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未来之星 | SAR成像新体制与新方法(视频)

1年前浏览1101

未来之星 | SAR成像新体制与新方法(视频)

 点击蓝色“雷达学报”关注

2022年5月22-26日,第一届雷达未来之星学术报告会成功举办!

北京理工大学的王岩副研究员于2022年5月25日在该报告会上做了题为《SAR成像新体制与新方法》的学术报告。


     

     

     

报告简介


       

       

       

报告主要汇报了两方面研究工作:

1、星载SAR非沿迹成像新模式:星载SAR成像带地理走向沿场景生成,能灵活匹配目标区域,显著提升星载SAR对地观测效能。提出了以星地构型多参数联合优化、连续变脉冲间隔方位采样为核心的系统设计方法,解决了非沿迹成像模式高质量数据获取问题;提出了以两维非线性调频变标处理为核心的频域成像方法,解决了强耦合、强空变雷达回波高效高精度成像问题。

2、分布式无人机SAR三维成像方法:多部无人机SAR通过相参组网协同,单航过即可形成满足三维成像需求的高度维合成孔径,大幅降低数据获取耗时。提出了“两步式”多基地同步误差估计与补偿方法,解决了多基地SAR相参同步问题;提出了基于“等斜距、等垂直基线”准则的双基地观测等效相位中心解算方法,解决了分布式SAR三维成像建模问题;提出了模型自适应的深度成像网络构建方法,解决了高效能非线性超分辨成像问题。


     

     

     

报告视频


       

       

       

       

       

       

报告PPT


         

         

         
本报告PPT共31张。    

专家简介



 

 

 
 
 

王岩,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新体制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与成像技术,入选“第四届中国电子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8-2020年度)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高分重大专项课题子课题等科研项目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26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现任《信号处理》期刊青年编委、《雷达学报》期刊客座编辑、《IEEE JSTARS》期刊客座编辑、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是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会员,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挂职,曾任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2021年“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专题主席、2021年CIE国际雷达会议专题主席、2019年IEEE国际信号信息和数据处理大会分会场主席、2018年IET国际雷达会议分会场主席、2021年第一届雷达学报博士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曾获2021年国际航空航天与导航电子会议青年科学家奖、《雷达学报》2021年度优秀论文(10篇/年,通讯作者)、2021年“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研讨会”海报粘贴一等奖(第一作者)、2019年第十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通讯作者)。

网站“学术报告”相关版块请点击“阅读原文        
↓↓↓

相关阅读

第二届“雷达与未来”全球峰会雷达与微波视觉分论坛暨第二期雷达学报大讲堂通知(第二轮)

对雷达成像识别与对抗技术的思考——王雪松教授在“雷达成像识别与对抗研讨会”上的致辞

“毫米波雷达系统设计与信息处理技术”专题征文通知

学术报告 | 星载多体制雷达成像技术(视频)

学术报告 | 新体制机载雷达空时自适应处理技术及应用(视频)

学术报告 | 合成孔径雷达学习成像初探(视频)

编辑:赵思源

审核:吕宗森 贾守新
声明
欢迎转发本号原创内容,转载和摘编需经本号授权并标注原作者和信息来源为《雷达学报》。

本号发布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其内容由作者负责,不代表本号观点。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等问题,请在2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雷达学报》拥有最终解释权。



来源:天驰航宇
非线性航空航天电子无人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06
最近编辑:1年前
天驰航宇
分享雷达技术领域专业知识,追踪...
获赞 54粉丝 33文章 416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