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解读质造 | “中国质造”引领“中国制造”升级

2年前浏览449

让本土的高质量高标准自主品牌快速成长,让消费者以高性价比享受世界一流工艺的国货,是“中国质造”的目标。     

               

中国质造


 

 
     
“中国制造”成本在上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逐步成为世界工厂,特别在服装、鞋帽、箱包、数码、家电等消费品领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同时,代工生产的模式,也支撑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名牌商品。不过,我国消费品制造业主要从事制造、组装环节,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利润较低。更为不利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品牌商把部分订单转移到东南亚、非洲,我国原有以外贸出口为导向的代工生产出现供大于求的困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为我国代工工厂提供了新的机遇。国内部分代工企业也尝试“互联网+”的诸多模式走品牌化道路,但是由于难以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部分并不成功。    
   
       
“中国制造”难以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        
       
如果说在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上仍不具备充分的优势,那么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去国外抢购智能马桶盖、电饭煲等日用品,再次让“中国制造”陷入尴尬境地。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居民出境游超过1.2亿人次,境外消费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一半用于购物,购买的商品从以往的高档奢侈品转向性价比高的日用消费品。    
是国内产品多样性不够,还是生产技术不过硬?工信部资料显示,我国已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在联合国公布的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关键核心技术,哪怕是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水平等方面,仍与世界制造强国有明显差距。一方面是产品难以满足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产业存在着大量同质化和产能过剩。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说,目前,我国消费需求正经历从量的满足向质的提升、从有形产品需求向服务消费需求、从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消费转变。未来的消费潜力植根于消费结构调整和升级上。无论是促进海外消费回流,开拓潜在市场,还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都要求“中国制造”提升品质、丰富品种、树立品牌,改掉产品质量和性能欠佳的“硬伤”。    
推进“品质革命”,要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匠心’首先体现在对品质的专注,对质量的‘吹毛求疵’。”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龚晓峰说,一些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以牺牲质量降低成本而追求利润最大化,表面上看是“占了便宜”,终将丧失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自掘坟墓。    

   
       
“中国质造”推动自主品牌快速成长        
       
2015年,阿里巴巴启动“中国质造”项目,借助淘 宝平台,推动国内主要产业带的自主品牌快速成长。例如,2015年4月“中国质造”推广福建莆田运动鞋,活动期间4天内有超过1000万人通过淘 宝等多个渠道关注到莆田鞋,累计销售近30万双鞋,带动莆田市自主品牌销售额近1.6亿元。再如,2015年初山东即墨的童装制造感受到了市场寒意,出口订单下降。随着阿里巴巴“中国质造”项目进入即墨,入驻中国质造的50多家童装企业,仅第一次活动期间就创下3000万元的销售业绩,后续日均每家店都有1万元到2万元的成交额。2015年11月,童装进入淡季,但“中国质造”产业的企业依然在忙碌。    
   
   
品质方面,得益于我国代工工厂的一流制造水平,“中国质造”项目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例如,所有参与“中国质造”的莆田鞋,其制造标准都远远高于国际标准,相比国标规定鞋底必须高于2万次弯折标准,莆田产品能做到弯折10万次。目前包括广州箱包、东莞女装、成都男女鞋、南通家纺、即墨童装、汕头玩具、石狮男装、顺德小家电等在内的重点产业带入驻企业,都已按照严苛的质检要求开展生产。
我国代工制造业在过去为全球消费者带来了廉价优质的消费体验,也为当下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费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如今,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空间、新路径,也为进一步优化国际分工体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基于“中国质造”和庞大内需消费市场,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国货品牌完全有可能培育出来。

   
       
打造“中国质造”的品牌效应        
       
坚持对技术和质量的完美追求,把最基础的工作做到最精,才会赋予产品长久的生命力。    
质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消费品品质明显提升,中高端消费品比重增加,品牌附加值、市场影响力和消费者认可度不断提高。消费品质量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    
信部部长苗圩说,工信部正在抓紧组织实施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加快国内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并轨,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和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    
推进“品质革命”,突破点在不断创新。业内专家指出,当前,企业面临经营环境鱼龙混杂等问题,难以将重心放在产品研发上。商业终端成本高、恶性竞争激烈等,使得不少企业只顾“低头赚钱”,忽视价值创造。    
“从市场着手,在产品开发、外观设计、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创新,丰富和细化消费品种类,方能锁定‘有效需求’,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趋势。”陈大鹏说。    
对此,意见提出提高创意设计水平,增加中高端消费品供给等。到2020年,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重点消费品行业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互联网+”协同制造取得积极进展。大中型企业研发强度年均增长10%以上。    
推进“品质革命”,最终目的是打造“中国质造”的品牌效应。    
目前,我国出口的商品中90%以上是贴牌产品。品牌缺失导致中国企业只能处在全球产业链低端,辛辛苦苦“为人做嫁衣”。“中国制造”必须要有自己的名牌,去抢占未来市场和产业竞争制高点。    
苗圩表示,工信部将鼓励企业在“创品牌”上做足文章,实施品牌战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司;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链接,谢谢!    
来源:IFD优飞迪
电子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2-11-15
最近编辑:2年前
优飞迪科技
赋能新仿真,创优新设计
获赞 310粉丝 291文章 395课程 4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