩充有许多成熟方法,典型的有:Guyan(静态)方法、动态方法、模态方法、等效系统缩聚与扩充方法(system equivalent reduction expansion process,SEREP)和改进的系统缩聚方法(improvedreduced system,IRS)方法等。在振型匹配时,可以利用模态比例因子、模态置信度、坐标模态置信度(coordinate modal assurance criterion,COMAC)3种准则进行匹配。模态比例因子定义为实验振型向量与理论振型向量的内积与理论振型向量2-范数平方的比值,是一个介于0-1的标量,模态比例因子为1表示两个振型完全相关,0则说明不相关。应用最广的振型匹配方法是模态置信度(modal assurancecriterion,MAC)。其基本思想是:如果结构质量近似均匀分布,则结构的模态振型应该具有不加权的正交性.MAC也是一个处于0-1之间的标量,如两模态的MAC值为1,则说明两者代表的是同一阶模态,为0则代表不同阶模态。由MAC的定义可以看出,这个指标事实上忽略了振型的坐标信息.另一种叫做COMAC的指标则充分考虑了坐标信息。这个指标同样是一个间于0(不相关)与1(相关)之间的标量。与MAC不同,COMAC衡量的是结构某个自由度振型分量的测试值与分析值在一系列选定模态下的相关性。              

             
(2)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灵敏度计算是设计参数型修正所必须的,目前已有成熟的解析公式和有效算法。特征值的灵敏度通过求解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对设计参数的导数得到。特征向量的灵敏度没有解析公式,需求解方程组得到。典型的计算方法有Nel—son法、经典模态法、修正模态法、迭代模态法、完备模态法等,其中Nelson方法最为常用。对于重根或密集模态问题,上述两方法易发生奇异而不能满足要求, Zhang和Lallement提出用结构修改的方法把密集模态分开以得到条件数较好的灵敏度矩阵。              

             
(3)关于(加权)最小二乘求解修正反问题时易出现条件数差的情况,各种规一化方法以及其它改进方法都得到了发展。设计参数型修正方法一般都是基于一阶泰勒公式,将模态参数、质量矩阵、刚度矩阵等看作是未知设计参数的隐函数,在上一迭代位置按照一阶泰勒公式展开,从而使问题线性化。              

             
这类算法的目标函数可以是模态频率、模态振型或者模态置信度(MAC),实际修正中的目标函数往往是以上几种模态参数的组合,这样加权矩阵选择就成为设计参数型方法普遍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之一是基于Bayesian估计原理的最大方差估计法。这种方法要求理论分析数据和测试数据的方差已知,但是一般只有一组实验数据和分析数据,可以假设这组数据是一系列根据一定统计特性分布的数据的一个采样,对数据的精度做进一步假设。Rothwell等、Natke、 Blakely、Friswell以及华宏星等讨论了求解修正反问题的具体方法和加权矩阵的选择问题。基于FRF的模型修正技术与基于模态参数的相比,其优点是减少了由于模态识别引起的误差,但是修正的方法也变得复杂了。              

             
基于频率响应函数的模型修正技术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77年Natke的研究,作者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技术处理无阻尼问题.频响函数型修正算法可以分为方程残差和输出力残差两大类。方程残差的优点是残差为空间参数的线性函数,使修正可以很快收敛,缺点是要求在所有可选自由度进行测量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完备性,并且因为噪声污染,得到的参数也是有偏的。Foster、Link和niswell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输出力残差的优点是精度高,当实验结果具有零均值的噪声时,参数估计是无偏的。缺点是由于引入了非线性的罚函数,使得计算收敛时间增加. Mottershead和Sharp等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改进.基于FRF的修正方法由于受到不准确阻尼和噪声的影响,FRF在共振峰附近的误差较大,使得该方法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该方法工业规模的应用实例尚不多见。              

             
在基于模态参数和FRF的模型修正时,最易引起建模误差的部分是连接部位,即结合面,结合面建模和物理参数识别是众多学者关注的课题。通过计算和实验相关分析的结合面识别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法,二是模型修正的迭代方法.前者是通过求解一系列的振动微分方程,由模态参数或频响函数推导出求解结合面参数的公式。该方法阻尼推导复杂而且识别误差大。              

