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一个老QA说:QA是另一个PM

2年前浏览479

过了个年,继续提笔,有些生疏了。


反复构思了几个主题,因为都还没形成系统的认识,都觉得写文章的时机还不成熟,颇为恼火。

晚上和一位将要离职的同事聊天时,他的一句话倒是点到了自己——QA其实是另一个项目经理。

嗯,有点意思,那就写这个吧。虽然不知道这位老QA是怎么理解的,我自己是有些自己的感触的。

前几篇文章更多是从技术层面讲QA的做法,今天就从对比这两个角色出发,再来聊聊QA的心理定位。


刚好这两个角色我都干过,有一点发言权。

 

先说项目经理。

 

几年前,面试一家公司的项目经理时,面试官问了一个问题,你这个岗位的价值是什么?毕竟你是不做具体工作的……


确实,项目经理多数情况下不必自己亲自上手,去做具体的事情,但是如果没有这个人,项目基本就会乱掉,信息杂乱,方向不明,交付99.9%也会延期,这是因为整个项目的交付压力主要集中在项目经理身上,他不管没人管,他不急没人急……


这个角度看,承担首要责任和压力是它的重要价值所在。

 

还有个案例,前公司项目总监问我们,既然我们公司流程这么完善,人员配备也很专业,你们项目经理最关心的正常交付基本都能做到,那么,怎么算一个好的项目经理?怎么算把项目做好了?


他给出了一个答案,好的项目经理自己桌面5S都做得很好,好的项目都是被梳理得清清楚楚和井井有条的,不是乱来,要体现出专业性。


当然,我仍然认为稍显片面,但不可否认,这是好项目的一个标准。

 

总结一下,项目经理有两个显著特征:承受交付压力和项目梳理整合。

 

据此,对比QA。

 

承受交付压力?

 

QA貌似还好吧,你不需要对结果直接负责,甚至还会被作为独立第三方定义为项目组之外,而并不受项目经理管理。

 

如果需求做错了、产品失效了、交付延期了,会有领导问项目经理,会问开发,会问测试,很少会有人问,喂,QA怎么做的?显然,这样问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和项目的推动。

 

项目梳理整合。做得好的话,就是打眼一看,这项目“漂亮”、“标致”、“明白”、“专业”……


嗯,这里是有点QA内味儿了。

 

当然,如果项目经理自身能力足够强,精力还足够旺盛,他就不仅仅是被压力撵着走了,还能把项目拎得很明白,不但自己项目组舒服,其他项目还能借鉴。

 

但是呢,哪有那么多这么强的项目经理,把项目稀里糊涂交出去就算不错了。现实工作中,就算是非常优秀的项目经理,主要精力也在沟通协调上。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QA出马,毕竟整合梳理一堆杂乱的信息,并且规范成适宜的体系,也是需要很大精力和一些专业知识的。

 

就像《亮剑》里的李云龙和赵刚,“泥腿子“和”野路子“的李云龙可以攻城掠寨,有”文化“和抓”思想“的赵刚确保部队听党指挥、守规矩、成建制,并走上正规军的道路上。

 

写到这里,我脑子里对这个问题是清晰些了,不知道那位老QA是怎么理解这个描述的,我私以为,QA去做好PM无暇或无力处理的这部分项目整合工作,是合适且有益的。特别是,在一些流程还不规范、体系还不健全、技术还不成熟、人员还显稚嫩的领域。


这里的核心在于“心态”,QA要有PM的心态,要对项目有主人翁的心态,仅仅作为局外人指手画脚,没人把你当干部的。

 

这个疑问初步做了解释。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疑问,QA为什么要这么做?

 

对,就是为什么,光上面提到的对项目好的理由是不够的,人的核心动力是自我的趋利避害。

 

项目经理面对项目交付不了,领导要问责,收入和晋升会受影响,而对于这部分锦上添花的事,如果没有流程强制性,各级领导也是放居其次。

 

如果QA做了同样的这些事,自己又能趋到什么利,避到什么害呢。


这里要来到公司对QA的原始设置目的,同样是打工赚钱,PM主背了项目压力,QA总要做点啥吧。

 

不像PM或其他业务部门,目标驱动性那么强,绩效评价那么明显,QA更需要内驱力,你可以混混,但想做好的话,要主动做更多,钱能拿得安心,也有机会拿到更多的钱,这就是QA去做事的一个趋利避害的动力。

 

自古以来,务虚的角色要学会“自嗨“。

来源:汽车软件质量
科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2-10-11
最近编辑:2年前
Bruce Yang
签名征集中
获赞 0粉丝 6文章 48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