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纪念刘高联院士

2年前浏览1511

编者:2008年3月8日刘高联院士在上海逝世,今年是刘高联院士逝世八周年纪念。虽然作者不是刘高联院士的弟 子,也从未和刘院士有过学术上的交集,但是作者的爱人是刘高联院士的弟 子。在作者深深的记忆里,刘高联先生对待科学研究的精神和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就在他去世前三天,他的弟 子们去上海瑞金医院看望他,他当时虽然已经病入膏肓了,但还是心里惦记着他的学生和学生们的科研,他用微弱的力量给我爱人指导着她的课题研究,并用颤抖的手写下了曲曲折折的变分方法四个字。我看到这份手稿后非常感动,眼珠子全是泪水,他用辉煌而朴实的一生诠释了伟大科学家的精神和情怀、、、。


        刘高联,1931年7月5日生于江西省奉新县干洲乡岭霞村,2008年3月8日逝世于上海瑞金医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热物理学家和流体力学家。

少年不畏艰难险阻探求真理       

          刘高联从小聪慧好学,但小学二年级时正逢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家乡沦陷,刘高联只能随家人逃难到奉新县观下山区,失学达两年之久 。

         1940年3月才有幸在奉新县观下乡中心小学读书,至1943年7月毕业。随后半年因战事频繁,只能在私塾念书。

         1944年2月刘高联考入江西省吉安国立第十三中学,战乱使他不停地转学,先是1945年2月转奉新县立初中学习,再于1946 年2月转南昌赣省中学学习,至1947年8月毕业。

         1947年9月刘高联考入江西省省立南昌一中,1949年8月转南昌第一联合中学学习,至1950年7月毕业。经历了战乱和流离颠沛岁月的刘高联,对每一次学习机会都十分珍惜,同时也深感知识的重要性,决心刻苦学习,学一身本领报效国家、造福社会。


青年奋发图强,立志从事科学研究

         解放后,这位农家子弟考进了同济大学机械系学习,他不分白昼黑夜,从无节假日,发愤苦读。952年8月因院系调整入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1953年8月他以优异成绩提前一年从交大毕业;旋即分配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涡轮机专业)学习。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涡轮机研究生毕业。

        1957-1979年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1957年2月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该室1960年起并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师从国际著名叶轮机气动力学专家吴仲华院士,从事叶轮机气动力学理论研究。关于涡轮发动机的“吴氏通用理论”使他着迷,他这个领域一干就是半个多世纪。他知道自己出身于工科专业,数理基础不够扎实,因此,他没日没夜地恶补数学、物理学知识,直至在科研中游刃有余,成绩斐然。时下很少见到工科学者中有他那样的坚实的数理基础的。

 逆境奋斗,科研无间断   

         刘高联院士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这段阅历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1961年,北京中关村地区普选人大代表,竟然有人投了“赫鲁晓夫”一票(那时反修斗争正如火如荼,老赫是众矢之的)!事情发生力学所选区,经有关部门核对笔迹,竟认定是一心向学、木讷寡言的刘高联所为,从此,他成为“内控对象”,受到种种歧视。他虽不明所以,却在逆境中依然奋斗不止,几十篇论文就在那不堪回首的15年间诞生。

新契机,成绩斐然

       1979-1993年任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导、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流体力学、叶轮机气动力学、气动热弹性耦合理论、变分原理与新型有限元法等的研究与教学。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刘高联得到平 反,1979年6月他调到上海机械学院(现上海理工大学)任教,他在机械学院继续从事他所挚爱的叶轮机械气体动力学研究。在上海理工大学他以全新的热情投入到了科研之中,他更加废寝忘餐,对学术的追求也不断的提出新的想法。他发展了可自动捕获各种未知(边)界面的变域变分理论和新型有限元法(可自动变形的有限元、可调间断有限元、广义有限元与网格优化法)。创议了缩项法,并新导出了流体力学一系列新通用函数。提出了三维流动反-杂交命题的映象空间通用理论和解法。这些学术成果为他带了份诸多荣誉。1979年,他被评为上海市劳模;1982、1985年两获机械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87年,他的“叶轮机气体动力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与系统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8年,他与人合著的《叶轮机械气体动力学基础》获得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1989年,他成为全国劳模。这些闪光的荣誉背后,是他始终如一的艰辛努力。