             
模型修正的结合面识别方法是基于多次迭代的优化方法,具有计算简便、精度高和易于灵活应用(如各种加权方法的使用、选取不同的目标变量等)的特点,使得该方法成为十分有效的结合面参数识别方法。其中使用通用自定义单元(generic elements)进行结合面和复杂边界的建模模拟的方法得到了许多学者的重视。该方法通过对单元级和子结构级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进行特征分解,并以此为响应特征通过实验数据对单元或子结构的矩阵和参数进行修正。              

             
虽然模型修正的研究有多年的历史,但真正意义的工业应用也只是近几年才开始出现。例如美国通用公司(GM)轿车白车身的模型修正;加拿大 波音公司DASH8—300A飞机的修正,德国某汽车的变速箱体的模型修正;斜拉桥有限元模型修正等。              

             


             

03

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尚未解决的问题


                   
30多年来,模型修正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工业领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仍有许多难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中有些问题也是传统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无法解决的.下面从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结构系统两方面详细说明。                    

                   
对于线性复杂结构系统,有限元模型修正尚有以下问题需要研究:                    


(1)由于各个响应特征对设计参数的灵敏度差异很大,修正迭代求逆时易出现奇异,使得修正无法完成。虽然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使用各种加权方法和归一化方法使该问题有了较大改 进,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2)模型修正主要建立在确定性(deterministic)分析框架,一般不考虑模型和试验中必然存在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如参 数的不确定性),若需要考虑不确定性,则传统基于灵敏度分析的修正方法很难实现。                    

                   
(3)模型修正只根据现有结构系统的全局实验进行修正,不能保证结 构修改以后仿真和预报的准确性。                    

                   
(4)模型修正技术一般使用模态参数或FRF为对象,由于阻尼和模 态截断的影响,对于应力、应变等其它类型响应的预报精度还不能保证,因此使用更为广泛意义的各类响应参与修正的方法还需要研究。                    

                   
(5)有限元商用软件一般还没有修正模块,能充分利用商用软件分析功能的专业模型修正工具尚不多见。模型修正主要是针对线性、低频结构系统,以模态参数或FRF为对象的一套理论方法。但是目前结构动力学FEA在工程应用上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                    

                   
在更为复杂的应用领域也存在建模精度问题。在一些领域,例如:以高频冲击与爆炸为特点的飞机起落、舰船受攻击、火箭分离、枪炮发射等,以非线性大变形为特点的汽车碰撞、塑性成形等,以各种耦合为特点的气固耦合(航空航天)、液固耦合(船舶工业),以随机现象为特点的土木结构风致振动等等,这些问题的最突出特点是结构系统的非线性和计算及实验中含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使得传统模型修正方法不再适用,有时甚至如何全面评价计算与实验的差异都成为难题,因此传统模型修正亟待发展,以应用于更为广泛的工程领域。                    

                   

                   

                   

04

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确认的定义及研究意义


                         

4.1模型确认的定义


为全面回答上述建模精度问题,人们提出了比模型修正应用更为广泛的计算模型确认。模型确认定义为:通过计算与实验两方面的分析,对有限元模型的在设计空间的响应预报精度进行评价和确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型修正,为进一步的应用提供精确可信的有限元模型以及响应计算方法。所以有限元模型确认的研究目标有两个:结合有限的实验分析,获得精确可信的确定性的有限元模型;并获得进行下一步的响应预报所需要的计算参数。 


4.2模型确认的研究意义


分析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修正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模型确认的目标,可以看出,模型修正是模型确认的一个特例,通过有限元模型确认的研究,将进一步提高有限元分析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水平,使之成为更为准确和可靠的分析计算工具。


具体分析如下:对于确定性线性结构系统,模型确认方法引入了分级修正的概念,使得有限元模型的修正精度进一步提高,因为子结构比总体结构含有更为详细的结构信息;由于模型确认引入了基于快速运行模型(或称响应面模型)的修正方法,减少直接FEA求解灵敏度的计算工作量,并可有效解决局部最优问题;基于快速运行模型的修正方法易于与专业FEA软件进行数据交换,充分发挥了商用软件的计算能力,从而使得修正技术易于应用而更具生命力。


模型确认对广泛存在于结构系统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和传递分析,将有助于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提高有限元仿真的精度;并防止修正方法得到等效而非正确模型的可能。


模型确认的研究将提供一套全面解决结构动力学有限元分析涉及领域的高精度建模方法,拓展FEA的应用能力。在产品设计方面,对结构产品的分析、设计将不仅仅局限于数值计算,而发展为设计空间的计算仿真和响应预报。逐步实现利用计算机仿真来对新产品进行设计、分析、评价和“测试”。