独树一帜,终成大家

       1993-2008年 任上海大学(原上海工业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3年4月,刘高联来到上海大学,在钱伟长校长创建和领导的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工作,所里的优越学术环境为他提供了“天高凭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天地,他的才华得到了充分施展。在来所后的15年间,他主持了七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两个重点项目),发表了五六十篇论文,培养了十余名研究生。1999年,他实至名归地成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历来主张,科研中要自创风格、独树一帜。在五十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一直纵横驰骋在叶轮机械气体动力学研究的战场上,尤其在流体力学变分原理及其应用方面,创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他的学生总结,他总共在13个领域里创造了独步天下的业绩,主要是: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的正反、杂交命题的变分理论体系;流体力学及多场耦合系统的反、杂交与优化命题变分理论;最优气动设计;广义有限元法和可变形有限元法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刘高联院士接过了吴仲华院士的接力棒,并继承我国力学变分原理学派的传统,做出了重要的发展与贡献。

        进入新世纪后,刘高联已年逾古稀,但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始终没有停歇过钻研学问。据他的夫人沈老师说,他一直每天工作超过十二小时,除了工作,别无它求。我们看到,他经常是中午走进教授食堂的最后一位。他的工作日程永远是排得满满的,就在去世前一年,他还两度出国访问、开会,到太原、到成都参加学术交流。就在他病重期间,他还在病榻上与助手、学生讨论学术问题,向他们布置工作……。大家都说,刘老师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世人称颂的好丈夫,好父亲

        刘高联院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听我爱人讲,刘老师的爱人是他的学生,年纪比他小,但是在家中当刘先生忙于学术研究时,老伴和女儿的呼唤就是最高指示,他会立即看看老婆和女儿有啥需要他做的,他在家中尽心尽力照顾好爱人和女儿。这方面他也是我们很多人的楷模!

丰硕的科研成就

       1、刘高联在吴仲华叶轮机三维流动流面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以变分理论为骨干的新理论体系。提出了变分原理和广义变分原理的建立与变换的系统途径。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旋转流体(非惯性)系统和流-固耦合系统以及反-杂交命题的变分原理族。

        2、国际上首次与最优控制论结合,创立了三维叶栅和流道的优化设计理论。该方法最早是刘高联院士1980年提出并发表于《力学学报》第四期。遗憾的是刘院士的这一理论。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计算流体力学大师Antony Jameson于1988年提出了类似理论,他将该方法发扬光大应用到了飞机的气动外形优化设计上。他的这一理论要早于美国人8年。

        3、发展了可自动捕获各种未知(边)界面的变域变分理论和新型有限元法(可自动变形的有限元、可调间断有限元、广义有限元与网格优化法)。创议了缩项法,并新导出了流体力学一系列新通用函数。提出了三维流动反-杂交命题的映象空间通用理论和解法。该项研究在1987年以第一作者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2年和1985年两次获得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78年获得中科院重大科研成果奖等。

        4、流体-固体-热耦合问题及新一代反命题(非定常流动反问题、多工况点反命题、流固热耦合反命题等)的变分理论与有限元解法,已取得一系列国际独创性成果。

        5、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40余篇,所著《叶轮机械气体动力学基础》获1988年全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

         6、1979和1983年两次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1984年成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1989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社会兼 职

         刘高联曾为上海市非线性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专家会员,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国际非线性分析学者联合会(IFNA)、美国机械工程学会(ASME)和德国应用数学和力学学会(GAMM)会员。

逝者风范永存
        刘高联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八个年头了,但他的这些如:爱国敬业,追求真理,求真务实,刚正不阿,锐意进取,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高贵品质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追求真理专注科研  业绩垂青史;

献身教育榻前受业  变分传千秋。


致谢

感谢上大戴世强教授乐乎论文的文稿。


来源:风流知音
非线性通用航空叶轮机械理论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2-09-02
最近编辑:2年前
风流知音
博士 专注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固体...
获赞 123粉丝 84文章 255课程 2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