在武器装配研制等领域中,计算仿真的作用更为突出。并且将逐渐用来补充、以至取代一些由于价格昂贵或政治、环境等条件不允许进行的全尺寸系统试验。例如,20世纪90年代签署暂停地下核试验国际公约后,计算仿真就成为确定结构和部件老化对核武器系统性能安全和可靠性影响、确保核武器从储存到使用过程中战斗力有效的主要保证。


可以预见,随着有限元计算仿真重要性的增加,以及重大决策对有限元计算仿真依赖程度的提高,有限元模型确认的研究将受到关注.因为普通意义上的计算仿真只是给出了一个或几个仿真的结果,或是某次仿真的结果与某次实验的误差是多大,不能回答仿真的结果能在多大范围和置信度上代表真实系统,而模型确认的研究将为该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05

模型确认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现状

                             

5.1模型确认的主要研究内容


为建立一套结构动力学模型确认的总体方法,需对如下关键问题进行研究:


(1)模型与试验不确定性量化(quantification)和传递(propagation)分析研究。着重研究在新材料(包括复合、夹层和黏弹性材料)和特殊结构(包括接头和结合面等)建模中的不确定性描述;模型和试验的不确定性在输入参数(如材料参数、几何参数)和响应特征(如模态参数、频率响应、动应力等)之间的传递。模型方面包括模型结构和模型参数不确定性。试验方面包括试件、环境与测量数据的不确定性。


通过建立快速计算模型,研究①输入参数不确定性对响应特征不确定性的统计影响(正向传递);②由响应特征的不确定性找寻输入参数不确定性(反向传递)以及通过输入参数筛选,识别哪些输入参数及其组合是造成响应特征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


(2)响应特征抽取(feature extraction)和确认准则的研究。模型确认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对确认试验和仿真预报结果进行比较。用于比较的物理量即为特征。响应特征必须既易于从响应数据中提取,又能充分反映系统在振动与冲击环境中的本质特点和足够的信息。如何从大量的计算响应和测试信号中抽取响应特征,并使用合理全面的比较和评价准则是模型确认研究的关键之一。


(3)模型参数修正研究。在以上不确定性传递和量化分析基础上通过分层确认试验,以及试验特征与计算特征的统计相关分析对模型参数进行修正和校准。


(4)仿真模型预报精度评估研究。确认试验一般只能在结构运行空间(或设计参数空间)中的一点或若干点进行,而仿真模型预报必须在整个运行空间进行。预报精度评估就是通过分层确认和修正等手段,对在整个运行空间(含实验验证范围以外)上的响应预报精度进行评估,从而实现模型确认的目标。


5.2模型确认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确定性的思想为基础发展的模型修正已开始向统计学方面发展。如在国内方面:华宏星等用贝叶斯方法把修正技术进行了推广;张令弥等初次探讨了模型确认的研究内容和应用前景;从国内文献看来,系统化的提出模型确认的论文尚不多见。国外方面:为了保证对战略决策起重大作用的计算仿真的预报精确性和可信性作出可靠估计,90年代末由美国能源部所属洛斯阿拉莫斯、圣地亚和劳化斯利物莫尔三大国家实验室(LANL、SNL和LLNL) 负责实施的软件验证(code verification)和模型确认 (model validation)子计划(与90年代中期美国能源部启动的“战略计算首创计划”(accelerated strategic computing initiative program)相配套),即ASCI V&V计划.圣地亚国家实验室(SNL)于1999年负责制 定了ASCI V&V指南。与此同时,美国学术界也积极行动,继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于1998年公布计算流体动力学中的软件验证和模型确认(V& V)指南之后,美国计算力学学会(USACM)于1999年夏季决定成立用于计算固体力学(CSM)的V&V专门委员会,起草指南。从1999年到2004年逐渐有关于模型确认的论文发表,其研究进展可以概括如下:模型确认的总体方法和技术路线已开始形成,并在不断发展。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Hemez,Doebling等于2001年具体阐述了模型确认的总体方法,并用一非线性冲击的例子进行了研究;圣地亚实验室的Alvin于1998年也阐述了模型确认的 总体方法,并用一个自由支承的薄铝板和轴承座进行了实例分析。但是,如何对实验验证范围以外的响应预报精度进行评估和确认,是目前模型确认研究的难点,有待研究和突破。


不确定性及误差的量化和传递分析是模型确认中的关键问题之一,该问题的研究已逐渐展开。不确定性在结构动力学领域常根据其特点被分为结构系统本身固有的随机不确定性(aleatory uncertainty)和模型的不确定性(或称为认知不确定性,epistemic uncertainty)两大类。首先对模型仿真建模的不同阶段的不确定性因素和误差进行了分类和具体定义,Alvin等研究了参数和模型结构含有不确定性因素时,其不确定性的正向传递方法;Doebling等则给出了一个蒙特卡罗模拟结合FEA的不确定性的正向传递计算方法;Hemez等使用数理统计的FPI(fast probability integration)计算不确定性及误差的正向传递,并使用响应面建立快速运行模型进行参数优化,以求解这类统计意义下的逆问题。显然,由于不确定性问题的复杂性,更有效更精确的正反问题求解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特别是对于少样本和非正态分布的问题,需要借鉴更为先进的理论方法深入研究。确认准则和响应特征抽取技术的研究在逐渐完善之中。详细讨论了各种响应的确认准则,包括时域响应的均方根准则和主分量准则,频域响应的均方根准则和特征系统实现算法(eigensystem realization algorithm,ERA准则),以及冲击响应 谱准则和基于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ARMA)的确认准则等。除了直接实用连续信号进行比较和评价之外,还可以使用特征抽取技术,评价抽取后的特征量。上述主分量准则就是通过主分量抽取技术,对分解后的奇异值和奇异值向量进行的比较。主分量分解是非常有效的时域响应特征抽取方法,可以用于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各种时域响应的评价。特征抽取技术还包括峰值抽取、平均值抽取以及针对线性低频系统的模态抽取。其中模态抽取技术(也称模态识别)已经发展相当成熟,使用其精确高效的时域、频域识别方法可以得到可靠的模态参数。


总之,对用于包含结构动力学在内的固体力学计算仿真模型确认研究已崭露头角。但是许多关键问题还有待突破,因此,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尚待结合特定的学科和应用背景积极开展,特别是要达到使用模型确认方法对实验验证范围以外的响应进行精确预报的目的,还有许多难题有待解决。模型确认从理论研究到工业应用还需众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工业界(特别是航空航天与汽车工业)发展起来的虚拟原型实验技术方兴未艾,目前仍主要局限于刚体动力学和零部件级机械结构的设计研制,为应用于复杂结构系统,达到部分取代全尺寸系统试验,尚有大量的模型确认工作要做。


                         


                         

06

结论                             

综上所述,用于复杂结构动力学计算仿真的模型确认研究,是结构动力学中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限于篇幅和视野,以上对模型修正的评述和对模型确认的讨论所列举的文献有限。然而,从中仍然可以看出:                          

                         
(1)有限元模型确认是模型修正的发展,统计意义下的模型修正是模型确认的重要研究内容。若不考虑结构系统中计算与试验的随机误差和小的参数误差,不考虑对实验验证范围以外进行预报,只对模型的主要参数进行校准,线性结构系统的模型确认就 简化为模型修正。                          


(2)模型确认是有限元法进一步应用于工程实际的重要推动力量.因为只有获得了可信的有限元模型,基于计算仿真的结构优化设计、可靠性工程以及响应预报才有意义。                          

                         
(3)模型确认建立在有限的试验基础上,需要在初始研究阶段进行较多的试验研究;但等到积累了一 定的计算与试验数据以后,该方法将不再需要大规模的试验,甚至不作全局试验就能获得具有一定可信度的模型。                          

                         
(4)由于结构动力学所研究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等数值方法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使得模型确认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模型确认的研究尚处在初始起步阶段。                          

                         
(5)模型确认的主要思想和方法还可推广应用于静力学,疲劳、断裂等固体力学分支以及计算流体力学等学科。因此模型确认的研究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地位的航空航天、机械、土木等工程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前景;并将对武器装备的研制等以精确预报为特征的领域起到重要作用。                            
                         

                   

                   

感谢您阅读,我们下期见!

来源:安怀信正向设计研发港
静力学振动疲劳断裂碰撞通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参数优化理论材料安怀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2-11-30
最近编辑:1年前
获赞 65粉丝 50文章 362课程 6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免费 5.0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